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一)唯有精进修法才能令今生的解脱之缘更加完美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0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一)唯有精进修法才能令今生的解脱之缘更加完美

在我们懂得一些佛法道理之后,即应开始在生活中实践。但在做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习气烦恼沉重而产生很多懈怠的现象,此时应思维暇满难得之义,让自己更加精进,使今生与上师的解脱之缘更加完美。

细致观待,我们如今若不具备多方面的因缘,即便想通过修行成办解脱也不可得。比如,我们若没有遇到众多高僧大德,依止导师,我们能了知解脱的功德进而追求解脱吗?因为解脱的教言,父母亲朋、世间导师等,无论如何聪慧睿智,都不会宣讲,唯有具德善知识才会宣讲。如果我们连善知识都无缘值遇,听闻解脱教言更无从谈起。

若仅仅遇到一位高僧大德,但未能在这位高僧大德面前听闻众多教言,我们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修学而与解脱失之交臂。虽然仅仅谒见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这样的高僧大德一面,也能消尽我们无始时来的罪业,功德无量,但要成办解脱,仅凭与高僧大德的一面之缘是远远不够的。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言:“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其中的含义都是讲解导师以宣讲佛法的方式,令弟子了知修行理趣、辩证正法与非法,是弟子通过修行而获得解脱的助缘。反观自心,我们今生不仅谒见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而且在具德上师足下听闻了众多教言,尤其是传承法脉极其清净的诸法之精华、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即生成办解脱的外缘已经具足。

由于宿世善因和今生善缘,我们现前所拥有的解脱缘起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环顾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真正信仰佛法、希求解脱的有几个?能亲近善知识、听闻解脱教言的又有几个?凤毛麟角!所以在我们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之时,应该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修法之中,令自己多方面的条件更加成熟。

由于宿世的烦恼习气,我们可能无意之中会和他人比较——他人不修习佛法,生活得也不错,为什么我要起早贪黑地修行?细致观待,他人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善因福报,不具备成办解脱的条件。犹如一个行走于悬崖峭壁间的盲人,虽然随时都有失足坠崖而粉身碎骨的可能,但由于没有遇见明眼人而不知身处险境,或虽遇明眼人,但因不见眼前险境而对明眼人的提醒嗤之以鼻,所以在毫无恐惧的肆意妄为中耽著享乐。这种“大胆”的“快乐”,在明眼人看来,只有垂泪悲悯!但我们不一样,我们不仅遇到了善知识,而且听闻了解脱教言,并对善知识和教言生起信心,在这样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如果随顺自己的懒惰习气而放逸懈怠,没有在今生为成办解脱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今生解脱的机会,还有可能因福报消尽、恶业成熟而漂泊恶趣,感受无量痛苦。如此行持,岂非令无量劫来行持善法而获得的解脱之缘付诸东流?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在修行的路途上,宣说教言是导师的加持,但能否获得加持、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弟子是否依教奉行、精进修法。若不能将身心投入修法之中,即便具备再好的解脱外缘,也无法调顺烦恼、成办解脱。我希望所有弟子在具备这么好的缘起之下,都能如我等导师无垢光尊者所言:“切勿无义虚度人生,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

值遇上师与无上妙法是我们今生最美的际遇,但只有依教奉行、坚持不懈地精进修法,才能留住这道亮丽的风景,让今生的相遇成为永恒的解脱!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三)菩提心摄持的善法功德无量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依止导师是成办解脱的前提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一)念修本尊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四)修行必须细致
 圣者言教 第八课(六)法义融于自心才是真正的见解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二)报恩从孝养父母开始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九)略说三种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七)菩提心是获证佛果之无谬正因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听法时所断意之行为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六)疑惑是信心增上的障碍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五)精进修法方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四)关于祖师法会的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古文原译 卷七[栏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白话文 ]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为何允许比库吃鱼和肉?是因为这些鱼和肉是别人杀的,果报在别人身上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成唯识论中时间与种熏观念的研究[栏目:杨惠南教授]
 念佛多了,心会累,请问如何突破?[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菩萨学处[栏目:太虚法师]
 一「定」胜群魔 ‘Samadhi’ Defeats the Demons[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过分的批评与无度的放任[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天台宗强调“一念”,专指“第六意识”吗?[栏目:月悟法师]
 不但守住它,而且会守在正确的点上[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