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尊敬有德者
 
{返回 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3
223、尊敬有德者
  “尊敬有德者”:尊敬有道德的人。
  道德:道是真理和路径,道者“路”也;德同“得”,明确真理,实践正道,有所悟证,功成德具,身口意三业具净无染是谓“德”。
  悉达多太子成正觉后,于鹿野苑对五比丘说四谛法,明八正道,示以具备因果缘起的正见(理),修戒定慧之行(道),得到解脱(德)。道德,皆贯通于佛教的教、理、行、果的范围中。天台宗阐明的一心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境三谛(空、假、中),由三智断三惑(见思、尘沙、无明),由断三惑而证三德(般若、解脱、法身),指出了大乘道德的精义。
  民国时期太虚大师说:“解之豁然大通之谓道;践之浩然均得之谓德。”说明佛教的道德是首重理智的。“解之豁然大通”,明白真理,开悟后豁然开朗的胸怀,似广大虚空,无挂无碍。再经过实践,自利利他,福慧渐臻圆满,无量功德。此中包括解与行并重,因与果俱融的要义。
  “七佛通戒偈”所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佛教道德的总体精神,也是道德的标准。
  对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指出:“利他必断然是善,行善必断然是明智;害他必断然是恶,作恶者断然是愚痴。”这种以他人为重的道德观,表现在实践上就是以慈悲为本。如《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是大乘菩萨行的精神。
  心为善恶之源,故应“自净其意”。佛陀说:“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故佛陀示人修行,首先治心,这是正本清源的妙法。道德与罪恶表现于外,会影响社会的安宁或动乱,而其根源则在内心。佛子的修行就是在心性上用功,断恶修善,转识成智,转染为净。各宗行持不同,归趣则一。
  《善生经》中对于“尊敬师长”的教示: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
  《六祖坛经》中“无尽藏比丘尼尊师重道”的故事: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
  《宋稗类钞品行》中记载的为官之道德:
  宋代名臣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赵曙上台后,将其父仁宗皇帝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感谢领赏之后,一起告退。赵曙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
  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赵曙有些不高兴,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没有必要推辞!”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很微薄,但关键是额外所赐。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
  尊敬有德者所激发的忠诚和勇敢: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位清洁工,本来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角色。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公司保险箱被窃时,勇敢地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答案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小朋友的职业道德:
  电视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名小朋友,问他: “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呀?”小朋友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问:“如果有一天,你驾驶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返回 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居住适宜处
下一篇:应与智者交
 调皮小孩
 完美
 找好处,认不是
 佛陀的常随众
 思虑求幸福
 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双重标准
 把你的业障拿来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
 皆大欢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袁经文)[栏目:禅宗文集]
 戒律的分歧:佛教的首次结集与大分化(印顺法师)[栏目:戒律学研究]
 什么是丛林制度?[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必须要供护法才能得到护持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我想在晚上和早上都诵楞严咒、十小咒、《弥陀经》可以否?[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因果明镜论》讲记 八[栏目:智海法师]
 如何消灾免难(星云大师)[栏目:积德改命]
 禅林风雨 3.数息要略[栏目:果煜法师]
 炼心二十四字(宽见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