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五)转变心念是一种领悟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2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五)转变心念是一种领悟

  由于宿世因缘,我们今生能对佛法生起信心,并在很自然的状态中逐渐开始对治自己的贪嗔痴烦恼,守持戒律,自我约束。这种约束并不是佛陀制定的,也不是谁强加于我们身上的,而是我们自己为了自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内心充满法喜地自觉接受并行持这样的事业与戒律。所谓的转为道用,其实就是讲解这样的一种心态,观察自己如何去领悟这种心态,就称之为转为道用。

  例如我们说过,出离心非常重要,无论我们行持何种善法,首先都要反观自己是否具有出离心。在具有出离心的前提下,行持的一切善法都能令自己趋入解脱。所以在不具有出离心时,就要懂得如何转变。我相信,对在座的所有修行者而言,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解脱,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与解脱有关的一切都是我们该做的事。即便在我们从事善法的过程中,一开始不具有这样的发心,但是由于清晰自己行持善法的目标,所以懂得如何转变发心,令自己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在出离心的摄持下,所行持的一切善事均变成真正与解脱有关的善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善巧运用,即转烦恼为道用。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段关于幸福的文字,大意是说,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们所谓的转为道用,也就是讲解自己如何去领悟这种心态。

  贪嗔痴烦恼是漂泊轮回之根本,也是起现一切痛苦之根源,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治贪嗔痴烦恼。现前如何将原本与贪嗔痴烦恼交杂在一起的心态转变成一种清净之发心并且令所行持的一切事业均成为善法呢?这就要靠转为道用,也就是内心的领悟。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四)略说三种出离心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六)为什么说佛法的善才是真正圆满的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九)发菩提心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地狱的共同点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二)依止具德且具缘之导师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七)观修死苦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八)闻法精进度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三)十不善业之极重罪之二
 圣者言教 第八课(六)法义融于自心才是真正的见解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三)三乘教法调伏烦恼的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二)不要执著觉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附:解惑四则[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何谓布施[栏目:宽运法师]
 学密须知 二、唐密[栏目:冯达庵居士]
 用电影、作梦来比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金钱不是万能[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频婆娑罗王 King Bimbisara[栏目:佛陀的福音 The Gospel of Buddha]
 八十六、怎样出殡才是尽孝道[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佛为什么不让坏人变好人?[栏目:心律法师]
 读普贤品普贤普萨灌顶[栏目:普贤菩萨·感应录]
 修上师瑜伽的时候,皈依境很清晰,但周围一切都没有了,是否是修法过于紧张,应该如何调伏?[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