[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摩地的力量
 
{返回 倾听弦外之音·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47

三摩地的力量

  方才跟你所谈的都是关于心如何顺随自然规则、不带一点心和心理状态的理论分析;那是不必要的。只要有信心,就该投入地认真下功夫,置生死于度外,绝非儿戏。当你的修行亦达到我先前所描述的境界时,世界就会从此颠覆过来;你对现实界的见解就此完全改观,看法彻底革新。如果有人此刻看到你,可能会以为你疯了。这种体验若发生在一个不能十足掌持自己的人身上,可能会因为一切都与以往相异而疯掉;眼前的世间人跟昔日所见不同,可是,只有你自己心里明白。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你的想法改变了:世俗人做此想,你却做彼想;世俗人言此是,你却言彼非;他们往下走,你却向上爬;从此有别于一般人。这种体验持续发展,不致使你退堕。不妨试它一试,如果确实如我所形容的,你便不须再向远方寻,只须往内里找。这心坚强有力、百折不挠;这便是心的力量、精力的来源。心带有这股潜在力量,这也是三摩地的力量和动力。

  此时此刻,仍只是心自三摩地中所得的力量和清净。此三摩地已是三摩地的最高境界,心已达到三摩地的极致,绝非只是暂时性的禅定。若想在此状况下转换以毘婆奢那来禅修,观照时亦会如如不动,而且处处慧心,亦可藉此定力施于其它作用上。这时候是可以增长神通力,示现神通等等。过去的苦行、隐居修行人常常利用三摩地的力量祈求圣水、做护身符,以及符咒等。这都是此阶段里所能办到的事,对个人或有些许利益;但它的好处就如饮酒一般,事后会让你不省人事。

  三摩地的境界只是个休息站。佛陀曾在此停留、休息过。它为思惟和毘婆奢那塑了一座基础。然而,若单纯为了观照我们周遭的因缘条件,只需继续稳定地观照因、果的运作过程即可,这类的深层禅定就不见得必要了。若是这样,我们可以专注于心的平静与清明上,再去剖析我们所经验到的色、声、香、味、受、想和法尘,审视种种正、负、苦、乐等所有情绪和心情。好比一个人爬到芒树上将芒果摇下来,我们只须站在树下采集芒果就好。我们静待树下捡芒果,不须爬树,只捡好的,不捡烂的,所以不会累。

  你能会意这譬喻的意思吗?经由平静的心,所体会的每一件事物都能引发莫大领悟。我们不会再对我们所经验的妄加猜测,不论名利、赞誉、毁他、快乐、不快乐自有来去,但我们安住寂静、智慧无碍。这筛选、择取的过程其实会变得蛮有趣的,因为人们所谓的是、非、善、恶、彼、此、苦、乐等都会被纳入而饶益我们。既然有人爬到树上摇树枝,让芒果掉到我们面前,那就无顾忌地享受采收芒果的乐趣罢,有啥好怕的?这是别人在芒果树上摇落给我们的果实;名利、赞誉、毁他、快乐、不快乐等等都是从天而降的芒果,只要平心静气地去审视,便能分辨出它们是好的、还是烂的了。


{返回 倾听弦外之音·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水到渠成
下一篇:不可动摇之寂静
 生命中的洪流
 执着的危险
 修行V.S生计
 对修行的投入
 昔日的修行甘苦
 理论 V.S.实况
 法的声音胜过世上任何声音
 戒和法使人生快乐无虞
 此身如树桩
 清明的内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音宝典》缘起[栏目:觉明法师]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已被如来说者[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悉地本源》师徒关系与敬师之道 事师五十颂 释义开示[栏目:祈竹仁波切]
 定学开导(120~129)[栏目:傅味琴居士]
 好因好果 Good Causes, Good Effects[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禅·生命的微笑 第二章 自己即是如来[栏目:郑石岩教授]
 要在所有的对境中转识成智[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观音信仰原因考(郑筱筠)[栏目:佛教与文化]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