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三讲
 
{返回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70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
——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蒋阳龙朵加参仁波切   著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四十三讲 2012年5月18日
 
【前行要义】

正确无误地取舍闻思修之动机

    宣法不重要,宣法的方式最重要;闻法不重要,闻法的方式最重要;修法不重要,修法的方式最重要。
    每次讲法都反复教诫要无误地如理取舍闻思修的动机和行为,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仅仅知道没有任何意义,最重要的是如理奉行实践。
    现在大家反观自心,今天闻法的动机是什么?到底是不善、无记还是善的动机?如果是不善的动机,那么今天所闻之法也是不善业。如同一棵树的树根有毒,那么这棵树的枝叶也会有毒一样的道理。
    智悲光尊者云:“心是一切善恶的国王,身语是一切善恶的仆人。”同样的,教言当中经常讲:“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
    闻法的意乐最重要。上根者从家里出来时要以菩提心来摄受闻法动机;中根者到经堂后也应该以正知正念摄受闻法动机;下根者最迟在上师讲法前念诵:“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金刚持的果位而发心……”时,随着词句转变自己的闻法动机。总之在闻法时,不能有“我”要获得安乐、幸福或者来生往生西方净土、铜色吉祥山,以及究竟获得佛的果位等自私的动机。
    如何生起善的闻法动机呢?
    虚空周遍之处,遍满有情;有情周遍之处,充满痛苦。所有众生不欲乐的是什么呢?众生所不欲乐的是遭受痛苦,但是所做一切都是不善业的痛苦之因。所有众生所欲乐的是什么呢?众生愿意享受安乐,但是却不懂安乐之因的善业,行为颠倒造作不善业的痛苦之因。为了迷惑颠倒的众生得到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以此动机听闻上师讲法并付诸实修。
    闻思修以及成办任何善法都要以菩提心来摄受非常关要,这样修自然会解脱成佛。
闻法之时以善的菩提心来摄受,眼睛要专注看着上师,耳朵要认真谛听上师的法音,心意深入思维上师宣讲的法义内涵,将其铭记于心非常关要。总之,关于动机和行为的取舍讲解到此,希望大家要如理如法地谛听今天的法义。

意要之受四灌

    对于初学者实修要结合打坐非常关要。打坐之前行包括立誓、身要、语要和意要。昨天讲到意要之反观动机,今天讲打坐时意要之祈祷上师而受四灌。
    观修上师分为外相上师瑜伽、内相上师瑜伽和密相上师瑜伽三种修法。作为次第根基的初学者依照外、内、密之次第修行;上等根基修行者修行时,外内密三种修法同时圆满于一个上师本体中。

观想上师的方式

    现量观想自己前方虚空中,狮子宝座日月坐垫之上,外相为莲师、本体为上师,具备慈悲和遍知的能力。观想时对上师的形象有庸俗分别念,就把上师的形象转变为佛或者本尊的形象来观想;如果对上师没有庸俗分别念,可以直接观想现在的上师形象。
    观想上师皈依境有三种方式:
    重楼式:观想上师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中,诸位传承祖师如楼层般显现在上师梵顶之上;市集式:或者观想上师为主尊,传承祖师如眷属形式般环绕在周围;宝珠式:观想一位上师,上师为三宝、三根本、三身总集之九宝之尊;这样观想而接受四灌。
    观想上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上师面对着自己,一种是上师面对着外面。
    当自己讲法或者给别人灌顶之时,观想上师在自己梵顶之上,面对讲法或者灌顶的对境而赐予加持;当自己接受四灌时,无论何种方式观想,都要观想上师在前方虚空中,面对着自己赐予加持。

观想要点

    观想上师之时,要清楚明了地观想上师的法座、坐垫、服饰颜色等等,甚至眼球的黑白色都不能混杂。
初学者心念散乱、心不自在,很难做到一刹那清晰明了观想上师。但不能因此放弃练习观想,先从上师的法座、垫子、衣服、服饰、身体各个部位等细节局部,次第性地练习观想。
    观想时,应以恭敬心和渴望之心,观想具备遍知、大悲、大力的上师真实地出现在自己前方虚空处,不能把上师观想成无情的唐卡或者佛像。

如理如法祈祷上师

    观想之时身双手合十恭敬端坐,语念诵祈祷文,心要祈祷上师此刻赐予金刚身语意之加持,加持自相续此刻心入法、法入道、道中除迷乱,直至生起汗毛竖立、热泪盈眶这样的恭敬心。
    祈祷时并非仅仅口中念诵“上师遍知、上师遍知”,而是全神贯注专注于上师,如同意根被上师夺走,自心无法从上师处收回,这样一种状态中祈祷。祈祷之时忆念上师的恩德、大悲心和加持,并想到自己是低劣的修行者。
    在喇嘛仁波切上师瑜伽中有这样的祈祷文:
    “嗟!大恩离言上师知”——此时就要忆念上师的恩德;
    “无始以来迄至今,辗转轮回漂六道”——此时要认识自己是低劣者;
    “今祈尊以大慈悲”——此时忆念上师的大悲和大加持;
    “敬祈速疾作救护”——此时祈祷上师,在此刻此垫上加持自相续的迷乱转为道用。
    祈祷之时要祈祷上师在此刻此垫上加持自心入法、法入道、道中除迷乱,自相续得以清净。祈祷上师加持自心入法,要反观自心到底如不如法。若不祈祷上师加持,很难做到心入法。
    如果没有反观自己,只是坐在那里,你的心能如法吗?是无法如法的。
    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自心相续很如法,真的很如法吗?不用说离我们很远的事情,拿此刻来说,现在大家都是闻法,似乎表面上都是正法,没有非法的行为,实际上徒具道貌之相。如果真正反观自心五分钟,就会知道自相续中的贪嗔痴种种非法之妄念束缚着自己,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对治,也很难做到自心入法。此时唯有祈祷上师加持,才能对治自心相续;只有上师的加持才能令自心入法。因为上师是大恩者、大慈大悲者、大力量者、大加持者,除了祈祷上师、依赖上师和皈依上师无有任何办法。
    在打坐之时亦是如此。除了大声呼唤上师加持自相续,自己无有能力对治自己相续中的妄念,自己外面是出家相、内仍然非法,自己无比惭愧,无法对治、心不堪能,唯有祈祷上师才能对治妄念。
    如果仅仅是口中呼唤“遍知!遍知!一切诸佛总集大恩上师遍知!”,眼睛却东张西望,耳朵听闻其它杂音、意识也同样地散乱。这样去祈祷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得到任何加持。
    即使看到众生肠子露出来了,也生不起慈悲心,心仍然和以前一样坚硬;看到佛在空中飞翔,也生不起信心,心仍然是坚硬的;这样的心念和以前一样坚硬,根本没有生起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所以如理如法地祈祷非常关要。
    加持并非是上师摸摸你的头,而是指反观自心、祈祷上师,上师的大悲加持融入自相续:充满如火般炽盛烦恼的坚硬相续会变得调柔,贪嗔痴烦恼都不像以前那么炽盛,也逐步生起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这就称之为上师的大悲加持融入自相续。为何上师称之为大恩者?因为上师对你的相续有利,所以上师称之为大恩者。

喇嘛仁波切恩德如山

    早晨给藏族僧众讲法时提到去年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相,真正认识和理解此涅槃之相,才能知道喇嘛仁波切所赐予的恩德是无法言喻、无法回报的。
    如何正确认识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相是不可思议的大恩德呢?
    虽然我以前给他人讲解无常,但徒具道貌之相,自相续把一切执为常有。因为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相,自己的相续生起无改造的无常观、出离心。这些都是喇嘛仁波切赐予的恩德。
    我以前为他人宣讲三界痛苦,但是自相续中没有痛苦的体会。因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相而感受巨大的痛苦,自然生起三界为痛苦自性之体会,也会生起欲求出离痛苦轮回的愿望。这是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相的恩德,才令我的相续中生起无改造的无常观、出离心。这样的恩德无法言喻、无法回报。
    对于弘法利生,喇嘛仁波切无需做什么,仅仅示现涅槃之相便能利益所化徒众,无需勤作就能利益无数众生,对众生没有丝毫的损害。这就是喇嘛仁波切的大加持、大恩德所在。
    为什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相能给众生带来这么大的利益?这是因为喇嘛仁波切已究竟成佛之故,所以才能具备如此之功德。因此先要认识上师是佛、视师如佛,之后再祈祷上师加持自然得到了上师的大悲加持,自相续就会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上师的大恩德、大加持所在。
    在打坐之时也要这样如理祈祷,不能仅仅口中念诵“上师遍知、上师遍知”。这样祈祷没有任何意义。祈祷之前要知道上师是谁?为什么要祈祷?上师之遍知是指什么?这些法义都要通达明了而去祈祷,否则得不到任何加持。

四灌顶

    上师是具足四身五智之圣尊,要想上师密意融入自心相续就要接受四灌。在受四灌之前要祈祷上师,如果不祈祷上师,自相续得不到任何加持。
    举一个例子:乞丐面对富有的人,如果不主动去乞讨,得不到任何食物。于此同理,虽然上师具备大加持力,但是弟子若不具备信心和净相去祈祷上师,无法得到上师的加持。
    祈祷之时观想上师在悦意、高兴当中赐予四灌。从上师眉间、喉间和心间分别发出白色的“嗡”字、红色的“啊”字和蓝色的“吽”字三光次第性地融入自己的眉间、喉间和心间,心相续相应获得宝瓶灌顶、秘密灌顶和智慧灌顶,自相续中的业障、烦恼障和所知障得到清净,同时自相续种下了化身、报身、法身三身的种子。
    接下来观想上师三处同时放出“嗡啊吽”的白红蓝三光,同时融入自己三门,清净自己的习气障,自己得到了句义灌顶,自相续种下了四身的种子。此时,观想上师悦意化光融入自心,上师的三金刚融入自己三门:上师金刚身融入自身、上师的金刚语融入自语、上师的金刚意融入自意。此时自己忆念着上师,此念既不追随过去的妄念,又不忆念未来的妄念,也不是随顺现在的妄想,忆念着上师的此念、上师与自心无二相融中安住,并且无有间断地时时护持自心与上师无二的这种状态。
    初学者或者次第修行者不论修习本尊、窍诀或者念修时,都应护持自心与上师无二的状态。这就是外相上师瑜伽的修法。
    这样的修法是用妄念修法。虽然妄念不是智慧,但是智慧由妄念显现;同样妄念不是智慧,智慧靠妄念来证得。如同把鼻子放入口中做不到;超越意识的修法,初学者无法做到。所以希望初学者不要说:“不要执著、不要执著、不要生起妄念……”这样不要说。

【传记正文】

不共内传 第二章所见唯一清净境相

    当时喇嘛仁波切开启完神山后返回亚青,经过神山脚下名叫行愿寺的小寺院,随从请求在此停留一天。喇嘛仁波切为寺院的大殿做了开光仪式,而且为僧俗传授颇瓦法和招财法,为信众宣讲佛法,很多偷盗者、打猎者和吸烟者也因此承诺改正恶行、修习善业。

遵循喇嘛仁波切的法规之必要

    大家知道喇嘛仁波切有这样的法规:到任何一处,喇嘛仁波切都是传授颇瓦法、长寿法和招财法,以倡导断除恶业、奉行善法与信众结缘。
    如今在座的大众都是喇嘛仁波切的弟子,以后不论到任何地方,要以利他之心念诵颇瓦法和长寿法,此时绝不能以上师自居或者为了收受供养而贩卖佛法。我们虽然很难做到喇嘛仁波切利益信众的清净发心,但是必须要以正知正念利他之心来摄受行持善法。
    喇嘛仁波切行持善法的法规要求信众戒杀、戒猎、戒盗、戒烟酒等等,作为喇嘛仁波切的弟子也应该奉行护持此法规。
    不能一开口就说:“你不能杀生、你不能偷盗、你不能吸烟……”这样讲解别人无法接受。此时应该要详细讲解这些恶行的过患,讲解奉行善业的果报。当他们听闻讲解明白道理以后,就会承诺断恶行善。喇嘛仁波切的事业为了利益众生,各位也要尽力追随奉行。
    即使不信仰佛法的众生也欲求离苦得乐,当他们懂得恶行过患、善业安乐的道理以后,也会尽自己的能力断恶行善。所以要为众生认真讲解清楚恶行过患、善业安乐的道理,道理讲明白以后,对方就会接受并尽力奉行。
    比如有一次我去炉霍看病,在街上看到一家商店柜台上有一个粘鼠板,上面粘了很多虫子而且都死了。当时我要求把这个粘鼠板带走,但这个商人很生气,说:“不关你的事,马上离开!”我对他说:“我可以离开,但是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杀人有杀人的果报、杀生有杀生的果报,而且对你的生意也不好……”我认真为他讲解之后,他就不生气了,并高兴地同意我把粘鼠板拿走,而且表示以后不再杀生。本来这个人是从汉地到藏地的生意人,不相信佛法,但由于我为他详细讲解清楚因果道理,他听懂了以后就会如是奉行,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了。这样的话,我利他目的也达到了,他虽然不信佛,也高兴地接受了。大家都很欢喜。
    所以无论对方是否信奉佛教,只要令他明白因果道理,他就会很高兴地奉行佛法。这样,佛法利益众生的目的也达到了。
    当时我对这个商人讲解佛法之时,不能仅仅讲解不能杀生,还要告诉他杀生的过患,杀生会对他的生意有障碍。因为每个商人都希望自己生意兴隆,所以就会很容易接受佛法道理。所以你们以后不论到哪里讲解佛法,都不能只宣讲“不准做、不能做……”,应该要详细讲解清楚恶业的过患,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佛法也能利益众生。
    喇嘛仁波切每次也是给信众详细讲解断恶修善的道理,信众自然愿意断除恶业、奉行善行。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本传记现有汉译本若与大恩阿松上师传讲不同,请以上师传讲为准。


{返回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二讲
下一篇: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四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百〇四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八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八十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八十九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八十一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七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二十五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九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一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慈悲之心度无量[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占察善恶业报经 5[栏目:梦参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五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漫说《中阿含》(卷九)~F 六、手长者经(下)[栏目:界定法师]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栏目:净慧禅语]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一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第一章 佛教的婚姻观 第三节 五乘婚姻观概说[栏目:佛法与婚姻]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十二课 唯识家无著大师[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