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八十四、禅与净
 
{返回 现代因果实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0

八十四、禅与净

  问:佛门里讲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老人家留下的“四料简”中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老人家本人是禅门中人,却说禅不如净土,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四句话是: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我的理解是:

  世尊在世时,只有佛教,教内无宗无派。世尊涅磐之后,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及修行切入方法的不同,逐渐有了大小乘,或者叫作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之分,及禅教律密净五宗不同的修法。虽分五宗,目的却是一个,即:去除妄想执着,证得佛位。

  “心净则佛土净。”禅教律密净皆以净心为目的,以守戒为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净土两个字指的是净心,而非专指净土宗。净土宗以念佛为摄心止妄的方法,也是其他宗共同的止妄防非的方法。而参禅打坐,是禅宗弟子在念佛的基础上用以帮助自己“明心见性”开发智慧的又一种方法。达摩祖师说:“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所以,禅与净,以及其他各宗,本是同根同姓的一家兄弟,何分高低贵贱?.

  至于永明寿禅师的“四料简”,就当时和现在的现象看,说的完全正确。我是这样理解的: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敝尔随他去。”

  现代许多人所参的禅,随着时间的推移,远不是“拈花微笑”以至达摩祖师面壁那个时期的禅了。参禅而无定力的人越来越多,只学打坐而不知修心,向外求的人占了多数。仅满足于得到一点“清净”、“轻安”的境界。或者有了一点轻飘飘的感觉,就自以为有了功夫,“得道开悟”了。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这种“功夫”只是参禅初期阶段的境界,是“阴境”,是不究竟的。若随着阴境跑了,就迷失了正路,这不是禅,如不及时纠正,就“敝尔随他去”了。这都是不内求修心,心向外求造成的,所以“十人九蹉路”。

  所以,只知打坐而不净心的人,参禅无益,也无禅可谈。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不喜欢打坐参禅,却能内求修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样的修行人,就已经见到了自性弥陀,将来必然往生极乐,所以叫“万修万人去”。如果只是口中念佛,而无切实的修行,即使念破喉咙也是枉然,终不会见弥陀。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虎本自威,若再长出两个角来,岂不威猛有力,必然成就。为师作佛,理所当然!这才是永明寿禅师赞叹的修行方法,不然何以用带角虎来比喻“禅加净”呢?

  至于没有善根的人,既不参禅,也不念佛。昏了一生,白来人间一趟,自然一失人身,“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返回 现代因果实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八十五、法无高下,门门第一
下一篇:八十三、佛制不可改变
 五十五、《佛遗教经》教诲
 六十六、逆来顺受
 五十一、妙法老和尚开示
 十、奴隶主的果报
 五十九、用鲜血抄写佛经
 一三一、堕胎是重罪
 二十六、持戒念佛才能受益
 八十六、怎样出殡才是尽孝道
 三、引子
 一四零、可怕的同性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定力(清净心)决定去向[栏目:万行法师]
 手抄的经本能否化掉,月历的佛像如何处理?[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佛学中的空间量度[栏目:佛网文摘]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七)判断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栏目:圣者言教]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九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学佛的下手方便[栏目:太虚法师]
 禅修的基本指导[栏目:班迪达尊者]
 慈悲无怨害[栏目:超定法师]
 肚量大天地宽,包容得多即是自在得多[栏目:心似莲花开]
 三、直接体验之路 真知驱除不幸[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