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思如月华
 
{返回 莲心慧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3
禅思如月华

  禅,神秘莫测的宗教文化。

  禅学,蕴含着无限禅机的机锋棒喝,古来悟达者几人?

  禅韵,那菩提树下“拈花一笑”的掌故,让多少人问禅?让多少人着相?让多少人膜拜?让多少人顿悟?让多少人明心?

  穿越历史的时空,拔开层层迷雾,禅的博大,禅的精深,禅的义理,则是在达摩之前便流入中华。

  打开禅的卷,东汉和南北朝便有译经百册,中华禅学,又岂止于达摩祖师一家之传?流韵千年的东方文化,早已蕴育了这一神秘的佛学瑰宝。一个禅字,便让古今中外十多个世纪的僧俗道侣,文人雅士迷恋不已!

  禅,道也、哲也、理也、机也!

  禅韵,包含在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中。

  禅是一部宗教文化的演义史。

  从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始,禅便流行于天地之外,而又蕴藏于形神之中。当年佛祖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便有了“以心传心”,“悟心印心”的菩提妙传。“拈花一笑”的禅头,便隐示了无尽的哲理,开启了中华禅学之门。

  梁武帝时达摩传衣东土,汉传的禅学方奠基华夏,逐渐形成了中国自己核心性的佛学。

  始祖传经,五祖弘法,六祖悟道以一脉五宗名满天下。中华禅学,拥有了一个不朽的“东土肉身菩萨”慧能大师!

  禅史的演义,伴着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一路走来,早已融入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禅是一种超然的心境。

  禅学相传,重在一悟。

  禅宗以心证道的机理,重在于静中得悟,静中得道。但若想从禅理中寻找一个统一的规律,不二的法门,便有一种无门可入的感觉。

  禅,有着一种无边的静,细细体会那串串经文,无不在以无数的禅理,诉说着种种因缘;以简捷的语言,演示着无边的佛法;以有形之经,悟禅之本来。

  禅是佛理,但又无定理,所谓法无定法,得者自知。

  禅是微微一笑,佛祖妙心不露,摩诃迦叶一人得悟。

  禅是心意相通,五祖用心良苦,妙在无言有意印心一笑间。

  禅是结印指月,六祖慧能妙语解禅机。

  禅是淡然面对生活的过往,在红尘中保持一份纯真的思想。

  禅是月华如水的夜晚那伴着悠扬的佛乐划过心空的恬淡,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叩响你的心门。

  禅是儿时外婆纯朴的乡音“菩提提树,菩提提树,明镜无台心静来;拈花花笑,拈花花笑,佛祖渡化修行来;莲花花现,莲花花现,慈悲之心常存来。”中的无限宽容。

  禅是山水丛林间的阵阵佛乐,声声梵唱,古刹钟声,宝像庄严。

  禅是在受到伤害时,还能冷静地告诫自己:“学会宽容。”

  禅是心灵深处那淡淡的情怀,是对生活的感激,是对父母的感激,是对友情的感激。

  禅是旅行时一杯解渴的水,寒冷时一件温暖的衣,伤心时一句关心的话,不幸时一双援助的手,病痛时一声真诚的祝福。

  禅,不在世外,也不在世间,但禅又无时无处地存在于世外,世间!

  红尘走过,总想在喧闹中寻找什么,于是,芸芸众生开始了执着的人生追求和不停的思考。

  在生活与感悟之间,在现实与禅学之间,时光依然在流去。

  慧能“未佛先悟道”,“未僧先成祖”才有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偈语。

  我们固不能做到佛家的大彻大悟,但于立身处世之时,可以努力地寻找和体会存在在现实生活中的禅机。其实,禅就在我们心间中,禅就在多彩多姿的红尘中。

  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陆放翁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禅,在有意无意之间揭示了一个义理:“禅悟之道,贵在明心。”

  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返回 莲心慧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为泥泞而留下脚印
下一篇:我允许 一切如其所是
 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
 一个“放”字 千般哲理
 我是一滴远方孤星的泪水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悟欲为苦本 无欲是菩提
 与落日一同涅槃
 天堂就在母亲膝下
 芸芸众生 皆可成佛
 人生不过一碗饭
 烦恼的味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栏目:梦参法师]
 爱语慰人结善缘[栏目:佛网文摘]
 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济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说明[栏目:吕澄居士]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八)不要轻视仪轨的念诵[栏目:圣者言教]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3[栏目:创古仁波切]
 有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肾脏坏掉了,请问要怎么救他呢?[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三课[栏目: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关於当前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了法)[栏目:其它法师]
 《七佛通戒偈》浅释[栏目:昌臻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