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一)
 
{返回 喜乐的曼达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8

《喜乐的曼达拉》(新版)前行  (一)

  2000年(藏历铁龙年),春暖花开时节,希阿荣博堪布再次来到北京,这座文化气息浓厚的千年都城。班机飞临北京上空,透过舷窗可以看见地面上万家灯火把夜空照亮。希阿荣博堪布从来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他的性格像高原上的空气一样清爽干脆,但那天在飞机上,他落泪了。两年前,在故宫看见落着尘土的殿宇内,寂寞褪色的字画、摆设,他也曾伤心不已。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帝王,曾经在这雕梁画柱的宫殿里,处心积虑,算计筹划。然而,想把江山和人生握在掌中的帝王的双手,却抓不住时间,几百年岁月在指尖匆匆滑过。他们身后的宫殿,纵然维护翻新,亦挡不住朽坏的脚步。为了终究要消逝的东西,欠下无力偿还也无法摆脱的债务,没有比这更冤的了。

  前来机场迎接的弟子察觉到希阿荣博堪布神情黯然,心生疑问。希阿荣博堪布缓缓说道:“刚才我在飞机上看到这座城市这么大,听说有一千多万人口,用不了几十年的时间,这一千多万人都将离开这个世界,而在他们当中又能有多少人得到解脱的安乐?想到这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人生真的很无常。”听到希阿荣博堪布的话,弟子们沉默良久。一位弟子突然说道:“上师,我不喜欢无常。”“有轮回就有无常,你不喜欢无常就应该努力寻求解脱。” 希阿荣博堪布的回答很简单,却给了弟子无尽的启示。

  生命是无常的。一切都在消逝,一切唯有变化。幸福与哀伤,富贵与贫贱,青春与老朽,甚至生与死,之间的差距,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小。可能只在一朝一夕间,或者只在一呼一吸间,所以生命又是脆弱的。从出生起,我们就不得不一天天走向死亡,而这个走向死亡的过程危机四伏,毫无确定性可言。死亡什么时候出现,没有人能预言,也许就在明天,也许就在下一秒。唯其如此,生命才愈发宝贵,而我们却把它浪费在琐碎而无聊的事情上,努力想去维持终将逝去的事物。正如顶果钦哲仁波切所说:“平凡生命中的一切活动是多么了无意义且充满无谓的困扰。”

  有弟子曾经问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听说麦彭仁波切的传承中有一个长生不老法门,您能不能传给我们?”“麦彭仁波切的法脉中的确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法门,但你们看我已经老成这样,像有这个法的传承吗?”堪布幽默的回答让周围的弟子都笑了。堪布继续说道:“人如果永远不老,谁还会精进地修持佛法呢?”天人的寿命千百倍于世间凡人,而正因为寿命长久、心想事成,他们才耽于放逸,无暇修法。六道中只有苦乐参半的人道众生才有修持佛法获得解脱的可能。有幸得到暇满人身的我们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精进修持佛法,那么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就不会为自己的毫无准备而懊悔。我们甚至还可以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样,自信地说:“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每到一地,都有大批信众前来拜见、皈依。对求皈依者,不论老幼贫富,他无不立即应允,举行皈依礼。哪怕只有一个人,他也会一丝不苟地专门为其念诵仪轨,宣讲皈依戒律。有人深夜来访请求皈依,堪布即使已经休息,也会重新起身,穿戴齐整,为其授皈依戒。

  弟子们起初不理解希阿荣博堪布为何如此重视皈依,不辞辛劳,有求必应。后来对佛法了解多了,才慢慢体会到上师的一片苦心。世间凡夫为营家计,奔波忙碌,循业流转,无有出期。然而,一些人,在其一刻不停的妄念中会灵光一现地想到要皈依三宝,这一念是宿世善根福报感应的结果,也是未来解脱成佛的缘起。这种清净的缘起稍纵即逝,因为凡夫的心念是如此变化不定,这一刹那是清静善念,下一刹那也许就是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而且念头一转,再回头,恐怕已是百年身了……正是因为如此,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才随时随地准备着,相应众生清净的缘起,引导他们进入解脱之门。

  古印度释迦族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追求对生命真义的了解,出家修行,最终究竟证得无上智慧,圆满成就无量福德,被人们尊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佛陀出于对众生的悲悯,为他们安立了八万四千法门,使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在趋利避害永无止境的挣扎中,找到适合自己修持、真正能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为我们展示了通过修行,以人身彻悟真理的范例。古今众多修行者遵循佛陀的教法,通过亲身实践,洞悉了大千世界的奥秘,甚至突破生命轮回的局限和束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皈依是修持佛法的前提,不论哪种法门。只有如法地皈依三宝后,才是真正地进入佛门,成为佛陀的弟子。内外道以皈依别,大小乘以发心别(阿底峡尊者)。法王如意宝也说过:皈依是真正能辨别是否佛教徒的根本所在,并不是以见解来区分佛教和外道,也不是以修行行为和果位来区分。

  有的人虽然对三宝有些信仰,也想到过皈依,可又怕皈依后会受到种种限制而不敢皈依;有的人认为皈依只是形式而已,对个人的修行并不重要。针对这些众生的根基,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在不同场合,耐心地向信众讲解皈依的功德,劝导他们如法皈依。《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然。

  某日,几位信众来拜见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刚坐下,希阿荣博堪布就说:“作为一个学佛的人,首先一定要皈依三宝。如果不皈依,你烧香也好,拜佛也好,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能得到皈依的戒体和功德。说到皈依的功德,我可能讲几天也讲不完。现在我只讲一点,就是一个人如果皈依了三宝,只要不破皈依戒,下一世至少不会堕入三恶道 中。大家可以好好地观察抉择。” 希阿荣博堪布这一番话是有的放矢的。原来,这几位信众在来见希阿荣博堪布的路上讨论了皈依的问题,其中一人说:“其实我们皈依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东西,自己到庙里拜拜佛,烧烧香就可以了,是不是皈依不重要。”没想到希阿荣博堪布一眼就看透了他的想法,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批评。

  皈依不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内心深处生起的一种誓言和决心:生生世世皈依上师三宝,纵遇命难亦不退转。然而惯常缺乏决心、害怕做出承诺的现代都市人却畏惧任何形式的誓言。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希阿荣博堪布接着说:“一些人担心皈依后会像出家人一样什么都不能做而不敢皈依,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不了解皈依的戒律。皈依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为了让凡夫初步趋入佛法而制定的,要求非常简单,也很容易守持,可以说任何一个寻求解脱的人都应该能做到。皈依的条件最主要就是对上师三宝生起不退的信心,任何情况下也不舍弃上师与佛法僧三宝,有了这样的信心,就具备了皈依的基本条件,可以皈依。” 希阿荣博堪布的话解开了众人的心结,几位拜访者当即在希阿荣博堪布面前皈依了上师三宝。

  藏传佛教在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外还加上皈依上师,这是因为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是修行人今生来世的依怙,也是修行成就的根本。华智仁波切说:“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未宣说过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历史,我们现量见到的也无有一人以自我造就及魄力而生起五道十地功德。”上师是一切功德之源,对我们的恩德很大,与我们的因缘最近。虽然往昔有无数的佛陀出世为众生宣讲正法,但我们因为内心的执迷,一再错过解脱的机会。经过很多世的祈祷、善行和心灵修持,我们的业障得到净化之后,内心本自具足的佛性便以上师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亲自赐予我们传承与灌顶,为我们开示离苦得乐的妙法,引导我们回归本心。这一世与上师的会面,是无数世努力的结果,所以当我们见到这位与自己缘分最深的上师,会感到被一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深深触动,吸引,摄持,会迫切地、欣喜地在上师面前皈依:上师,我回来了。

  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弟子中知识分子很多。希阿荣博堪布不仅要求他们精进念佛、持咒、修行,还鼓励、敦促他们努力闻思,充分利用他们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用学到的佛法来解答生活中的困惑。希阿荣博堪布很注重弟子的闻思,常将自己认为好的书籍、文章分发或介绍给弟子。浩如烟海的佛经包罗万象,解答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人生的种种困惑。弟子们通过学佛,眼界心胸会更开阔,人情世故更练达,生活中的很多矛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尽管佛法有这样的功用,学佛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事业发达,或是为了让生活更风雅。如果把学佛当作追名逐利和满足私人愿望的终南捷径,则与修行的精神背道而驰。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常告诫弟子不要本末倒置、斤斤计较于人生的际遇和得失,学佛才是此生最重要的事。他说:“学佛人遇到违缘,应该观想它不过是前世的因果,不用惧怕;遇到顺境,也是我们前世所积累的福报,不要太执着。我们在这一世真正地发愿生生世世能够利益众生,发愿好好学佛才是最重要的。”


{返回 喜乐的曼达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二)
下一篇: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五)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二)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三)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一)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四)
 喜乐的曼达拉 回忆上师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六)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四)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六)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三)
 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中,度己在先还是度人在先?这个先后是否大小乘佛法的区别之一?[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