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问答
『 2012年2月27日晚上 』
(一) 问:我是教育学院的学生。请问,科学家的求知欲算不算贪心?
答:无论什么人,如果为自己而求,就叫贪欲;如果为他众而求,不要说求知识,即便求财物,也不叫贪欲。
我刚才讲了,按照小乘教义,出家人摸金钱属于犯戒,大乘教义则相反,倘若有人给你钱来帮助众生,如果你不接受,这才是犯戒。也就是说,按大乘的观点,只要对众生有利,积累钱财也是可以的。同样的道理,如果科学家为自己探求知识,这就是一种欲望;如果为众生探求知识,表面上看是欲望,实际上是智慧。
(二) 问:我是林学院的学生。我看过一部叫《海洋》的纪录片,这部片子的前半段,介绍了一个美得令人惊叹的海底世界,后半段则反映,为了满足人类的贪欲,渔夫割下鲨鱼的鱼翅,然后把它们抛到海中,任其死亡、腐烂。看到这个场面,我蛮心酸的。请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矛盾?
答:在不破坏大自然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这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不矛盾的。
但如果人类只顾眼前,对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暂时会带来一点利益,最终一定是弊大于利。
看到过度开发的危害后,有些地方的人并不希求这种发展。不丹就是如此,它是世界上少数不搞对外开放的国家之一。据说前几年,在不丹连电视都看不到。有些人可能觉得:全世界都在发展,为什么他们这么保守?实际上,这种保守也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只有擦亮眼睛,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明辨个中利弊。
(三) 问:我是林学院的学生,研究的是经济林。从经济角度来说,种植桉树的收入非常可观,但对环境破坏非常大,有这样一种说法——“桉树上不飞鸟,下不长草”。请问,您对种植经济作物有何看法?
答:在种植经济作物时,应该请专业人士做全面分析,搞清楚利大还是弊大。
当然,现在干什么都跟经济挂钩,虽然我们也知道某些事情的后果,在现实中却往往无能为力。当人们对经济过于执著时,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如今在藏地有些地方,一个人修了间木头房子,另一个人出于攀比心,就要修更好的房子,柱子也要更粗、更高。汉地也是如此,年轻人读大学时,跟同学比衣服、发型,到了社会上,又跟同事比车子、房子……这种竞争,一定会导致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也可能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四) 问:我是林学院的学生。身为当代大学生,虽然知道要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可又很难做到这些。请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做到呢?
答:有一份资料说,现在一个人平均每年产生一吨垃圾,这是相当可怕的。所以,只有厉行节约,减少浪费,不使用一次性物品,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当然,能不能做到这些,关键看你有没有低碳的理念。否则,不管做了多少次错事,也不会醒悟。因此,大家首先要懂得它的重要性,然后再向他人宣传,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社会大众都会觉悟。
以后,我们也应建立各种环保组织,大力宣传环保理念。在世间上,有些观点最初并不为大众认可,只是少部分人提倡,但在榜样的示范下,最后人人都会认识到。就像以前中国人特别浪费,最近几年以来,在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下,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变,不少人在外用餐后,都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这,就是宣传的力量。
(五) 问:我是林学院的学生。发展与保护始终充满矛盾,即使我们再提倡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还是避免不了相对的破坏。请问,怎样才能避免破坏环境?
答:如果我们对此先有深刻的认识,然后到不同的场合宣传,这就比较好办了。
我经常想,作为一个出家人,自己只要好好念经、打坐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接触各种人。但有时候又想:如果自己哪里都不去,什么人都不接触,这就是一种自私自利。虽然我这个人微不足道,给别人讲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也不一定起大作用,但哪怕能起一点点作用,还是应该尽心尽力去做。
相信在你们当中,将来不少人会有一定的权力、财富、实力,那个时候,你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环保事业发一分光、献一分热。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可是到了社会上,因为各种压力所迫,许多人的梦想都破灭了。但不管怎么样,希望各位还是要有环保的理念,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人生在世,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如果每天浑浑噩噩,除了吃饭、打扮,什么追求都没有,高兴时学一点知识,不高兴时就打电话、发信息、看连续片,以此来消磨时光,人生就太没有意义了。现在不少人就是这样混日子,一点正事都不做。当然,也有人挺不错的,尽管事情做得不大,却非常有意义。
(六) 问:我是中加学院的学生。对于归真堂活熊取胆汁,您有什么看法?
答:以前我写过一本书叫《悲惨世界》,在书中,我讲述了许多残害动物的事例,比如生吃猴脑等。站在尊重生命的角度,我觉得人类应停止对动物的杀戮。
动物跟人类一样,也有苦乐感受。如果肆意践踏动物的生命,到了一定时候,必会招致可怕的报应。但由于受现代教育的影响,有些人不一定认可我的观点。不过,我在这方面可以举出一百个依据,他们都驳斥不了。
所以,希望同学们一方面要保护环境,同时也要保护动物,这些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后,大家千万不要杀生,即使你不能吃素,也不要为了吃肉而点杀活物。否则,这不仅对健康不利,你的前途也不会光明。
(七) 问:我是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藏传佛教有种残忍的修法,即通过断食断水,达到克制欲望的目的。您有过这种修行吗?
答:藏传佛教没有不吃不喝的修法,到目前为止,我也没修过这样的法。可能你说的是“八关斋戒”,如果是,那不仅藏传佛教有,汉传佛教也有。
按八关斋戒的要求,下午是不能吃饭的。为什么佛陀要求过午不食呢?原因有三:1、对健康有利;2、能克制欲望;3、将来不会堕入饿鬼,也不会转为贫穷者。
此外,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一种服用特殊药丸后,长时间不用吃饭的修法。我曾去过一个叫丹巴的神山,那里有一个出家人,他修了这种法以后,在15天当中,连一滴水都没喝,身心状况还是非常好。
(八) 问:我是林学院的学生。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异变,引发了各种次生灾害。据气象学家分析,这种气候异变是几百年来工业发展造成的。请问:通过抑制人类的欲望,能阻止环境恶化吗?
答:要完全阻止环境恶化,不一定能马上见效,但只要我们尽量努力,还是会有一定的效果。
以全球气候变暖来讲。有科学家指出,为满足人类的肉食需要,目前全世界饲养了大量牲畜,它们排出甲烷等有害气体,直接加重了温室效应。因此,如果我们能吃素,对延缓全球变暖会做出贡献。从这个角度而言,吃素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行为了。
有人觉得,吃素会营养不够。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喜欢吃牛肉,请你想一想:牛的肉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植物来的。既然牛吃草能长得那么强壮,如果我们吃素,营养也应该没问题。
(九) 问:我是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学生。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算可以,而企业家的就不太强,现在的环境污染大多是他们造成的。请问,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家的环保意识?
答:“环保”,是后来才出现的话题。记得我小时候,根本不需要环保,空气和水没受到任何染污,我连垃圾桶都没见过。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人们才越来越重视环保。
若想提高企业家的环保意识,首先要从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开始。现在的社会上,虽然有官、商、学三个主体,但很多问题都是学术界首先发现的。商界和政界虽然有钱财和势力,可他们忙着赚钱、做事,无暇考虑这些,因此,学术界要把关键问题揭示给商界和政界。
以后,大家可以开一些环保论坛,邀请企业家和官员参与,让他们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找到了感觉,操作起来就容易了。总之,大家要不断地向大众宣传环保,这样才会有成效。
(十) 问:我是农学院大二的学生。现在我在学《普通昆虫学》,到了大三,就开始研究农药了。我个人觉得,研究农药与不杀生、低碳等理念是相违的,可是人类又需要农药来提高产量。您怎么看待这个矛盾?
答:农药是个重要问题,作为农学院的学生,不得不研究这一点。在此过程中,务必要确保对人体无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农药反而会变成毒药。当今社会,道德时常面临利益的冲击,为了牟取利润,有些厂商说是在制药,实际上是在生产毒药。
其实人类应该反省:有没有必要过于依赖农药?在藏地的农区,农民从来不使用农药,也没有发生大规模虫害,农作物照样生长得非常好。按照佛教的观点,依靠杀生的方式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不仅有来世的果报,对农业生产也不一定有利。这里面有甚深的道理。
不过,种庄稼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不一定有丰收的把握,因而现在农民不愿意种地,都喜欢到城里打工,导致大量农田荒着。所以,以后你们研究出再好的农药,也不一定有人用吧——开玩笑!
(十一) 问:我是材料学院的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增强了环保意识。不过,因为自己的心比较浮躁,所以几天以后,我可能又会像从前一样破坏环境了。我该怎么办?
答:通过今天的演讲,如果你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个人就有这种经历,有时候听上师讲一节课,自己的观念有了极大转变,从此再也不会忘了。
当然,对于环境保护,光有一个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反复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现在理解的道理,过两三天就会烟消云散,什么印象都没有了。就像在大学里,老师给你们讲四年课,也只是提醒而已,关键还是靠自己下工夫。
因此,如果你觉得今天的道理重要,下了课以后还要不断地思维。
问:再过两年,我就要毕业了,社会的压力如此强大,人人都在为钱而追逐,如果我还保持环保的想法,可能赚不到足够的钱养家。面对这个矛盾,我该怎么办?
答:一个有良心的人,不一定赚不到钱。现在也有一些有良心的企业家和领导,他们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赚的钱也不比别人少。因此,并不是非要破坏环境,非要通过不合理途径,才能赚到钱。
在谋生过程中,如果采用不如法的手段,即便赚到了钱,也不会长久。只有以具良知的态度做事,收入才会比较稳定。退一步讲,哪怕暂时赚不到钱,还是要对社会负责任,从究竟上讲,这对自他是最有利益的。
(十二) 问:我是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学生。我觉得,有时候欲望也是一种动力,如果人人都知足少欲,可能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请问:在发展和知足少欲之间,怎样保持平衡?
答:知足少欲跟发展并不矛盾。佛教不是要求大家整天什么都不追求,刚才我也讲了,只要对社会有利、对自身有利,即便是出家人,也可以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
追求并不等于贪欲。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有过多的贪欲,这当然不合理;但你若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或者为了正常生活而赚钱,这种追求是可以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追求不能过了头,否则可能变成贪欲,这样一来,就会对自他带来危害。
总之,只要对自他有害,这种追求就不可取;若是对自他无害,这种追求是可以的,这与佛教的观点不相违。
主持人结语:
感谢索达吉堪布的演讲!堪布以佛教的“低贪”理念,诠释了如何实现“低碳”生活。其实在这方面,堪布本人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我看过一个资料,他的一件僧衣从1993年穿到现在,一条腰带从1990年用到现在,这不得不让我们惊叹。
听了堪布流畅清晰、见解独到的演讲,大家应该非常受益。这两个月以来,南宁的天一直阴沉沉的,今天则下了一场阵雨,愿堪布的法语就像这场春雨一样,滋润各位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