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2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93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2集

  这一集继续学习行业的知识。广义上讲,所有现象生、住、异、灭的相续活动总名为“行”,而佛法以有情为本,这世间一切的诸行,就不外指我们自身的活动了。佛陀开示五蕴,行蕴是内心动身发语的意志力,依此行蕴而现起五蕴的活动:即根尘二合识,三合触,生受想思,思心所的造作引发身语行为。所以,内外相涉、身心相依的辗转相续的一切大用流行即汇归于当下的身心活动。佛陀教导我们于此五蕴的诸行现见无常、无我的生命真相,这也是我们学习、观察五蕴诸行的目的。

  学习导师关于业的讲解和业感说的的价值,厘清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反省自身,还有很多不正确的思想:

  1常会静止孤立地看待行业。偏重于见于事相的业果。比如看到一些善良的人过着极其贫苦的生活或承受悲惨的遭遇等,总是以个人情见评说,不能以缘起的思惟和态度去看待。

  2仍有宿命论思想。对于自己久已形成的惯性,会说:我的习气就是这样。言外之意是:我也没折!遇到一些严重的事,会马上想:看来这是该承受的果报了!甚至听到人说“他会遭报应的”,心里会生起认同感或恐惧感。

  3仍存有求求拜拜的他力的思想。如师父说的:世间的人是求职也拜,考试也拜。而圣弟子即使面对难忍的病苦,即使面对死亡的逼胁,都不会求一句咒而苟且残生,相反,自己稍微有一点灾难或苦患,祈求度过难关的念头就生起来了,还迅速为自已找个理由:我求身体健康是为了把法学好。看着自己,哑然失笑。带着强烈有所求的心学法,还想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一步登天,不劳而获。这些急于求成的情绪化的心理都会成为他力思想的源泉。

  4佛陀对人为划分社会阶级的种姓制度是彻底反对的,提出各各众生依业而有差别。只有佛法才有真正彻底的平等思想。反观自身,不能对人与人、人与其他众生以真正的平等心对待,大多时候都不能客观地对待自己和评价他人。

  总之,我们时时都在五蕴的造作之中,无明的行必然是导向轮回模式。佛法注重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此因果法则,对自己在种什么样的因,是需要不断反思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3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1集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二八)
 佛教逻辑与佛教伦理初探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六四)
 长部25经 优顿玻利额经
 杂阿含经卷第一(二)
 比丘尼传 2 晋 司州寺令宗尼
 贤愚经白话 梵志施佛纳衣得授记缘品第六十二
 中部94经 苟德木柯经
 杂阿含经卷第一(六)
 中部13经 苦蕴大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归依的真实义[栏目:净空法师]
 觉情书:圣严法师谈世间情 编者序[栏目:觉情书]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恐怖主义与宗教[栏目:人间世]
 1966 念佛镜(唐 道镜.善道共集)[栏目:净土宗人之著作]
 一精通一切精通[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3年]
 佛教人生观 十、依佛观念造世间[栏目:妙莲法师]
 从地处清净的角度谈共修[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仪轨及科判[栏目:祈竹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