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道——符合真理的方法(济群)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7

中道——符合真理的方法 

济群

  佛教的正道是中道。中道不是一种折中,而是符合真理、符合实相、与解脱相应的方法,佛陀将其总结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佛陀在鹿野苑转*轮的时候,提出了中道的修行观点。中道的意义在于,首先在生活上要远离二边,既不放纵,也不自虐,然后按照八正道修行。
  放纵欲望的生活是俗鄙的,而且不利于解脱。因为一个人放纵欲望,就会被欲望牢牢地抓住,所以佛陀认为这种生活是不可取的。同时佛陀指出,无益的苦行同样不能导向解脱。
  苦行分为有益的苦行和无益的苦行。无益的苦行是为了折磨自己而吃苦,有益的苦行则是找到正确修行方法之后所作的努力。有益的苦行,对当事人而言意味着在战胜欲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冲突,但修行真正上去之后,很快就不觉得苦了,只是在旁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看来,可能仍然显得很苦。
  八正道不是释迦牟尼佛率先发明的。佛陀告诉我们,八正道是“古仙人道”,这里的“仙人”指佛。过去的诸佛都是遵循着八正道走向觉醒和解脱的。
  关于八正道,佛陀做了一个比喻,他说这就像一个人行走在森林里.突然发现一条大路,于是顺着这条大路走了出来。很多众生都在这个森林里迷路了,包括每一个凡夫。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每个念头都可以开展出不同的人生道路,形成不同的生命品质。选择正确的道路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选择的失误可能会使我们走向地狱或者成为魔鬼。
  对于凡夫来说,贪瞋痴早巳经成为生命中的主人。我们现在修学佛法,刚培养起来的正念力量还很微弱,像是一株幼苗,贪瞋痴却是参天大树。所以学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善知识引导,需要有正确的方法,通常也需要环境的支持。如果一个普通人想着自学几本佛教书籍就能开悟,纯属妄想。盲修瞎炼,不着魔都算幸运了!
  凡夫心最大的本事就是善于利用各种条件为自己服务。即便学佛,也很容易使学佛成为贪瞋痴的增上缘。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有些人学了一些佛教的道理,就感到自己似乎比别人高贵,开始藐视别人。
  学佛,必须沿着佛陀为我们探寻出来的八正道向前行进。八正道既是外在的道路,也是一条心路。如果我们不选择这条心路,必然被贪瞋痴淹投,生命的悲惨是没有尽头的。

摘自《人世间》2011年总第18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低头便见水中天(一钵云水)
下一篇:念佛以持名为宗(孙欲言)
 净宗起教因缘(魏磊)
 消气(乔叶)
 对话二:宗教净化社会人心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妙音)
 欧阳竟无与佛学(吴雨)
 心中的佛(君冈)
 中国佛教音乐漫谈(田青)
 佛陀教“子”(达诚)
 “空”与人的生命价值感(黄总舜)
 断烦恼三题(袁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不离生活(净空法师)[栏目:佛化家庭文集]
 大无量寿经甄解卷第十三[栏目:道隐法师]
 第一世多珠钦仁波切所造放生仪轨[栏目:显密放生仪轨汇集大全]
 安居讲法第二十四讲[栏目:智海法师]
 四无量心之2:慈爱宽厚自修善[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佛为无上大度师.以六作度尽快学![栏目:仁俊法师]
 佛法救世主义[栏目:太虚法师]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法尊法师)[栏目:中观宗文集]
 三十三、地藏菩萨灵感记[栏目:地藏菩萨灵感记]
 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问 修行者都能证涅槃?[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