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徒的家庭生活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7

佛教徒的家庭生活

  佛陀认为经济利益是人类幸福的泉源。但是,只有道德和心灵的发展,能让人活得更快乐、安祥和美满。

  有一回,一位名叫迪噶伽努(Dghajanu)的人,问佛陀:「尊敬的佛陀!我是一位拥有妻子儿女的普通人,请您指示我如何使我现在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快乐,及如何获得未来的幸福。」

  佛陀告诉他,在这世间有四种方法,能使人活得更幸福。

  一、要有一技之长,工作要有效率、有热诚、有干劲,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认识和内行。

  二、要辛勤的劳动,以正确的方法赚取及保护自己的收入。

  三、要结交耿直、有智慧、有道德,能够协助自己弃除恶习,辅佐自己走正道的良师益友。

  四、理智的处理自己的收入,不奢侈也不吝啬,要布施,不要浪费,要适当的节制自己。

  佛陀也推荐了四种有益于在家人未来幸福的修行方法:

  一、信心(Saddha):一个信徒应该对道德、心灵和智慧的价值,具有一定的信心。

  二、戒行(Sila):信徒应该持戒,不杀害生命、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

  三、布施(Càga):信徒应该学习如何仁爱、慷慨、不执着也不挥霍自己的财富。

  四、智慧(Pa¤¤a):信徒应该发展智慧,通过智慧的发展,进入无苦、无烦恼的清净涅槃。

  有时,佛陀也开示了有关节省和消费方面的问题。有一回,佛陀对一位年青人夏嘎拉(Sagala)说:「应该把收入分为四份,一份做为家庭的正常开支,一份发展自己的生意,一份做为应急之用,一份用来布施。」

  有一回,佛陀对给孤独长者(Anàthapiõóika,一位富翁,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祇园精舍的创建者)说,有四种幸福等待人们去发掘。

  一、享用以正当手段赚取的财富。

  二、以宽容的心对待自己、家人、朋友和眷属。

  三、不举债度日。

  四、不要犯身、语、意三业,过着清净无瑕的生活。

  请注意,这四点中的前三点,都是物质或金钱带来的快乐,这些都不是提升精神生活,以臻完美境界有价值的部分。

  从以上的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佛陀认为经济利益是人类幸福的泉源。但是,佛陀也认为,只有通过道德和心灵的发展,才能让人们活的更快乐、更安祥和更美满。假如只有物质的享受,缺乏心灵和道德的基础,就无法了解真正生活的意义。在鼓励物质生活的同时,佛陀为了社会的安宁与幸福,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促进人类精神的文明与道德的发展。

  有些人认为,要成为一位真正的佛教徒,就必须放弃一切物质的需求,这是不正确的观念。佛陀认为我们可以享有物质带来的快乐,但是不要过于执着。在享受物质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心灵的发展。唯有心灵充分发展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不偏执于物质或心灵,这就是中道,也就是八圣道。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
下一篇:佛教为广大社群而存在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三章 佛陀入灭之后
 神通
 自己做
 天堂的捷径
 离婚
 节育.堕胎和自杀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二章 婚姻.节育和死亡
 慈悲心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二章 佛陀的言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七课 法相宗[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五册]
 《三论宗源流考》简评[栏目:三论宗文集]
 贪业未除 终归堕落 (民国 继祖)[栏目:释门法戒录]
 玄奘精神 第53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3)[栏目:玄奘精神]
 对治习气[栏目:法忍法师]
 善人恶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四圣谛讲记 第七卷 道~以戒为师[栏目:广超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三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禅的讲话 第七章 理性与道德之归一 悲智不二论[栏目:悟光法师]
 袁了凡传[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行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