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5

34、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沩仰宗开山大师未住持前在前坡牧牛,见一僧上山,不久又下来。师问上座为何不留下?僧曰:“只为因缘不契。”师曰:“有何因缘,试说出来。”曰:“和尚问我名什么?某答:归真。和尚曰:归真何处?某甲答不出。”师曰:“上座可否再回,向和尚道某甲对得出了。和尚若问作么生会,但曰:“眼里、耳里、鼻里。”僧曰:一如所教回话,沩山曰:“脱空漫语汉,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这段话头是另一类范例,就是:参学者水准如何可以从对话中立即勘验出来。问题出在参学者法号大名,这也是很多和尚容易疏忽之处,老师赐号亦不可稍有懈怠,必须让弟子懂得法号出处,方不致像这位弟子之难堪。沩山是一代大师,当然可以判断出弟子一上一下之间不可能悟得那么快。仰山教他的“眼耳鼻”其实是说“根尘识”三空。这是大乘法空的基本理论。大乘法以小乘破相作基础。因为缺乏内容(六识空)就不能推理到生住俱灭(无法有法空)。这位弟子或者反应钝,或者根本不上路,所以在“如来真如即解脱门”(真如品)道理方面尚未透彻。沩山大师在面试时的随机之问并不过分。“归真”固然是佛法证真如最高最后一关,但即已赐号,多少也应懂得一些,所以,的来启蒙老师难辞其咎。也或许老师亦弄不清这类佛法正果已是菩萨以上品位可得与“闻”者也。法号并不是随便查查经文便可施与的,碰见沩山仰山高僧却是当场址穿漫语,禅门在这方面绝不轻言放过!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灵鹤云霄外,钝鸟不离巢
下一篇:如何是此心
 法久成弊
 用心即错
 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如何是佛
 如何是第一义
 旃檀林中生臭草
 如何是普贤第一句
 万法若无 普贤失其境
 如何是般若体
 闻性不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方便法门?[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福报那里来?[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宗教,并非为了理性而存在[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比丘尼传》概述(圣瑞)[栏目:其它法师]
 阴蕴之研究[栏目:太虚法师]
 值遇密法当精进修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佛老人 安详往生[栏目:信愿法师]
 三十四、蚂蚁窝与住房[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佛陀的启示 (顾法严居士译)[栏目:基础佛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