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的本怀
 
{返回 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0

佛陀的本怀

  整体的佛法特别是大乘的传承当中,其实只有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菩提心。

  我们现在把它想的太复杂了:似乎禅宗和净土宗不同,显宗和密宗不同,某个法门比另一个法门厉害......等等,太多这种无谓的分别。这许多宗派,只是文化显现的分别,在佛陀时代哪里有什么宗呢?有人问我:「师父,你是哪个宗的呢?是汉传还是藏传?」其实我很难回答这种问题,到最后我说:「我大概是释迦宗吧!跟佛陀一样。」在佛陀时代没没有所谓的禅宗,也没有净土宗;没有汉传,也没有藏传的分别。只是后代为了方便學生学习,融合了地域文化,才有了这些宗派的分别。

  当我们回归佛陀的本怀,去思维和观察佛陀在实践的功课,佛陀只有修持一个法门,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我们最常念诵的那一句话——为利众生愿成佛。为了利益众生,所以实践大悲心,要成就佛果得利生工具,所以要学习智慧。佛陀在多生多世的生命中,不就是精进的重复实践大悲心和空性慧吗?

  佛陀在教导学生的,也只是这两个核心功课。有些法门侧重地宣说智慧,例如金刚经,有些法门侧重地宣说大悲心,例如普门品。这样去体会佛陀的本怀,就不会散乱地迷失在法门文化的现象之中了。

  否则,我们可能只是一个法门的搜集爱好者,搜集了很多的法门传承,但是对自心本有的善功德,却一直是个最熟习的陌生人。


{返回 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住安心
下一篇:在智慧面前匍匐低头
 会用钱的智慧
 法的功德
 不离生活
 福令心柔,慧令心安
 超越烦恼三部曲
 因为烦恼,所以智慧
 为了谁?
 至死不渝的感动
 选择的看见
 心的自我疗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寺院管理在当代语境下的诠释[栏目:戒法法师]
 一半一半 欢喜与不欢喜[栏目:往事百语]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一[栏目:达照法师]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三节 十二支空[栏目:冯达庵居士]
 心经讲记——《法性基础》之三[栏目:贤清法师]
 打坐时注意忆佛,觉得比注意呼吸还能专心,可否用此方法来置心一处?[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弟子规另解 第十四课[栏目:弟子规另解]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信仰必须从实践开始[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第三篇 瞋 - 为什么要生气?[栏目:放下的幸福]
 2010年10月灵泉寺三坛大戒开示--毗尼日用切要[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