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贤愚经白话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五十四
 
{返回 贤愚因缘经白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02

  贤愚经白话: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五十四

  摘要:其实,无论我们自认为修行有多么好,我们依然有恶劣的习惯与习气,如果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标准与喜好,去妄加观察、评论、修正甚至指责他人的过失,是极容易造业的。

  观察、评论他人的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摩头罗瑟质比丘现身说法,提醒我们的身口意业不可不小心防护啊。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五十四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国中有一位婆罗门名叫师质,居家大富,却没有儿子。他便到六师那里询问没有儿子的原因,六师告诉他:“(从)你的相上(来看),没有儿子。”师质回到家里,穿着脏脏的衣服,忧愁担心,闷闷不乐,心中想着:“我没有儿子,一旦我死了,家里的所有财物就会被国王没收。”想到这里,愈发忧愁苦恼。

  婆罗门的夫人与一位比丘尼相互认识,当时正遇到比丘尼到她家来,见她的夫君忧愁憔悴,就问夫人:“你丈夫为何这般憔悴?”婆罗门夫人就告诉比丘尼:“因为家里没有儿子,便去询问六师,六师察看夫君的相说应该没有儿子。因为这个缘故,他(整日)忧愁不乐。”

  当时比丘尼就对她说:“六师这类人不是一切智(人),怎能通晓人的善恶业的因缘?佛现在住世,通晓明白万法,过去未来无所不知,你们可以前去请教佛,必定能完全了知。”比丘尼走了以后,夫人便对丈夫讲了刚才听到的话。

  婆罗门听后,心开意解,就穿上了崭新的衣服,来到佛的精舍,头面礼拜,对佛说:“像我这样的命相,会不会有孩子呢?”佛告诉他:“你会有儿子,且具足福德,长大以后将会欢喜出家。”婆罗门听后欢喜无量,于是就说:“只要能有儿子,他修道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因此邀请佛和比丘僧众。明日到他家受供,佛默然答应了。

  次日到了斋食的时间,佛和僧众就前往师质家。大家坐定以后,师质夫妇同心协力,恭敬地供奉饮食。僧众用斋后,佛和比丘们就告辞还归精舍。路上经过一片草泽,中间有一眼泉水,清澈甘美,就停留休息。当时比丘们便纷纷去洗钵,这时有一只猕猴过来向阿难要他的钵,阿难担心它会把钵盂弄破,就不想给它。

  佛告诉阿难:“快给它,不要担心。”阿难听从教言就给了它,猕猴得了钵,拿到蜂巢所在的树上,盛满了蜂蜜来献给佛。佛对它说:“去除里面不干净的东西!”猕猴立刻把蜜中的蜂虫拣出,使蜂蜜非常洁净。佛又告诉它:“加上水调和!”猕猴按着佛的话在蜜中加水,调和好后,再次献给佛。佛接受后便分给比丘们,大家全部饮用了。

  猕猴非常高兴,跳跃起舞,结果掉进一个大坑里,当即命终,神识便投胎到师质家中。于是师质夫人感到有了身孕,孕期满时便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正,世间少有。这孩子出生时家里的器皿自然盛满了蜂蜜,师质夫妇喜出望外,邀请许多相师为他察看吉凶。

  相师们观察后,对婆罗门夫妇说:“这孩子很有福德,非常好,无与伦比。”以此便给他起名叫摩头罗瑟质(汉语:蜜胜),是因他出生那天有蜂蜜充盈的瑞兆,所以取了此名。孩子长大后,恳求父母让他出家,父母爱惜不舍,不肯让他去。

  孩子就再三地对父母说:“如果你们一定要阻拦我,不顺从我的意愿,我就选择自杀,无论如何我不能留在俗世。”父母商量说:“过去世尊已经授记说他会出家,现在如果勉强把他留下,说不定他真会死去,就答应他吧。”商议停当,就对儿子说:“就按你的意愿去做吧!”

  儿子欢欣鼓舞,就前去佛的精舍,以头顶礼,请求出家,佛对他说道:“善来比丘!”于是他须发自行脱落,法衣披身,便成为比丘。佛于是为他演说苦集灭道四谛种种微妙法义,比丘心开意解,烦恼断尽,证阿罗汉果。他每次和其他比丘一起到世间教化众生,如果感到口渴难耐时,就把钵抛到空中,钵中自然就会充满蜂蜜。大家一起饮用,都得到满足。

  于是阿难对佛说:“世尊,摩头罗瑟质以前积下什么功德,出家修行不久就获得了阿罗汉果,想要什么都能随意而得?”佛对阿难说:“你还记得那次师质婆罗门请我们受斋的事吗?”回答说:“记得。”佛说:“阿难,在师质家用斋回来,途经一片空旷的草泽。当时有一只猕猴向你要钵后,盛来蜂蜜供佛。佛接受了,它就欣悦起舞,结果掉进了深坑摔死,你还记得吗?”回答说:“记得。”

  佛就对阿难说:“那只猕猴就是现在的摩头罗瑟质,因为它见佛欢喜,供养蜂蜜,所以得以投生到师质家,相貌庄严,出家修道,并迅速成就了无漏果。”阿难长跪,又对佛说道:“他又以什么因缘投生在猕猴中呢?”

  佛告诉阿难:“过去迦叶佛在世时,有一个年轻的比丘,看见一位出家人跳过一个水渠,便说道:‘那沙门轻快得简直像猕猴一样。’那位出家人听了这话,就问他:‘你认得我吗?’回答说:‘认识,你是迦叶佛时的修行人,怎么会不认识呢?’那位出家人又说:‘你不要称呼我为假名沙门,沙门的每个果位我都得到了。’年轻比丘一听,吓得毛骨悚然,急忙五体投地跪拜,请(上座)怜悯,(接受我的)忏悔。

  因为他忏悔的缘故,没有堕入地狱;由于他对罗汉说恶语,致使五百世中一直作猕猴。又因为他当时出家严持禁戒,所以现在能够遇上我,以法雨沐浴相续清净,灭尽诸苦。”佛告诉阿难:“当时那年轻的比丘,就是现在的摩头罗瑟质。”

  阿难等大众听佛说法,悲喜交加,都这样说道:“身口意业不可不小心防护。这个比丘因为不能善护口业,竟得了这样的报应。”佛对阿难说:“正如你说的那样。”因此就为四众弟子宣说种种佛法,清净身口意,除净心垢,各自都证得道相。有的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有的发无上正真道意,或有住于不退转地的,大众闻法,皆生欢喜,恭敬地奉行。

  附原经文: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五十四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一婆罗门。字曰师质。居家大富。无有子息。诣六师所。问其因缘。六师答言。汝相无儿。尔时师质便还归家。著垢腻衣。愁思不乐。而自念言。我无子息。一旦命终。居家财物。当入国王。思惟是已。益增愁恼。

  婆罗门妇。与一比丘尼。共为知识。时比丘尼。值到其舍。见其夫主。忧愁憔悴。便问之言。汝夫何故。愁悴如是。婆罗门妇。即答之曰。家无子息。往问六师。六师占相云当无儿。以是之故。愁忧不乐。

  时比丘尼。复语之言。六师之徒。非一切智。何能知人业行因缘。如来在世。明达诸法。过去未来。无所障碍。可往问之。必足了知。比丘尼去后。妇便白夫。如向所闻。

  时夫闻已。心便开悟。更著新衣。往诣佛所。稽首作礼。而白佛言。我之相命。当有儿不。世尊告曰。汝当有儿福德具足。生长已大当乐出家。婆罗门闻欢喜无量。而作是言。但使有儿。学道何苦。时因请佛及比丘僧。明日舍食。是时世尊默然许之。

  明日时到。佛与众僧。往诣师质家。众坐已定。婆罗门夫妇齐心同志。敬奉饮食。众会食竟。佛及众僧。还归所止。路由一泽。中有泉水。甚为清美。佛与比丘僧。便住休息。时诸比丘。各各洗钵。有一猕猴。来从阿难。求索其钵。阿难恐破。不欲与之。

  佛告阿难。速与勿忧。奉教便与。猕猴得钵。持至蜜树。盛蜜满钵。来奉上佛。佛告之曰。去中不净。猕猴即时。拾却其虫。极令净洁。佛便告言。以水和之。如语著水。和调已竟。奉授世尊。世尊受已。分布与僧。咸共饮之。皆悉周遍。

  猕猴欢喜。腾跃起舞。堕大坑中。即便命终。魂识受胎于师质家。时师质妇。便觉有身。日月已足。生一男儿。面首端正。世之少双。当生之时。家内器物。自然满蜜。师质夫妇。喜不自胜。请诸相师。占其吉凶。

  相师占讫。而告之曰。此儿有德。甚善无比。因为作字。字摩头罗瑟质。以其初生之日蜜为瑞应。故因名焉。儿已年大。求索出家。父母恋惜不肯放之。

  儿复殷勤白其父母。若必违遮不从我愿。当取命终。不能处俗。父母议言。昔日世尊。已豫记之。云当出家。今若固留。或能取死。就当听许。共议已决。而告儿言。随汝所志。

  儿大欣躍往到佛所。稽首作礼求索出家。世尊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便成沙门。因为演说四谛妙法种种诸理。心开结尽。得阿罗汉。每与诸比丘。人间游化。若渴乏时。掷钵空中。自然满蜜。众人共饮。咸蒙充足。

  是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摩头罗瑟质。积何功德。出家未久。便获应真。意有所须。随念而得。佛告阿难。汝忆往日受师质请不。答言。忆之。佛言。阿难。于彼食已。至空泽中。时有猕猴从汝索钵。盛蜜施佛。佛为受之。欣悦起舞。堕坑即死。汝复忆不。答言忆之。

  佛语阿难。彼猕猴者。今摩头罗瑟质是。由其见佛欢喜施蜜。得生彼家。姿貌端正。出家学道。速成无漏。阿难长跪。重白佛言。复有何缘生猕猴中。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迦叶佛时。有年少比丘。见他沙门跳度渠水而作是言。彼人飘疾熟似猕猴。彼时沙门闻是语已。便问之曰。汝识我不。答言。识汝。是迦叶佛时沙门。何以不识。时彼沙门。复语之言。汝莫呼我假名沙门。沙门诸果。我悉办之。年少闻之。衣毛皆竖。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由悔过故。不堕地狱。形呰罗汉故。故五百世中恒作猕猴。由前出家持禁戒故。今得见我。沐浴清化。得尽诸苦。佛告阿难。尔时年少比丘。今摩头罗瑟质是。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悲喜交集。咸作是语。身口意业。不可不护。缘是比丘不能护口。获报如是。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因为四众。广说诸法。净身口意。心垢除净。各得道迹。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发无上正真道意。或有住于不退地者。众会闻法。咸共欢喜。顶戴奉行。


{返回 贤愚因缘经白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贤愚经白话 贫女难陀品第五十三
下一篇:贤愚经白话 檀弥离缘品第五十五
 因明学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在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张化蒙)..
 杂阿含经选集 六、佛云何说法、以何敎之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七一)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三八)
 药师经 The Sutra of the Master of Heal..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五一)
 佛说阿弥陀经 The Sutra on the Buddha Amit..
 维摩诘经 观众生品第七
 杂宝藏经白话 差摩释子患目皈依三宝得眼净缘第七十五
 长部13经 三明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穿的那么破,我看了很不好受,难道穿破衣就能成道么?[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一三三 火焰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鬼旅店[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92.快乐的人 A Happy Man[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太虚大师与闽南佛学院[栏目:其它法师]
 Stay with the Soft Spot[栏目:Pema Chodron]
 心明学 第五章 七种心明[栏目:心明学]
 南传佛教在家佛弟子家里不设佛堂可以长期进行禅修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故道白云 20.一只鹿[栏目:故道白云]
 世间好话佛说尽[栏目:法藏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