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3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76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3集

  这一集继续学习导师《佛法概论》中行业的内容。行是迁流变化的,对有情来说,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思,此思心所引起的身语活动就是行(业)。因无明盖,爱结系,我们五蕴的一切活动必是情爱为本的,是与相相应的,虽此五蕴的造作迁流变化,刹那灭去,但从思心所引发的身心活动会留有力用,这就叫业。行侧重于变化的活动说,业侧重于活动留有的力用说。

  通过学习业的知识,回观自身,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待于发现和修正的:

  1认为行为已结束了,过去的已不复存在了,不用留恋、不用回想、不用提及,因为仍没有缘起正见,对一现象出现时就认为“有”,这一现象消失就认为“没有”,把消失当成什么都没有的空无,把现象产生当为“实有”,把现象消失当为断灭。如果对所造作不用反思,对法不用思择、辨别,不用智慧堪破,佛陀又为什么教导惭愧心下的忏悔之法呢?

  2仍有把业实有化的思想。要么认为过去所做已看不见、摸不着,何须挂怀?要么就认为某类业就存在在某个地方,只欠烦恼的东风一吹,此业因立马现形。(如悟达禅师的故事:十世高僧,一念轻慢,膝盖上忽长人面疮,传是被错杀的仇人乘虚而入上门索债)

  3总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于很多外在条件而存,认为许多外界人、事、物都与我无关;对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它众生交错复杂、相依相缘的关系是认识不到的,缺乏对众缘和合的理解,常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

  4对行业是身心相依的活动,业不即身心又不离身心的性质,有待观察和思惟。触对外境,引起思考,思心所引发身语行为,此当下即引发业力。业不离过去,也不即过去,不是身心又不离身心。所以,还需对业的缘起性加以思考。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4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2集
 中部140经 界分别经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19.说度疑清净品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Tathagatas Unimaginable..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八)
 百喻经 89 得金鼠狼喻
 杂阿含经卷第五(一○五)
 心明学 第九章 错乱识与不错乱识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七八)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三六)
 中部78经 沙门木地葛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82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慈悲心 菩提果[栏目:修行笔记]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堪为法器、应闻此道[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八)[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悟演法师微访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相当然尔[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摩诃止观卷第一下[栏目:智者大师]
 法华特论 第十九 如来寿量品---同[栏目:冯达庵居士]
 佛陀:环保意识的最高体现(卢继定)[栏目:佛教与环保]
 又是小沙弥的故事 -- 重复犯错误[栏目:春去春又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