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智慧面前匍匐低头
 
{返回 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9
在智慧面前匍匐低头

  曾经有位西方神父,到一个佛教的美术馆参观,看见一尊千手观音的塑像,他好奇地问法师:「这是你们的神吗?这么多手,外观挺像蜘蛛人的。」法师跟他介绍这是代表佛法大悲心的精神,这位神父第一次接触佛教,听了也觉得很美好。

  法的精神就是智慧,但是智慧没有形象,所以才有了佛像,帮助我们经常的忆念智慧和慈悲。

  佛法的修学,提供了生命不同的选择。这也是皈依的意义,在烦恼生起的时候,要选择依靠智慧,而不是依靠自己的烦恼做回应。

  念佛、拜佛的功能就是如此,是一种修持,不是将佛菩萨当成是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而崇拜,而是经常的忆念一个生命品质圆满的典范。并且借由礼拜的动作,学习放下自我中心的烦恼。

  在传统文化中,也会对一位尊敬的老师跪拜行礼,这样的修持,其实是老祖宗一直在实践的,只是被现代人遗忘了!

  因为,在智慧面前,要学习匍匐低头,放下烦恼的自己,让身心调柔,智慧逐渐的与心融合之后,面对烦恼会更有力量去超越,进而成就如同佛菩萨一般的生命品质。

  所以,拜佛念佛不是在祈求外在的佛保佑,是在忆念自己心中沉睡已久的智慧觉性。


{返回 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的本怀
下一篇:平常心是道
 修行的精神分裂
 超越苦乐的悲心
 慢慢修,快快到
 波罗蜜
 松绑妄念
 吃素的慈悲
 当下的桃花源
 改变的勇气
 什么是修行?
 迈向圆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弄不明白的股票[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大念处经》开示(九)[栏目:玛欣德尊者]
 有时会无意伤害或杀害一些小动物,如蟑螂、蚂蚁、菜虫等,请问该怎么办?[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该如何与三世同时存在解说?[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五[栏目:智海法师]
 佛教的法会主要包括哪些形式?[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认识佛教心理治疗(王新霞)[栏目:佛教与医学]
 无缘见佛破口大骂遭恶报[栏目:勿谤三宝]
 如律如仪降伏魔怨[栏目:传喜法师]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一节课)[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