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见时不离左右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7

40、见时不离左右

  天皇系从展禅问弟子:“从何处来?”曰:“观音。”师曰:“还见观音么?”曰:“见。”师曰:“左见右见。”曰:“见时不离左右。”
  从殿禅师乃是青原下六世雪峰义存大师入门弟子,他这位学生亦非弱者。师生论道先从日常生活入手,然后,老师将境界升高,学生能从容应对,摆脱两端困境,引用禅门方法论——中观——解围。从展一开始企图用话头套住对方落入二边:不左即右,不右即左。弟子不仅完全掌握了“双遮双照”二边不要在诀窍,而且深知大小乘在方法上的差别。就佛法言:小乘病在已知两端皆空,但仍很容易陷于“空”(相),因为两端皆空并不是一空到底。另外,小乘所谓边见是指身见之断见与常见言。老师话头正是想从这上面勘验弟子。至于大乘,以为一切法都在左右,在方法上要求的是高度警“觉”亦即觉而常照,如月当空,正是见时不离左右,从思维修言,乃是道地中观。老师话头机锋之锐是从“观音”之相度量弟子,弟子则开门见山而不躲避“三惑”。三惑中之见惑是不通法理。见理自能断惑,断惑则能生正见正思。禅门般若大法正是以断惑为主课。若依《金刚经》佛说“五眼”标准——这位弟子之见已是慧眼境地,“见人空理”是阿罗汉见地的品位了。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错、错
下一篇:问什么姓
 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
 烧了方知地不平
 即知清净,切勿忘却
 生死到来时如何
 如何是第一义
 佛法无别
 凡夫具足圣人法
 平常心合道
 普贤境界
 且莫压良为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赖耶识缘起与一念三千(刘朝霞)[栏目:天台宗文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八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最意外的乞丐[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一部分 戒 第三章 感官接触——智慧的泉源[栏目:阿姜查禅师]
 19. The First Five Monks[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中部118经 入出息念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头上没长角?[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 第一章 我们曾须知了许多预言,都诉说着同样的事实[栏目:萨迦法王]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由「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中介绍十缘六句(上)[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佛教与深层生态学(圣凯法师)[栏目:佛教与环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