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香比喻清净戒德
 
{返回 烧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45

香比喻清净戒德

芬芳的气味,令人愉悦,带来美好的感受,而有德的修行者,心灵也散发出美好的芬芳,令人崇仰,芳香远闻。因此,经典中常以香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经》中记载,在世间的香中,多由树的根、枝、花所制成,这三种香只有顺风时得闻其香,逆风则不闻;当时佛陀弟子阿难思惟欲知是否有较此三者更殊胜之香,何者能不受风向影响而普熏十方,于是请示于佛陀。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事三宝、仁慈道德、不犯威仪等。如果能持之不犯,则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风、无风及风势顺逆的影响,这种戒香乃是最清净、无上者,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

就一般人而言,香可以增长我们身体诸根大种,并藉着香传递给信息给诸佛菩萨。但是最高明的用香方法则不仅只如此,而是以香直接燃烧供佛,心香就是用最至诚的心来直接面对佛。以有相的香,加上无形的心香;一个是庄严的表征,一个是心的常寂光明,以此供养诸佛,移相内薰,供养自身的法身佛,这是用香法门的极致。

如《诸经要义》卷五、《集诸经礼忏仪》卷上、《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即以香比喻五分法身,其将无学圣者于自身成就的五种功德法,称为五分法身;并以香来比喻,则称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香又代表五分法身,也就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脱知见香。在《六祖坛经》〈忏悔品〉里提到这五分法身之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覩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五分法身的观念来自原始佛教。当初舍利弗涅槃后,他的弟子很伤心,便请问佛陀,舍利弗灭度之后,大众将何所依恃?

佛陀很慈悲地告诉他们,舍利弗虽然灭度了,但是他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还存在着,这就是五分法身的由来。舍利弗灭度了,一切诸佛灭度了,一切圣者灭度了,但是他们的五分法身永远存续着,永远令人崇仰。从五分法身所散发出来的香,非世间的香,而是心香。心香一瓣,遍满十方,一切诸佛悉能闻此。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一位善知识称为胜热婆罗门,他所居住的山充满大火,善财童子不敢经过,胜热婆罗门一直鼓励他,最后善财童子终于鼓起勇气向火里行去,结果发现这堆大火原本是清凉的火。

同样的,香也是是清凉的香。从火里点出清凉的香,它弥漫内心,能使人维持正念,以正念相继入诸禅定,再从禅定中生出一切解脱的智慧,使行者自证解脱法身,证得诸佛功德无上之香。

在佛法中,从有相的用香,到无相的用香,最后将此香回薰自内,证得五分法身,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将此光明之香遍满一切,使众生闻此香,心离一切杂染而得解脱,自证法身,自证智慧,以智慧的香焚烧一切,这可以说是佛法把香的境界从世间的用香,彻底转化升华到越超究极的境界。

 


{返回 烧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香比喻念佛功德
下一篇:香与供养
 文明敬香倡导环保 树立正信提升素质(普正法师)
 香与佛教
 香与净土
 香比喻念佛功德
 烧香应烧一炷香,或是三炷香才好?(传喜法师)
 烧香的含义是什么?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佛教供香的起源
 在家里烧香,可以给儿子代烧吗?(传喜法师)
 文明敬香是三宝弟子的责任(学诚法师)
 普贤菩萨鼻根忏悔法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净土法门真的能带业往生吗?[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5[栏目:佛学问题解答]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一)[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如何理解梁武帝饿死台城且亡国?[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准提佛母治愈皮蛇[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治病]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七[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不让贪嗔痴当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六道轮回像一台巨大的机器,谁制造了这个机器?什么动力使它不断地运转?[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法与佛教研究——陈兵教授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Why do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wear a yellow robe?[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