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如树桩
这可真是难堪。为了维生而必须进食,何其悲哉。经反复思量,他仍得不出任何解决之道。年事已高的他,因而决心出家寻道。
他将出家的配备备妥后,自行削去发丝,遂入屋内。当妻子乍见已削发的丈夫时,猛然大哭起来。他向太太恳求:“自我出生以来,未有出家机缘,在此希望你能祝福我。我诚挚地想出家,可事后我一定还俗归来。”他的妻子这才允诺。
他在当地的寺院出家,经出家仪式后便向戒师请示修行的方法。当时戒师告诉他:“你如果决心要修行,势必要禅修,去追随一位禅师,别呆在临近俗家的地方。”明白后,他决定依教奉行。他在寺瑞安度一夜,隔日便启程,沿路询问阿姜 查早期的知名禅师——阿姜 通葛拉的下落。
这位虽仍不善于身着袈裟的新进比丘,肩担着衣钵四处云游,最后他终于寻获阿姜 通葛拉。
“法师,我这一生已没有其它目标了。我想把自己的身体和性命都交给你。”阿姜 通葛拉回道:“好极了,功德无量!你差点就找不到我,因为我正打算要去别的地方,你就作礼、一旁坐下吧!”
这位新进比丘问:“既然我已出家了,该做些什么呢?”
当时他们凑巧坐在一株断树残干旁,阿姜 通葛拉于是手指着身旁的树桩说:“就把你自己当做这个树桩吧。也不必做别的事,只要把自己当做树桩就好。”他如是教导这位比丘禅修。
说完,阿姜 通葛拉便起身离开,留下这位比丘独处思考。“阿姜要我令自己宛如树桩,我该如何才是?”他在行、住、坐、卧中不断思量这句话。他想起树桩的前身本为一粒种籽,它的成长过程包括逐渐茁壮、老迈,终遭砍伐,而今仅存这残段树桩。树桩从此不再生长,亦不能开花结果。他反复斟酌、再三思量,以此竟成了他的禅修所缘。他藉此道理引申至一切的现象,亦能转而向内用以己身。“再没多少时日,我大概就会有如这棵树桩般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这份觉悟促成他不再还俗的决心。
他的心经此关键而有了决断,种种因缘促成他抵达此刻的阶段。心一旦至此,万事不能加以阻挡。我们同在一艘船上,理应引以为鉴,并付诸实践。能生而为人,得之十分不易;不仅目前不易,未来亦然。青年会成长,长成而后转老,老来病痛缠身,终将病痛死亡。如此不灭的生死流转绝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