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1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7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1集

第六十一集

  这一集中,学习到了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观察才能体证无我无我所。那什么是我?什么是我见?怎样的行为是有我相应的?如何才能体证无我?这些都是自己需要认真学习的。

  我们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主体,会以为是我活了一辈子;会把自己而外的他人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会说他不在了;或者认为死了还有一个可以一直存在的;我们会把一切事物当成独立存在的,甚至以为事物背后有一个神秘的力量或事物可以分解到最小单一独有的质素……总之不能什么都没有。

  当被反对时、被否定时、被怀疑时,会觉得自己被剌伤了、受挫败了,被冷落了,于是就自然退缩或横冲直闯,或者就落入冷淡、沉默的无明不觉中。各种各样的感受如波浪般层层翻涌,念念都是与有我相应的,自己就是这样地把色身、感受、想法、意志、认识当成我(我的)而被紧紧抓住,没有贪嗔痴还真是不容易。过去的活动已不复存在,自己还时常陷落于支离破碎的记忆之中,怀想味着着曾经发生过的散落的片段,又编造、发挥出更多的影象。才逐渐理解把什么当成了我及其表现形式,也逐渐明白这就是贪染的表现,是落入无明、陷入生死。真切知道自身生命无我的道理已属不易,从这些处处与有我相应的染习中出离更不是简单的事。

  佛陀教导我们对五蕴从时间、空间等十一个角度去观察,发现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从而断爱欲、转诸结;也教导我们无常想修习多修习,可以断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或观察五蕴无常变异,是坏法、灭法,不可常保,不能主宰,由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而于世间都无所取、无所着。从观念上破除身见是转凡入圣的条件,不亲证无我都是在生死流转中。凡夫正是因为对五蕴无常、无我的真相不了解,对五蕴的集起、止息及止息的方法不如实知,所以才处处执以为实,处处染着,不能离苦。这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只不过是众缘的聚合,内外交互、不断流动的相续现象,没有一刻相同,也不可能停留,如剥开的芭蕉,没有实体。对自己来说,只有建立缘起正见,并不断实践观照,才能发现自己各种各样的我执我见,并培养与无我相应的思惟模式和行为方式,而逐渐与法相应。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2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0集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二四)
 维摩诘经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六四)
 应成式辩论形式(祁顺来)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三四)
 因明入正理门论述记
 解脱道论·觅善知识品第五
 比丘尼传 3 宋 建福寺道瑗尼
 观无量寿佛经 The Sutra of Contemplation o..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四章:正念与禅定[栏目:德宝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三二)[栏目:杂阿含经]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佛教信仰与企业家精神[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二篇 五位百法─百种心事的内容[栏目: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山丘上的曼陀罗(创新佛教木雕唐卡展揭幕庆典)[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弘一法师“悲欣交集”四则(佛莲)[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受过五戒的人,可以吃补药酒来补身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僧宝论2、前言[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栏目:大寂尼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