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三)
 
{返回 喜乐的曼达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4

《喜乐的曼达拉》(新版)家乡(三)

  七岁,希阿荣博尊者到了上学的年龄,每天与同村的小伙伴去十五里外的措阿乡小学上学。几个孩子早出晚归,上一天学来回要走上几个小时。然而今天看上去很辛苦的路程,对他们来说却是游戏的一部分。小伙伴们一路打打闹闹。满是石子儿的山路,溪水,树林,都有他们嬉笑的身影。

  藏区建立起新式学校,孩子们都去那里上学。出身于典型牧民家庭的希阿荣博尊者,天性自然奔放,无拘无束惯了,很不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方式,常常因为忘记遵守纪律或完成作业而被老师拎到操场上罚站示众,或被要求面壁思过。这种情形令尊者的家人忧虑,他们一直过着四处为家、自在随意的游牧生活,也希望尊者同样能在宽松的环境里顺其天性地成长,不受到太多约束。

  那时学校课程不多,教授的知识非常有限。尊者天生的特质和灵性,使他在普通学校教育的氛围里感觉不到丝毫乐趣。他拒绝继续上学。学校方面很快同意了他的退学要求。这样,上学不到一年的尊者告别了措阿乡小学,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状态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强烈的求知欲望被点燃。生活中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大门却打开了,一个让他倍感亲切和兴奋的世界呈现在他面前。

  千百年来,遍布藏地大大小小的佛教寺庙一直发挥着教化民众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出家人闻思修行的场所,也为普通在家人提供学习的便利。很多寺庙附设专门的佛学院,或其本身就是一所佛教大学。

  过去在藏区,父母把年幼的子女送到寺庙接受教育的做法很普遍。孩子入学后首先学习藏文拼音字母,然后识字,学习书写和念诵。藏文有两种常用字体:用于日常记事的手写体和用于官方文件及个人通信的印刷体。两种字体的书写要领都需经过一段时间专门的学习训练才能掌握。念诵的内容往往是经文,很多孩子也许并不理解经文的深奥含义,却能把经文倒背如流。这种看似不太合理的填鸭式教学,在潜移默化间却为孩子们今后树立世界观、价值观打下了一个基础。年龄稍长,学生逐步升入较高班级,学习包括逻辑、医学、诗歌、戏剧、占卦、计量学、佛学等众多学科,其中以佛教理论最为重要,考评也以佛教理论的成绩作为衡量的主要依据。入学一般较为宽松,升学却要经过严格考试,而想从佛学院毕业,更是难比登天,非过五关斩六将,得前辈学者一致认可,不能拿到堪布、格西的学位。

  学生初入寺庙学习,年龄小的只受居士戒,稍大已懂戒律含义的可受沙弥戒,年龄再大些,修行各方面都打下坚实基础后,受比丘戒。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受戒。由于僧侣在藏地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尤其大学者更受到礼遇和尊敬,一般藏民家庭都会挑选家中资质最好的孩子,送去寺院受教育,希望他们将来学有所成,弘法利生,也为家族带来荣耀。

  在希阿荣博尊者开始接受教育时,这种传统已经中断,对佛法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尊者只能向当地有学问的人请教,学习藏文字母和简单的佛教仪轨。他把报纸的白边剪下来订成小本,在上面练习写字。每隔几天便去老师那里,抄几段仪轨和偈颂回来,反复念诵,直到烂熟于胸。尊者的记忆力惊人,背诵对他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件困难和枯燥的事。白天,他把牛羊赶到没人的地方,对着空旷的山谷轻声吟唱优美的经文。晚上,则借助松脂燃烧的微弱火光学习。夜深人静,火堆旁的他有几次打瞌睡,不幸把前额的头发都烧焦了。

  随着读写能力的提高,尊者渴望阅读更多书籍。才晋堪布有一批经书托尊者家保存,就藏在草垛里。这可方便了尊者,那草垛俨然成了他的宝藏,但见他没事便往那儿一猫,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是偷懒睡大觉,其实他在偷偷看书。

  村里有一位老觉姆,名叫尼勒。她把自己珍藏的一些书籍借给尊者阅读,辅导他学习,有时候还专门把尊者叫过去,考察他已经学过的内容。尼勒一个人住着村旁的一间土屋,每天独自在里面供水、供灯。小尊者对这些仪式怀有极大的兴趣,每次都静静地呆在一边,专注地看尼勒摆弄她的一碗水、一盏灯。

  这种零星、非正式的学习,让尊者仍有许多空闲时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看书、念经和随意游荡是他最大的快乐。有一段时期全村老少都被动员上山砍树。尊者要么爬到树顶不下来,在上面与他想象中的某人聊天,要么找个借口溜走,宁愿在无所事事中打发时间,也不愿像其他人一样拿起斧头干活。

  希阿荣博尊者一家住在村子的边缘、几乎是全村最破的土屋里。几个孩子总是饱一顿饥一顿。从小他们就知道肚子饿了要忍着别吭声,衣服破了就自己找针线补起来。因为是穷人家的老三,尊者从来都是捡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五六岁那会儿,经常连旧衣服也没得穿,只好光着身子在外面玩耍。后来从哥哥那里接力过来一件旧袍子,成为他最喜爱的衣服,一年四季永远地穿在身上,破了补,补了破。他的身体长得快,那袍子似乎从未合身过。开始太长,拖到了地面;一转眼却又短了,一截小腿露在外面,天冷了就得挨冻。

  村里一些孩子常常取笑他的寒酸样儿,有时还结伙欺负他。以前性格软弱的哥哥在外面受了气便躲回家里。可是尊者,别看他年纪小,可不那么好欺负。他必定毫不犹豫地以牙还牙。他力气大,打起架来,一对一或一个对几个,他都绝吃不了亏;有时对方十几个人欺负他一个,他眼看自己寡不敌众,也不硬着头皮上,而是一溜烟跑没了影,等那群孩子散开,再各个击破,一个不落。

  全村的孩子有一次集体外出耍坝子。村长的儿子仗着自己地位特殊,故意刁难希阿荣博尊者和他的朋友,往他们的菜锅里吐痰。看见他自鸣得意的样子,尊者决定教训这个仗势欺人的家伙一顿。他跑到附近草丛里找了一堆新鲜牛粪,然后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招手让村长儿子过来,向他喊道:“这里有一个很好玩的东西,你快来看呀!”村长儿子果然跑过来。等他走近,低头往草丛里张望时,尊者一把摁下他的脑袋,来了一个满脸牛粪开花……后来两个打架的孩子受到惩罚,一同被关进公社的仓库里。那时,全公社的粮食和干肉都储藏在仓库里,等到年终时统一分发到各家各户。两个调皮的孩子,关了一天一夜,饥饿使他们结成了同盟。村长兼仓库保管员的儿子对仓库里物品摆放的具体情况有些了解,他很快找到风干牛肉,拿出一堆,与尊者一起美美地享用。“出狱”时,两人竟都有点恋恋不舍。饱食美味肉干的好日子结束了。

  男孩子在一起,打闹是常事。每次打输了,尊者都去萨拉婶婶家寻求安慰。萨拉婶婶与尊者并没有亲戚关系。她是个长病号,肚子里长了个巨大的瘤子,行动不便,面目可憎,尊者却喜欢接近她。她对尊者也非常好,总是和风细雨地安慰他,让他感到温暖。萨拉去世多年,尊者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为她念经超度。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善良的婶婶在他倍感挫败时,给予他的宽慰。而小时候打架若赢了,尊者就会去舅舅家。舅舅罗荣丹巴性格耿直,嫉恶如仇。他固执地认为男孩子一定要刚强,宁折不屈才是好样的;打不还手的人没出息。每次尊者去他那里,他都拿出一大块酥油,绕一个大大的糌粑球奖给尊者。

  对这位可爱的罗荣丹巴舅舅,希阿荣博尊者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八十年代中期舅舅病危,尊者正在五明佛学院接受法王如意宝《列绕朗巴大师伏藏全集》灌顶。法王劝尊者等灌顶结束后再回家乡看望舅舅,因为这个灌顶意义重大,且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传授此灌顶;他希望尊者拥有这个宝贵的传承,以后将它发扬光大。所以,尊者等到灌顶圆满结束的当天,才动身赶回家乡。星夜兼程,还是迟到一步,没见上舅舅最后一面。尊者为老人家料理后事、安排超度法事,滞留家乡四十九天。法王如意宝得知此事后,亲自带领五明佛学院全体僧众为老人举行法事,念经超度。这个世界上,有这种福报的人大概不多吧!希阿荣博尊者回忆起舅舅时说:“我从小养成不怕打压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舅舅的鼓励。他要我一定做个坚强的人,不缩头缩脑,不欺软怕硬。我出家时,他不无惋惜地说:‘以后遇到坏人你就没法再打他们了!’”说到这里,希阿荣博尊者脸上浮出笑容,仿佛看见腰板挺直的舅舅穿过重重的岁月微笑着向他走来。


{返回 喜乐的曼达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四)
下一篇: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二)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五)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三)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五)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六)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四)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三)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四)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一)
 喜乐的曼达拉 回忆上师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东山讲堂文集》序[栏目:吴立民居士]
 禅宗说的「平常心」是什么意思呢?[栏目:禅名词FAQ]
 一行禅师的正念禅——序《步步安乐行》中文版[栏目:游祥洲教授]
 云栖别钞 十二头陀苦行[栏目:释门法戒录]
 圆觉经白话解八 几种具体修习[栏目:圆觉经白话解]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一三)[栏目:杂阿含经]
 病中杂话[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教的基本认识 一、佛陀是什么?[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禅宗修持—至易又至难(刘元齐)[栏目:禅宗文集]
 十八届:夏夜凉风——柏林夜话[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