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吾心忠告 3-2 佛法简介 皈依发心
 
{返回 敦珠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24

003-2·皈依发心

在开始之时,何者带引吾等进入佛法?何等福田可以让法种子植入吾人意中?如何入门?这就是皈依。这是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内道和外道的分别。皈依也者,意指能认识佛、法、僧三宝为永恒不变之保护,从而生起诚信,因此而得到之效果是开启了入法之门,此乃最初之情况。

在皈依三宝之后,吾人对法之基本看法应该如何?当知,在整个空间中充满着生命,此等众生无一在过往生不曾是吾人之父亲或母亲,吾人要认知众生皆曾为我父母,对彼等从前所给予之慈爱,心怀感激;吾人亦应明白此等曾为我父母之众生,尚沉沦于轮回生死苦海中。故此要发菩提心,为彼等而立下修行无上教法之决心,菩提心便是吾人修行之基础和预备工夫。

对持声闻、缘觉见者而言,众生皆为我父母与为彼等而修法之说是难以理解的。此等修行人但求自己脱离轮回苦海,基于此一自我解脱理念,彼等依从于道德化教条来免去邪恶之言行,穷毕生精力于净化和禅修,由此得证缘觉佛,需要最少十六世以至无量劫而得果。

对那些持大乘见地之众生而言,实耻于只为一己之解脱而不顾那些过往生曾为我父母、沉沦于生死流转之大海之众生。对大乘行者而言,此乃难以想象且恶劣之事,彼等定要修行佛法从而得到力量引领这些如母众生出离苦海。彼等决定不计后果留在这轮回中,直至达成此使命为止。如此广大无量之胸怀,吾人亦应如是。

不管修何法门,皈依三宝和发菩提心始终是必须要具备之两大条件。故此无论吾人在做什么,简单如一个大礼拜、一句咒、修生起圆满次第,无一修习、无一仪轨在开始时可以没有皈依和发菩提心之祈祷。在结尾时亦当以此志趣做回向和祈祷。

圣教,正如吾人所说,是极之深远广大的,教法亦无量。有说,为了适应个别不同众生之根器,佛陀立下八万四千法门。当吾等修习时,要把所有教法集中为一个重点。那么,应该如何浓缩呢?事实上,虽然佛陀立下无量教法,最重要之讯息,可归纳入下列四句颂中: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陀实叫吾人不应行恶而应该行善。何谓恶行?当一个身、语、意之作为能损害他人时便是恶行。正如佛说,吾不应作任何伤害他人之事。善行者,任何能为他人带来好处,正面、美好之行为是也。

何者为此等善恶之根源?一切善以心为主人,以身、语为仆而行善。恶行亦出于心,依身、语而行恶。故知,此等善恶之根源皆是自心也。然而此心,于某程度上而言不自知者,仿如疯人行事,不论何时何地,意到而作,亦如是积累业力。

此心乃所有染污之根源。愤怒从此心生,又由此愤怒衍生各种伤害打斗等。同样,妒嫉亦从心生,诸般恶意如忌妒、欲望、愚蠢、傲慢等等亦从自心生。故此佛陀开示当自调心!当见心乃众苦之源,吾人必须警惕、制心,努力减少垢染,吾等要完全专注于此,当恶意生起时加以调伏。

同为此心,当意转为正时,能认知上师三宝殊胜者亦是它,并藉此经验生信和作皈依,由于修习正法,此心亦能为自身及他人之解脱积聚因缘。由此可知,善恶之根源便是此心,必须对治此心加以改良转化,对自心之考察便是修行主要部分,对治心意是佛法各乘之共道。尤其密续教授,能进入金刚密续坛城者及修行成就者亦是此心。能够进入密续深广教授之门亦是此心。吾等无此善缘未能于佛在世得以遇见佛陀,皆因吾人之污染不纯;但吾人有幸能得遇佛法,实际而言,比面见佛陀更好。此等教法源出于吾人精神导师,对吾人披露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

 


{返回 敦珠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吾心忠告 3-3 佛法简介 密咒金刚乘
下一篇:吾心忠告 3-1 佛法简介 三乘
 吾心忠告 6 以无教派见修(阐释以信修法及感迷失时坚守教法之重要)..
 莲花心之庄严 金刚祈请文之释意
 四部宗义要略 小乘
 吾心忠告 1 突西宁波车序 2 黎日光上师序
 吾心忠告 3-5 佛法简介 无上三要法
 四部宗义要略 跋
 吾心忠告 5 宁玛教传派口耳传承(传授能熟脱甘露宁玛教传时之开示)..
 吾心忠告 3-6 佛法简介 轮回与我执
 吾心忠告 3-7 佛法简介 何谓心?
 吾心忠告 3-3 佛法简介 密咒金刚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痴心梦语 第五辑[栏目:净元法师]
 佛学的组织法 第一篇 三藏十二部[栏目:佛学的组织法]
 宏誓因缘履正行[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梦中梦因果问答 96 为何我心里一直有终生出家的念头,但却一直...[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关于“闻法的目的和学佛的方法”的开示[栏目:宽见法师]
 生命的本质(达摩难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反省是禅(二)[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二七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细致取舍因果[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家庭不和睦,修行人该如何调整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