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若有众生 多于淫欲(宝静法师 )
 
{返回 戒邪淫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021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 

宝静法师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此文讲解除三毒的苦。上来既救七难,但众生尚有意业的贪瞋痴,是自心内的烦恼,故又要说解除三毒文,这是意业感机。这三毒较食砒饮鸠还要利害,食砒饮鸠,其毒仅伤躯体,不过一世而已,此三毒能伤法身,断慧命,永堕地狱,其毒可谓之至。治这三毒,依教中说,多淫欲的修不净观,多瞋恚的修慈悲观,多愚痴的修因缘观。众生都有这三毒,不过多少之分,有人多贪欲,有人多瞋恚,有人不信因果,多愚痴,各有多少厚薄不同的习气。这三种心病,非世间医药所能治好。因众生淫欲暧昧,习重难忘,难放得下,自己即知是不好,而又难以理制止。须知吾人爱根深固,最极危险。圆觉经说:“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有人说我心清净,而无爱欲。其实果无贪欲,则不会来此娑婆世界上投生。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是在欲界里,有男女饮食的欲。不过业障轻的,淫欲心薄;业障重的,淫欲心厚而已。凡人初死以后,八识离躯壳,前阴已脱,后阴未成,尚未投生,在前后阴的中间,叫中阴身。世人以为人死是鬼,不知这是中阴身。无论胎卵湿化,地狱鬼畜,和人天等,都由中阴身投生的。中阴身七天一变,一七,二七,乃至五七。遇有缘的,即便依他的业力,投生于六道四生中。最长期亦不过四十九天。中阴身约三尺高,有眼不见,有耳不闻,被无明壳包住,处在黑暗之中,糊里糊涂。当他有缘的父母,在交合时,发生淫光,即被这有缘的中阴身感着。虽在千万里外,亦无所阻碍,依光疾来。但他看了这夫妇,并不以为是父母,只知道异性成爱,同性成憎,流想为胎,纳爱为种,即此爱染心,便是投胎受生死的原由。如风雨入室,即便成胎。故欲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断爱。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楞严经说:淫欲不断,纵入深禅定,终是魔业。试看古来君王宰宦,英雄豪杰,多逃不出这情爱的樊笼,以致身败名裂,倾国丧家,可惜孰甚,可畏孰甚!凡我学佛的人,虽有爱欲习惯,知道是恶,而又一时放不下,应当渐渐的断绝才是。断欲之法,依教下修不净观。情爱一生,就起欲念。须知丹唇皎齿,美颜悦色,不久四大分离,终归死亡,有何可爱,是谓新死想。不多时,周身青紫成斑,甚可害怕畏惧,是谓青瘀想。稍久,肿胀破裂,腐烂成脓,是脓血想。尸体腐烂后,脓血四流,臭不可闻,是绛汁想。因而出虫生蛆,处处钻啖,是虫噉想。终则枯骨一堆,是枯骨想。昔日红颜,而今安在。吾人本是臭皮囊,眼耳鼻口,处处滚出不净的物,大小便利,垢秽异常。不过一层薄皮做假面具的打扮。试看初生种子,原为不净之物,是谓种子不净。世人昏昏蒙蒙,不能清醒,倘能作此不净之观,可破淫欲的心。但观细心粗,钝根的人,不容易修观。观世音菩萨,是大医王,即依普门品中所说,常念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绝欲。淫欲为万恶之首,众苦之本,能不懔慄戒惧,而时时发勇猛心,发恒常心,专念圣号吗?勇猛心易发,而恒常心则很难。何谓恒常心?便是念兹在兹,日日如是。行住坐卧,一其正念,唯念观音,别无杂念,方可感应道交。如钻木取火,如鸡抱卵,一刹那不能停息。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若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便永无药救了。
 


{返回 戒邪淫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南极仙翁戒淫四言诗
下一篇:广钦老和尚开示摘录
 善用其心看破财色
 漫谈两性关系(王警官讲述)
 为什么“十个贪官九个色”?
 淫欲火盛心迷倒 昼夜邪思无暂停(宣化上人)
 中观宝蔓论 破贪女色分
 《略论持戒》选
 邪淫的十大不虚恶报
 七情障碍修道心(宣化上人开示)
 若有众生 多于淫欲(宝静法师 )
 黄色录像的果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家学佛如何课诵?[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Lay Buddhist Practice - Contents - Preface[栏目:Bhikkhu Khantipalo]
 何者为生活潜意正因?[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栏目:苏行三博士]
 如来藏之研究 第五章 如来藏说之初期圣典[栏目:印顺法师]
 Buddhism in Practice, Practice In Buddhism[栏目:Jetsun Khandro Rinpoche]
 们不知道皇冠其实只是一些杂草[栏目:看开]
 唯识学的意趣[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佛教戒律学 评议[栏目:佛教戒律学]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三十一章 仰山一言说尽山河大地[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