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辩色即昏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2

27、辩色即昏

  曹洞宗本寂禅师弟子问:“曹山作么问三界扰扰,六处昏昏,如何辩色?”师曰:“不辩色。”曰:“为什么不辩色。”师曰:“若辩色即昏也。”
  这是一段水准很高的话头。所谓“三界”诸天,佛经说法院一,《长阿含经》、《大般若经》、《楞严经》等各有见地。佛法说“相”是色界。至于“色相”含义很广。根据《大乘五蕴论》:色蕴是说“四大种及四大所造色”。四大种是地水风火。“四大所造色”却包括五根、五境、无表色等。再深入追究,就牵涉到根尘识的问题,此其间之错交会——若是稍不精进,便是“外为六法尘所染,内为六根所缚”,基本原因都出在这个色字上。禅师所说辩色即昏从《楞严经》理论立论。明朝憨山大师曾说:“不知楞严不知迷心迷悟之关键。”而《楞严经》主旨在辩明真心与妄心,所谓“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就是说《楞严经》的要点。了解《楞严经》说法的重点不在“辩”色,而在“见色闻声”,就可懂得什么是悟自本心的道理了。禅学直承佛学,禅学就是心学。所以在思想方法上十分重视宗教哲学理想贯通。虽然无法排除现象界存在的事实,但在“心法”上却是绝对坚持一定立场,不容或稍偏颇而落入经验论。从这论点再看禅宗或佛教很多经论所以“不落言诠”、“不落有无”以及这段话中的“不辩色”,就应体会佛学是一个具有完整思想系统的宗教哲学了。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同色
下一篇:观境心不动
 灵鹤云霄外,钝鸟不离巢
 本体全彰,理事不二
 如何是般若体
 如何是正法眼
 千山万山,哪个是正山
 你会佛法
 一法才通法法周
 如何是万法
 法身二病
 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观论颂讲记’导读(黄国达)[栏目:中观宗文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菩萨行[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修习慈心的利益[栏目:张慈田文集]
 总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处世心钥:被误解时把对方当恩人与上师[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请注意:皈依证明师不等同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栏目: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摄大乘论讲记 第八卷[栏目:净界法师]
 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栏目:许智铭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