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皆为虚幻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3

❈ 如同晚上做梦一般,已经知道梦境皆为虚幻,我们就无需再排斥梦境,还可以继续做梦,因为梦境已不会继续侵犯并且束缚自己的心相续。同样,当我们知道现实生活的本质之后,我们也不需要抛弃生活,可以继续从事各种生活和事业,因为我们的内心也不会再依此缘而产生各种起伏。

❈ 我们要时时仔细思维并且反问一下自心:我们今生信仰佛教值不值得?我们今生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在日常修法时,应深入细致思维抉择这些道理,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反复辨析,直至获得定解。惟有如此,方能遣除理论上的疑惑,增上修法之功德。

❈ 我们平常所从事善法的大小,不仅仅在于表面的形象之上,而在于发心之中。若要是具备广大之发心,那么即便是小小的一件善事,也将具有无量之功德。

❈ 如今我们已经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但无常随时都会夺走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再不能拖延懈怠,等待着以后再作修行,现前就必须要开始。

❈ 对一个修行者而言,修行的好坏不在于平常修的是什么法,而是在烦恼起现的第一时间能否提起正念。

❈ 修行者初次修法期间,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进入佛门而修行佛法?这样行持会得到什么果位?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这样自问的目的就是为了遣除自己一切疑问,来成办更高的信心,获得更高的境界。

❈ 如今我们所享用的一切福报都是前世修来的,当然可以享受。但在享受这种快乐的同时,我们还要去创造更好的快乐之因,就是要精进修法。若能如是行持,由于世出世间两方面都具备的缘故,这样的人生是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的。

❈ 能对治烦恼之法就叫做正法,不能对治烦恼则称之为非法。因此反观自心是否与正法相融,就看自己烦恼是否越来越少。

❈ 当我们的见解逐渐增长的时侯,信心也会相应地随之增上,内心与法也会越来越相融。

❈ 禅修时仅仅安住于没有妄念侵犯内心的境界,既不具备小乘见修行果之功德,也不具备大乘见修行果之功德,更不具备共与不共之一切教义。这种单调性的无念状态并不能称之为寂止,而是一种迷惑。若把这种无念当成窍诀的话,我相信即便觉得自己现前修学有多么殊胜,见解也永远不会有所进展。

❈ 历代传承祖师在面对临终这一时刻,心中已经没有生死之概念,因为生死已消融于法界了。所以无论生还是死,在他们面前是完全平等的。但现前对我们而言,还无法做到生死平等,总认为生要比死好,这是我们对生和死还没有了悟所致。

❈ 我们已经知道修行佛法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所以即便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很容易感到满足。因为懂得满足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财富。若要是内心不懂得满足,时时都具有极端贪执者,即便财富有多么广大,也永远不会有快乐的时候。

❈ 虽然我们已经受持了诸多戒律,功德不可思议,但是一旦要是违犯的话,罪过也是非常大的。为了酬补犯戒的过失,应该每天不间断地念诵遍至遍百字明,并且念诵遍金刚萨埵心咒等。这点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间断。

❈ 想要让周围人理解佛法,自己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言行举止与往昔相比,完全不同。比如以前行为粗暴,现在却很调柔;以前很不合群,现前与大家相处,越来越和谐;在做人做事等多方面,表现都越来越好。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谁都不会反对你的信仰,可能还会羡慕你这种信仰,因为佛教本身就有这样的功德。

❈ 作为佛教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巧一些。比如,先不要急着向家人和朋友宣扬佛教的教理,而是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言行比以前好很多,由此他们会觉得信仰佛教也是一件好事。

❈ 华智仁波切说:“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起现万法的根源就是自己时时刻刻飘动的内心。所以我们何时能调伏自己的内心,何时就能转变乃至调伏轮回。因此,修学佛法应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 妄念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区别,完全取决于如何去运用它。若要是内心顺着妄念走,它就是漂泊轮回之根本,这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去调伏它。一旦能将妄念转为道用,它就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

❈ 我相信现前很多人都能从某种角度来讲解佛法。但是细致观待,我们很多见解都已经变成一种理论。虽然我们可以用美妙的词句来描述这些道理,但是内心却仍旧与庸俗同道。这就说明我们并没有把佛法传讲的一切教言纳入心相续之中。自心没有变成教法之时,你是你,法是法。

❈ 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师曰:“凡夫口诵,圣者心行。”口诵虽然也非常殊胜,但即生想成办解脱,必须依靠心行。口诵是心行之前行,但若仅仅依口诵而不去心行,是很难迅速成办解脱的。

❈ 现前很多弟子对佛法的理解越来越深,不会再如往昔一般把佛法的功德树立于相之上。因为仅仅能看得见何种景象,具有何种感觉并不代表佛法,真正的佛法在于内心之中。观待自己内心贪嗔痴烦恼是否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增长,才是佛法唯一的功德,以他作为标准,永远不会有错谬的时候。

❈ 如今很多人听闻的教言已经不算少了,但是还是说自己不会修法。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两点:第一,导师为你所传讲的教法你并没有铭记心中;第二,即便已经知道了,但是由于高攀的缘故,实际当中无法调顺烦恼。只要你具备这两大过失,相信你的见解很难有所进展。

❈ 对于次第根机者而言,当信心还没有很坚定之时,不得不依靠修行来成办见解。因此修行者依见而修还是依修而见,需要根据个人的根机而定,不能以高攀的方式去成办很高的见解。这对我们以后修行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 无论是执著好的还是坏的,极端的执著都会造成身心不健康。即便执著不是很极端,没有到达精神无法控制的状态,也一样可能对身心造成一定的障碍。因为执著是起现一切烦恼之根源。

❈ 我们平常说对觉受不能太过执著,并不是说连回忆一下都不允许,而是不能对觉受形成极端的贪执。例如今天打坐有一种觉受,因此在第二座时,总想用不同的方式去寻找这种感觉,这就叫极端的耽著。若这种耽著已达到极顶的时候,身心都不会健康。

❈ 很多人说人的大半辈子都在睡眠之中,若能把这些时间都用于修学佛法,该多好。但是想改变自己的梦境,仅凭睡觉之前的发愿和修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平常白天的时候,无论座上座下,都要时时护持正知正念。若能如是修持,相信你在梦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境界。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是一门苦行
下一篇:精神支柱
 在信心当中建立
 究竟的皈依法
 善巧圆满
 精进修法
 净观
 死亡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不可懈怠
 清净无染
 业力沉重
 所依止的对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让中国的素食飞起来[栏目:素食文化]
 从医学伦理角度浅谈“临终三要”(黄远良)[栏目:临终关怀]
 Diligent and Steady Career Management[栏目:Master Sheng-Yen]
 房间里有躺着的人,请问可否在此地念经、听经,对躺的人有影响吗?[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经学章句与佛经科判及汉魏六朝文学理论(孙尚勇)[栏目:佛教与文学]
 解义慧剑释 第九课[栏目:解义慧剑释]
 The Meaning of Life[栏目:Buddhist Article]
 业障与忏悔[栏目:法增法师]
 唯识学的缘起观[栏目:唐思鹏居士]
 快乐无忧是佛(林清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