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何谓功德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5

何谓功德 

  现前很多佛教徒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高原,我就问他们来高原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说一方面是旅游,另一方面来一趟还可以谒见众多导师并且和很多殊胜的圣地结缘。

  要知道当前我们信仰佛教并不是为了走个过程,也不是为了图个热闹,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这才是我们当前信仰佛教的终极目标。要成办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所以调伏自己的内心才是学佛的主旨。

  往昔梁武帝在位期间,修庙宇、造佛像、布施、供僧、印经等,所行之善极其广大。但当问及达摩祖师是否有功德时,达摩祖师曰:无功德。可能很多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梁武帝做了那么多善行,还是无功德呢?

  现前很多人平时也都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善法,很想知道从事这些善事是否具有功德?那就要问问你自己,从事这些善行之后,你的烦恼是否越来越少,出离心和信心是否越来越增上?因为功德并不是安立于外在,而是在内心之中。若你的内心并没有改变,那就要想到你所从事的善行乃至修法对你可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有些弟子此时就有些想不明白,因为自己所依止的导师是普贤王如来的化身、莲花生大师的化身、观音菩萨的化身,而且又在如此殊胜的导师面前听闻了各式各样的教言,所修的法也是无上窍诀大圆满,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为什么还说自己没功德呢?

  让我们再看看历代传承祖师的公案:往昔阿底峡尊者入藏之时,一天清晨,阿底峡尊者的侍者仲敦巴在送早餐时,看到尊者非常伤心。仲敦巴问:“今日早晨并未有人打扰您,您为何如此伤心?”阿底峡尊者说:“今早我在光明境界中,观察到一位在印度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见解已落入小乘,故此伤心。”仲敦巴疑惑不解地问:“您的这位弟子依止的导师是您,所修的法是密宗外三部最高的无上瑜伽部,为什么修法会落入小乘呢?”阿底峡尊者说:“这一切都取决于他自己的修法。落入小乘教法还是很幸运的事情,若要是修得不好,修无上瑜伽部堕入地狱也是有可能的。如云:‘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数趋向恶趣处。’”因此,阿底峡尊者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意思就是说,如果不知道如何调伏自己内心,不知道如何行持,那么修持再殊胜的法,最终也会堕入三恶趣之中。若要是遵照导师的真实教言而做修行,则即生可以成办解脱。

  所以,我们平常在修行时,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若不观待内心,仅仅口中念诵几句“阿弥陀佛”,未必有功德。细致观待,我们在进入佛门之前看过很多很多书。如果一本书从头到尾把“阿、弥、陀、佛”四个字连接起来的话,里面有多少遍阿弥陀佛我们都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已经念诵过很多很多遍了。难道仅凭这一点就能成办解脱吗?不可能的。这除了说明小时候我们上过学,认识到几个字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呢?真正的佛教不在于你念诵什么,而在于调伏烦恼。若未调自心,即便口中念诵不同的经文、心咒,恐怕这些行为都在修地狱而不是在修净土。

  同样,真正的功德也不在于外相,而在于内心——贪嗔痴烦恼减少,慈悲心、信心增上。自己的内心得到调伏,才是行持善法乃至修法具有的功德。这一点要牢牢记住啊!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转换修行法门,是否会令导师生气
下一篇:行持善法的功德标准
 应细致辨析禅定之修学
 略说正念
 观待对导师的信心与缘分
 排九节佛风的重要性
 依止具德具缘导师,不能诽谤其他导师
 为什么说“伺察义”之见不能成办解脱
 成办解脱之四种要义
 断除对内在有情的贪恋
 修持任何善行均应具备六度
 调心与生活的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说佛教医疗学——史迹篇[栏目:道坚法师]
 《金刚经》系列开示 2[栏目:常福法师]
 责任(惟臻)[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请问如何平衡世间和出世间的事业?[栏目:阿松仁波切·利乐问答]
 指鬘王——鸯觉魔罗[栏目:上师讲故事]
 往生论注讲记(四)[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不要宰杀活物[栏目: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人有二十难之十五 不说是非难[栏目:人有二十难]
 心理的病态(星云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楞伽大义今释 卷第三[栏目:南怀瑾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