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宣隆大师传 21、道智(Magga Ñāṇa)如何根除潜伏的烦恼(开示)
 
{返回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6

宣隆大师传:21、道智(Magga Ñāṇa)如何根除潜伏的烦恼(开示)

  〔问〕大师!请你详细告诉我们,潜伏的烦恼(Anusaya)(1)是怎么样被道智根除的?

  〔答〕各位善信!要知有如下的法(dhammas)(2):

  能见的法,

  应被见的法,

  能辨识地领悟事物的法,

  应被辨识地领悟的法,

  能根除或抛弃的法,

  应被根除或抛弃的法,

  能导致苦灭的法。

  一个修习内观禅的禅修者,当他进展至能够辨识到心、心所与色身时,他会清楚地认识到此三法确实是苦(Dukkha),当他仔细地观察与检查苦恼的根源时,他会了解到:贪爱是苦恼的根源,所有悲痛皆源自贪爱。就在他洞悉到苦因的那一刻,洞悉到苦因这一真相(事实)的道智就会根除所有潜伏的烦恼。

  能见到心、心所、色身与涅槃等(究竟)法的法是能见的法或法眼。

  (应被见的法是四圣谛。)

  (能辨识地领悟事物的法是内观智(Nanas,Insight Knowledge)。)

  应被辨识地领悟(或体证)的法是四圣谛。

  能够根除或抛弃的法是道智。

  应被根除或抛弃的法是贪爱或苦因。

  能导致苦灭的法是寂灭(Nirodha)。

  三种世间(The Three Worlds or Lokas)

  了解心、心所与色身即是知道众生、有情或五蕴世间(Satta Loka)。

  构成众生五蕴或事物的因缘即是行法世间(Saṅkhāra Loka)。

  众生五蕴与无情事物(如楼房、大厦等)所依靠的根基谓之物质世间或器世间(OkāsaLoka)。

  (此三种世间,自无始以来,可说是互相混杂、互相依存、不可分开的。)

  三种智(The Three Knowledge or Ñāṇas)

  谛智(Sacca Ñāṇa):了解心、心所与色身等现象的性质。

  作智(Kicca Ñāṇa):了解道智的功能。

  证智(Kata Ñāṇa):了解道智在根除潜伏的烦恼后即断开生死轮回炼。

  三种遍知(The Three Pariññās or Three Kinds of Full Understanding)

  知遍知(Ñāta pariññā):直接了解心、心所与色身,即彻底了知应被了知的名色现象。

  度遍知或审察遍知(Tīraṇa pariññā):彻底了知所有应被审察的现象,如审察苦因。

  断遍知(Pahāna pariññā) 彻底抛弃苦因后的了知,:如经道智消除了潜伏的烦恼后之了知。

  三种轮转(The Three Vaṭṭas or Three Rounds)

  烦恼轮(Kilesā Vaṭṭa or Round of Defilements):不断再生轮转(轮回)之中的心、心所与色身等之整体。

  业轮(Kamma Vaṭṭa or Round of volitional actions):不断再生轮转(轮回)之中的(可引生再生的)善业与不善业之整体。

  果报轮(Vipāka Vaṭṭa or Round of resultants):不断再生轮转与伴随而来的老、病与死等。

  五种应被了知的法(The Five Ñ eyya-Dhammas)

  行法(Saṅkhāra):当心、心所与色身和合在一起时,识(Consciousness)就会生起,此种和合或并合就谓之行法。

  变化无常(Vikāra or Changeability):指有为法(Conditioned things)之不断生灭变化。

  四种相色(Lakkhaṇa Rūpa):指地(Pathavī-dhātu)、水(Āpo-dhātu)、火(Tejo-dhātu)、风(Vāyo-dhātu)等四大种或四大元素(Four Primary Elements)。

  涅槃(Nibbāna):指涅槃这一要素(The element of Nibbāna)。

  名称或概念法(Paññatti):指名称、概念或言外之意(Verbal connotation),例如:这是色身、这是精神状态、这是心等。


{返回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宣隆大师传 22、第一次访问仰光时回答前总理吴努(U Nu)的提问
下一篇:宣隆大师传 20、浅谈《发趣论》(Paṭṭhāna)
 宣隆大师传 3、前言
 宣隆大师传 宣隆大师法语
 宣隆大师传 43、轮回安息塔的建筑
 宣隆大师传 31、比丘尼圣弟子悦行(Paṭācārī)(开..
 宣隆大师传 8、沙弥时回答熟悉经藏的郎仑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40、意大利比丘卢简拿打法师的到访
 宣隆大师传 5、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宣隆大师传 28、石差当塔的酒鬼(开示)
 宣隆大师传 41、应护法恳求为仰光波托的新寺院举行结界仪式
 宣隆大师传 45、两位比丘朋友的故事(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经》大义辑要[栏目:佛网文摘]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10.投明须到[栏目:善祥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一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觅心了不可得[栏目:圣严说禅]
 如何修习不执着?How is this non-grasping and non-clinging ..[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生活在禅中 七、神奇[栏目:夏绿蒂·净香·贝克]
 心(citta)[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欲火害人—释普明[栏目:文殊菩萨的故事]
 向温馨的一刻学习[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