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良马鞭影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1

22、良马鞭影

  释迦牟尼行传记载:世尊因有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赞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作礼拜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鞭影而行。”
  研究大乘必须重视思维方法,从这段记载可以证明。般若大法在观照,观照则需“离四句”。行传中所叙外道显然精通推理,所以世尊亦不敢冒触机逢。外道话头极为凌厣:有中有“不”,无中有“不”,有无俱遣,毫无滞碍。一般所知“佛法无边”之“边”字其实是指一端、极端、偏执之意言,即使“心存不偏”亦属偏见。必须掌握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原则去参学。不着二边,就是无边,无边当然无着。世尊说的“良马鞭影而行”,譬喻恰到好处。若对驭马方法欠缺深入观察,根本说不出这句名言。而农业社会,游牧民族中驯马高手的确在驾驭良马时施用鞭影——马鞭仅只挥动或轻轻点到为止,有些鞭策手法更是出神入化——世尊这句名言,意在不着痕迹。他赞许外道并非过诩。外道这“不问有无”思维法其实已涵盖佛法的《中论》大法,世尊在《金刚经》中说法正是此等方法,他作了保持沉默(良久)暗示默许外,亦无他法可以破解也。后来之《大智度论》所说“般若如大火烧,四面不可触”亦在解说这等推理方法机锋难测,不能轻举妄动(世尊亦不愿碰触)。从现代观点言,外道的“不问有无”不能用“执两用中”去破,因为用中仅能破两难法。有名的萧勒士在他的大著《如何使思想正确》中曾经举出这类方法,但亦只能用“拒绝接受”对付,这与二千五百年时世尊的“良久”应对是古今相同。至于阿难,可能尚在学习阶段,根本不懂什么是思想方法而贸然发问,徒然引发世尊感慨,由此可知西在外道在当时知识分量之重。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莫问白云深
下一篇:路头何在
 如何是闻
 菩提以何为座
 佛出世后不如曹山
 佛无二言,法无一向
 请佛有师否
 遮掩不得
 拨尘见佛时如何
 需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二龙争珠
 俗人还许会佛法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之路 第七讲[栏目:往生之路]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一 (检讨会摘录)[栏目:疑问解答]
 居士如何如理如法地护持三宝?[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四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西方确指》为善勿贵人知、敏之四义、舍此别无胜门[栏目:大安法师]
 234.丞相张商英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别人要的,我不要[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藏传佛教的噶举派[栏目:刘立千居士文集]
 自己没有主见,总听别人的,是好事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五戒的现代意义之七[栏目:净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