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两大部派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2

佛教的两大部派

  一个真正的佛教修学者,不应该执着于任何宗派。

  佛陀入灭后数百年,已出现十八个不同的部派,有各自的不同观点。这些不同的部派,基本是因为对佛法有各自不同的阐释而成立的。过了一段时期,这十八个部派逐渐的合并成为两大部派:上座部与大众部。今天,极大多数的佛教徒都分属这两大部派。

  上座部追随佛陀的教诲,透过自身的努力寻求解脱。大乘佛教则是以圆成佛道为修行依止。大乘佛教认为可以透过菩萨行来圆成佛道,对他们来说,菩萨就是未来佛。菩萨为了悲悯众生,发愿救度众生脱离苦海,因此延误了成佛的时机。但是,这种说法并未见于上座部巴利文经典里。佛陀教诲弟子要认真的看待佛法,只有在真的了解佛法时,才能对它自由的发挥。但是,总的来说,上座部和大乘佛教都隶属于尊贵的佛陀。

  从以下数点,可以看出部派都能达到共识。

  一、两个部派都是以释迦牟尼佛为导师。

  二、两个部派都同样尊崇四圣谛。

  三、两个部派都同样实践八圣道。

  四、两个部派同样以十二因缘为基本教义。

  五、两个部派同样反对有超自然的造物者缔造世界和统治世界。

  六、两个部派所接受的无常、苦、无我和戒、定、慧的观念完全一致。

  有些人认为上座部的思想较为自私,这是因为他们寻求自我解脱之道。但是话说回来,一个自私的人能证悟觉悟吗?两个部派都接受三乘思想(正自觉、独觉和声闻觉)和菩提(觉悟)。而上座部坚信菩萨只是证悟佛道的前行。只有证悟正自觉的佛陀,才能为这世间的所有众生带来幸福和快乐。

  上座部追随正统的宗教传统,盛行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他们以巴利语作为宗教活动的唯一语言,以达到涅槃,完成正自觉(佛陀)、独觉(独觉佛)、或声闻觉(阿拉汉) 为最终的目标。但是,在上座部大多数人都以成就阿拉汉为目标。在斯里兰卡、泰国和缅甸的佛教都属于这个部派。

  大乘佛教已经改变了这些古老的宗教传统。他们以所处国家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从事宗教活动。他们修持的最后目标也一样是涅槃(成佛)。因此,他们崇敬佛和菩萨(未来佛)。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佛教徒属于这个部派。西藏和蒙古的佛教徒属于金刚乘(密宗)。

  国际佛教学者稍后终于接受了大乘和上座部的观点。对历史而言,上座部成立的历史最久。上座部以佛陀原始的教义为依止。在公元前三世纪,阿首咖时代,斯里兰卡接受了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在那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出现比较晚,大约是纪元初。佛教和三藏经典于三世纪传入斯里兰卡,当时并没有大乘或小乘的存在。从这点看来,上座部的存在,较这两种概念的存在要来得久。1950 年召开的佛教大会,明确的规定对南传佛教的称呼,无论在西方或东方一律使用上座部而不使用小乘。在大乘经典里,也明确的指出「声闻乘」,在上座部或大乘佛教里,对这三乘之一的「声闻乘」的解释都是一致的。

  不同的部派对佛陀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两千多年来,并不因此而导致佛教分裂。这体现了佛教徒独一无二的容忍精神。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五章 佛学基础
下一篇:究竟的真理
 菩萨行
 离婚
 阿毗达摩
 偶像崇拜
 历史见证了佛陀
 不灭的灵魂存在吗
 祈祷的意义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三章 佛陀入灭之后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四章 佛教与文化
 他方世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83 面上污秽[栏目:大机大用]
 结怨 嗔恨[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1735 六十华严经疏卷 41-45[栏目:0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一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说吉话祥 十一 孝顺於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栏目:说吉话祥]
 法眼宗的祖师 - 法眼文益[栏目:禅宗·法眼宗]
 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栏目:佛学基础]
 濒死体验研究[栏目:轮回实证]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四[栏目:世亲菩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