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变成了本能才算入道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8

学佛变成了本能才算入道

你们是否注意到,善于做事的人都很少讲话,都是拿实际行动,拿结果来说话。往往一开始讲得太多,过于表白的人,在执行时他的力量就减弱了。语言本来是在彼此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了才讲的,若双方能够理解,就不需要再讲话了,有时我们甚至担心不能充分沟通,再加上肢体语言来辅助。想想也好笑,心灵都不能沟通了,却指望用语言来沟通。其实用语言和肢体沟通,还是心灵在沟通,因为语言和肢体也是心灵的再现。一个人的心灵美,其语言和肢体一定也美,如果心灵不够完善完美,那么在肢体和语言上肯定也会表现得不够完美。禅宗讲,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在其为人处事上见,你的任何一个行为举止足以代表你的内心世界。

今天来了这么多信徒,有的来自遥远的新疆和东北,你们有什么疑惑都可以提出来。

问:开脉与开悟有关系吗?

师:有点关系,但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你的头脑把握的比较好,智商比较高,用功时可能更能捕捉到道。我们用功上不了路,就是没有协调好与头脑的关系,该用它时,你启用不了,该让它休息时,你把握不住,凡夫平时没事就爱胡思乱想,八字没一撇的事会想得活灵活现。我们说一个人疑心重,实际上是他的脑袋喜欢想问题,当真有问题时,他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当我们在灵性方面修到一定程度时,头脑也会变成灵性的一部分,当你尚未进入灵性的层次,你可能使用的是头脑,都是我执。大家都熟悉“身心灵”这个词,这里的心还是指的头脑范围,即意识范畴。当你进入灵修阶段,你的头脑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任何一种想法,就都是灵性的显现,因为此时你已经抓住了根,在根上起用了,就不属于头脑意识范畴了。在还没有抓住灵性时,头脑属于有为法,即意识层次。比如,我们平时用功时采用的任何一个方法,不外乎要把头恼先集中到法上,用这个法来系住你头脑的千念万念,当头脑能系于这一念上时,你即使不树立这一念,头脑也不会打妄想了。此时灵性的力量自然会显现,

师:请问首座,你这个禅七是怎么用功的啊?

首座:第一个七感冒用不上功,第二个七我稍微加强了一下,主要以观莲花为主,同时保证每支香都是双盘。刚开始腿还有点疼,到第三个七时就好多了。

师:第三个七怎么把握这个妄心呢,妄心在干什么呢?

首座:第三个七时腿就没那么疼了,这个妄念也。。。

师:怎么来安置这个心呢?

首座:我还是经常在练深呼吸,静坐时我就是观想莲花。

师:PX怎么在用功呢?

PX:第一个七妄念很多.第二个七主动生起个念,念住在上面,有几天保持得很好,就是一直把持这个念头,因为太紧了,每天头这个地方一直在跳,头有点疼,于是就把这一念放下了,这时所有的念头是主动生起一念,这一念完全是寺院的事情,然后在这一念上揣摩这些事情,是怎么做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师:你这也是住在寺庙的事情上,参寺庙的事,也是参话头,不是参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也是一个方法。疑点、难点堵在你胸口上了,妄念自然就不会往下进行了,这就是参的作用。哪一个疑惑堵在你胸口上了,这个疑难疑点不解决掉,这个妄念就不会继续下去。参这个话题也是有为法,它是来拦截妄念的。DZ怎么在用功呢

DZ:刚开始腿有点痛,一天打坐十二个小时,腿子就痛痛痛,过后腿子就轻了,然后就看自己的妄念,作为一个旁观者,看他的身体,然后望着他,妄念怎么这么多,经常出来像看电影一样。当妄念非常多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最好的一个七里妄念非常少,腿子也不痛。

师:FX说一说,你参加这五个七有什么想法啊?

FX:没什么想法,反正就是念咒,念到外面下雨,心里不想念了,念着念着,看着身体的这一念。。。

师:这都称为主动法,即占领法,因为你一主动,就把妄念的空间占了,妄念就生不起来了。FX你怎么用功呢?

FX:我感觉很多时候也像是用占领法,就是有意识的猫捉老鼠,有时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用的太大,就是始终没让它跑,感觉能量特别强,很快乐。

师:TG你说说,你是怎么用功的?

TG:头一个七感觉吃饭吃得挺饱,但第二个七就吃不下去了,打坐时身体在冒热气,不知道怎么回事

师:刚开始的时候离不开身心,修好了,修上去了,你就就离开身心了。但是你能吃,能消化,能睡,这也说明修得好,说明你的身体调得比较好。HK你说一说。

HK:腿子不太好,第一周腿部很疼。

师:HZ呢?

HZ:因为刚出家,第一次打禅七,怕自己腿功太差,熬不下来,有时心里很紧张,因为规定的比较严,所以就下定决心。第一个七的前十天,腿非常非常地疼痛,打坐时感觉像刀割挖肉一样,撕扯得非常厉害,不管怎样,开始的前十天都是坐在那里。

师:谁还愿意报告体会啊,TZ呢,报告一下。

TZ:这次打七,身心有几次变化,第一个七(录音不清)

师:你好像有点滋生妄念,不管什么境界,你都不需要理睬它,继续按你的方法去用功,不要分析判断你的境界是好是对。至于你刚才讲的脸上长疙瘩,疙疙瘩瘩的上火,是因为你刚开始打坐时呼吸没调好,气没有沉下来,热气反弹上来,上焦起火了。你沉不下去,就不要往下沉了,你就把它呼出去好了。一般来说,气一到心口窝这个地方,就很难再沉下去了,既然气停留在心口窝沉不下去,那就把它呼出去好了,就不会再胸闷、烦躁,继续泛滥了。头上脸上疙疙瘩瘩的,就是呼吸没有调好,多呼气就好了。

还有没有谁坐在那个地方不用功,也没有妄念的啊?用舍弃法用功的啊?——什么来了都放下,都不管了。刚才听你们大家说的,好像都是用主动法——占领的方法在用功。

心理不健康的人,有了境界,他首先想到,我这是坏的境界,就会出现高血压,甚至引起脑溢血。在你这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凡事都朝不好的方面去想呢?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你在一佛、二佛乃至七佛面前没种过善根。一有境界,首先想到不是好事,而是坏事,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福报不够。为什么有一种人,任何反应他都会认为是好现象,正常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就没有了,他不会想,这是不是会走火入魔呢?会不会血压升高出现脑溢血呢?这就是两种不同心态的反应,同样一种境界,会有两种心理状态。所以学佛要有大智慧大善根啊。如果你会用功,你不需要刻意抓住一个方法,一上来就噼里啪啦全部扔掉。

我一直持个观点,神秀与六祖,他们俩个人的话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法门——既有因,又有果。他们一个是讲因地上的方法,一个是讲果位上的境界,也就是果上的现象。即便六祖讲的是果上的现象,他还是在猎人队伍里面隐修了十多年。他的思想成为体系,成为坛经,是在他五十多岁时才形成的,而他悟到那句话时才二十四岁。在坐的很多人都知道,佛性不需要修正,她是圆满的、具足万法的,大家恐怕都认可这个观点。可是对我们自身来讲,你真的受益了吗?你并没有受益!这个观点佛在讲法时就告诉我们,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性),只因妄想分别,而无法证得,我们一直都在妄想上面转来转去。

当然,五祖把衣钵交给六祖是有他的道理的。后来神秀也让他的弟子到南方向六祖请教,每逢场合他都赞叹六祖,说自己不如六祖。六祖是大彻大悟了,后来六祖的弟子中的确出了很多人才,但是到了六祖的孙子辈,禅宗就在他们的手里给荒废、葬送掉了,也即后来所谓的“口头禅”了,大家都不用真修了,似乎把六祖的坛经读一读,我们就都是六祖了。当然你有这个自信是很难得的,学佛首先必须认可自性具足万法,自性本身是不需要修的,如果这点你不认可,不根植于你的脑髓里、心灵中,如果你认为佛是修成的,那么无论你怎么用功,都将无法入道。

我们的佛性——自性,它的确是具足万法,不需要修。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拿出来使用呢?这就是佛在菩提树下证悟的那一刻说的,因为妄想太多了。你何时通过一种方法,把你的妄念减少到最小的范围内,你就能够启用你的佛性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妄想、妄念已经成片成势,你切不断它了,尽管我们的佛性具足万法,但它没有成片成势。所以你必须通过一种方法,让你的觉照提起来,看着这个妄念,妄念就会产生的越来越少。因为在我们的心田上,你不把正念树立起来,你的妄念就会越来越多,禅宗所谓的最后的用功,就是把所有的方法都抛弃,不再用方法了。他往这里一坐,说不想就不想了,一直保持着清醒、觉照的状态,即便产生一个妄念,也干扰不了他的觉照了。但是,这都有个漫长的用功过程。

大家能够在禅堂里安心办道,的确是依靠外面这些护法,包括女众出家人,如果她们不管理寺庙,我们男众就没有机会坐在禅堂里用功。还有禅堂里做饭的几个居士,能够让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菩萨成就以后还要回来度众生,她不回来度众生不行啊!因为她在因地用功办道时,很多众生给她提供了方便,她所成就的功德是靠大家成全的。为何说出家人,乃至修行人,要把自己修行的功德福报回向给这些护法居士,因为你能够用功办道完全得力于很多的外护,由于他们的功德做得到位,才给你提供了一个所谓的法财侣地。

伟岸说他没有用功,实际上他是在用大功,因为他在做维那,是他在操盘,大家的每个起心动念,禅堂里的每个角落,他的心都要投射过去,都要感受到。有一个人,他要考虑到一个人的感受,有十个人,他要考虑到十个人的感受,所以人越多,操盘人的心分出的就越多,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时,他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有一千人,他要变成一千份,有一万人,他的心要分散成一万份。化身怎么来的啊?这也是修化身的方法之一。你能够坐在这个地方,眼睛一睁,就把这几百个人都收入你的眼睛里,整个会场任何一个角落有动静,有反应,你的眼睛马上看到了,心里马上收到了,这不就是菩萨的千百亿化身,千手千眼吗?如果你不能一心多用,你就不会有千手千眼的功夫,不会有千百亿化身的功夫。但前提条件是,你要把外面所有散乱的力量收回来,变成一个“一”。“一”你能持续一段时间,你一定会向外迸发,一变成百,百变成千,千变成万,所以会用功的人,他能瞬间由一变成万,由万又变成一。长期打坐的人都知道,到了某个阶段,妄念特别多,特别迅速,六根特别敏锐,外面一个微细的声音,一个小小的影子、图案,你都能看到、听到。还有某个阶段,外面的声音你听不到,种种形象、颜色你也看不到,那是因为你身心的力量收回来了。他有收回来的那一刻,必然就有往外发射的那一刻,当他发射的时候,虽然是一双眼睛,但他却有千千万万双眼睛的功能。只要是坐过禅的人,他的思维肯定非常敏捷,因为坐禅的人都是用收的办法,用集中的办法,当他需要考虑问题时,他会迅速迸发出去,变成千千万万个思路。

所以我们打坐都是为了收,收是为了你明天出去做事时更好地往外释放。如果你只是长期释放,不想着把它往回收,久而久之,你就没有力量释放了。所以一个会保护自己力量的人,一定是个掌握了收发自如的人,当不需要的时候,他可以瞬间一个念头都不保留,当他需要时,一个小火星瞬间可以形成燎原之火。所以我刚才问,有没有一上来就用功一路空下去的人,所有的妄念都不管,都放下、放下,能保持这种方法(全部放下)更好。

大家用主动的方法用功,这也是以妄治妄。以妄治妄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是用功,如果用“空下来”之法,你盘腿一坐,眼睛一闭,腰杆子一挺,脖子一伸,肩膀一塌,就不管它了,什么念头都不管它,这是以真心来治妄,这样就可以做到十地顿超,不历僧祇。当然,前面的有为法是要经历的,至于经历的长短,这要看你的慧根了。如果你刚开始学打坐,一上来什么都不想,可能头十分钟很清净,过了十分钟后,头脑里肯定像开运动会一样。如果你用功一、二十年了,你还在死死地啃着一个有为的方法,那说明你还没有入道。

有时我们感到身体压力太大,比如说烦躁,虚火上升,牙痛,这时你可以尝试着用放松的方法,用舍弃之法把自己的身体忘掉,所有的方法都放掉,都不管它了,真的是空心静坐了。面对身体的疼痛,有时你感觉烦恼太多,成片成势,降伏不了,你就跳出来,抓住一件事情紧追猛打。比如说念佛的,一个念接一个念,中间没有间隙,妄念就产生不了了,念咒语或修止观的,都是一样的道理,你用功紧了,没有缝隙了,妄念就生不起来、钻不进来了,否则一有间断,妄念就多了。当你的心能保持清净,成片成势时,你就可以采用舍弃法——什么都舍弃,一路舍下去,这才是在一个相对高的层次上用功的方法。要在身体上起变化,必须落在舍弃法上用功。刚才有人说,念佛时,你不念他还在念,你不看他还在看,偶尔出现这种情况也很难得,那说明他里面自性力量的苗头已经出现,时有时无,这样下去很好。

实际上,我一直抱着让大家通过打禅七学规矩的想法。身为出家人,寺庙里的业务要学,本身在学规矩的过程中也是在修行,也是在磨练自己的心性。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规矩,怕学规矩呢,就是你的心没有沉下来,不够清净,如果你的心放下来了,清净了,你学规矩就比较快。本身我们进禅堂就是来学规矩的,来学佛的。你昏沉,搞错了,就要挨香板,香板是为了提醒你是来学习的,没有任何恶意想要打谁。学佛,成佛是何等的气魄,要是我们还用凡夫的心来学佛,来共修,你就很难受益了。我们到一个地方,一个团体,不习惯是因为我们的我执太多,计划太多,准备太多,你的心灵被占得满满的。如果你心里是空的,来到某个地方,你就由这个地方来折腾你,塑造你,这个地方是什么我就接受什么,学什么,保证你很快乐的就融进来了,你会感觉这里什么规矩都没有。好多人之所以出家多年不习惯,就是因为内心的准备太多,抵触的太多了,所以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你必须以一个空杯子的心态接人待物,看谁都顺眼,做什么事情都能接受,这样一来,好的规矩你很快就学会了。

我曾经跟你们讲过,出家不到一个礼拜,我就在斋堂里被罚跪香,给大众磕头求忏悔。当时我觉得很不习惯,好丢人啊,脸发红,因为从来没有在大众面前礼佛求忏悔过。后来发现斋堂里天天有人被罚磕头忏悔,大家都习惯了。境界高一点的,做错后不需要僧值、维那说,自觉到斋堂里跪香对大家礼佛求忏悔;境界低的,他要被僧值师父拧着耳朵到斋堂对大家礼佛求忏悔。我们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一个学佛的人不能产生一种本能的礼佛,本能的向对方合掌问讯,在你身上想有一点点道的影子,一点僧相是不可能的。出家人千万不要想我见了出家人才合掌、问讯,鞠躬,如果你持这种心态,当你有一天见到出家人了,你也不会合掌问讯。你必须形成见到社会上任何一个俗人,不管他信不信佛,你都会向他合掌弯腰打招呼,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向他合掌弯腰打招呼,这样在你的身上才能有一点点佛的影子,僧人的影子。至于你见到某个人很反感,你很傲慢,这是你里面的恶习,遇到你不喜欢的人的自动反应。但是,当你见到你喜欢的人,你会本能的鞠躬弯腰,乃至礼佛。但是我看有些出家人,进了大殿根本想不到要礼佛,比如说早晨到了大殿,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地去礼佛,即便不礼佛,本能的反应就是要问讯。当初我们刚出家时,僧值教的规矩我们都记下来了,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动作,已形成一种本能,所以一直到现在,只要你到了大殿,不管有人没人,人多人少,都会自动合掌、弯腰。到了禅堂里被打板子,我们会觉得这是好事,会非常感恩,是自己身上的习气流露出来,没有意识到,别人发现了,给我们一板子,我们会欢喜接受。

有时我们不容易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往往你认为是缺点的,恰恰是优点,你认为是优点的,恰恰是缺点,而旁观者却比较清楚。所以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拿心与人交往,你才能得到知心朋友。何谓知心朋友?你有缺点错误,他会给你指出来,你有好事,他会和你一起分享。人不仅在有困难时需要向人诉说,更需要在成功时有人与你分享。也许你们认为,有痛苦和烦恼时需要向人倾诉,可是大家恰恰搞错了,对于人,更重要的是你做了一件好事,做对了一件事,或者当你的理想、愿望实现的那一刻,你最需要的是知心朋友来与你分享。因为分享你的喜悦和成功,也是你的一种表现,人更渴望的是一种表现。为什么我们做了好事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就怕别人不知道呢?因为人需要表现,需要别人的认可。只有当你修炼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找到了内在的喜悦——明心见性了,无论碰到好事坏事,你都不愿意向别人诉说了,因为你没有分别心了,好也是这样,坏也是这样,好坏都是一种现象,既然是现象,它都是无常的,只要能显现,能表现出来的,都是无常的,因为是现象就会有生有灭。不仅表现出来的是无常,乃至在我们内心还没有表现出来的也是无常的。佛早就说过,万物皆是无常的!所以你今天看到这个人好,他明天未必好,你今天看他坏,他明天未必坏,因为前念和后念都不一样,你不可能内心堵住一个念头持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果说内心真的有个念头堵在那里一、二十年不转移,这也是一种禅定。

即便是佛门里说的禅定,它也是无常的,因为一切禅定都是建立在念头上,这里指的念头,已经不是头脑的念头了,真心也有念头,真心的念头是一种清醒的、警觉的念头,好与坏,它都以一种平等的眼光去看。所以,我那几本书的书名就是一个修行的次第,一开始要降伏这个心,降服了就要用这个心,用完这个心,你还不能把这个心住在事情上,如果你用完这个心,又让它住在某件事情上,那说明你还没有善用这个心。若真能善用这个心,用好了这个心,当这个心碰到任何一件事情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情中,做完了就马上忘掉了。遇见问题时他会全身心地去处理,处理完了就干干净净地放下了。可是在我们凡夫的内心,谁对我们的不好,会永远放在心里,谁对我们的好,可能记一段时间就忘掉了,也有人会记一辈子。究竟记住好和坏对不对呢?你记住是对的,但你不能让它总浮现出来干扰你。不要说一个有修行的人,你就是有一定修为的人,好事、坏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他不会总是回忆过去,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眼前当下的事,你全身心地对待眼前当下的事,你的感受感悟就深一点,你用散乱心面对当下的事,你的感悟就浅一点。我们信佛,就要学佛,就要把学佛落到实处,体现在你的身上,即便我们做不到,或者说我们做不好,但你必须知道,学佛,做佛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心态和心量,以及什么样的付出方式。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些,当你想做的时候,才能做到位。

既然我们学佛,就会有感受,有觉受,身体的反应叫受,心灵的反应叫觉。所谓的境界不外乎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既然是一种反应,你怎么能说它是好是坏呢?你执着不放,好的会变成坏的。它既然是反应,那你就不要去管它,它反应完了,自然就没反应了。只不过当它在反应的时候,你懂得方法对治,这种现象的反应过去的就快一点,你没有方法对治它,这种反应就持续的长久一些,但它总会过去。

如果你的心态调整好了,你会发现来到你眼前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说好话还是坏话,乃至做得对与错,就你而言,都是来检验你的,真的都是来磨练你,成就你的。虽然当事情发生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的确是觉得很烦恼,那是因为你的心还没有磨练好,没有清净,如果清净的话,不管什么事情让你听到,让你看到,你只是淡淡的笑一笑,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为什么我们一遇到这些好事、坏事的时候,一下子就和我们的心紧紧地融在了一起?那说明我们的心、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恶习还很深,还具备浓浓的喜怒哀乐。为什么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一点的人,会对世间上的好事、坏事都看得比较淡。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经历的事情再多,他也不会淡化呢?同样一个问题发生在我们身上,有的人可能一遍、一次就过关了,就悟到很多道理,可有的人,同样一件事情,一个错误在我们身上几次三番地发生,他还是过不了关?那是因为一件事情在我们眼前发生的时候,我们没有用心去观察它,思考它,没有用心去感悟它,当它发生的时候,白白地发生了,没有体现出它的价值,结果下一次还会继续发生,一直重复、重复,使你有足够的感受,何时你感悟了,超越了,这件事就不会在你眼前发生了,即使再发生,就你而言,它也不是一件事情了。

为什么我们学佛的人,在寺庙里不守规矩,不上早晚殿罚跪香时,有的人觉得好丢面子,好失尊严,而有的人会觉得,我睡懒觉没上殿,向大家求忏悔是理所当然的,很自然的就去求忏悔了。这种心态本身就体现出他信仰的力度是否深厚,你说你有信仰,你做错了,让你向大众求忏悔,这对自己有好处,为什么还不愿意呢?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内心的显现。你没有把事情做好,说明你没有智慧,你的修为和修养都还不到家。你没把事情做好,做错了,做砸了,你就是个“坏”人,你把事情做好了,让大家都欢喜了,都受益了,你就是个好人。你说你是个好人,为什么从来没做过一件好事,让大家受益,让大家欢喜呢?你说你是坏人,为什么每做一件事情都让大家欢喜,让大家受益呢?所以,好人、坏人不由你说了算,是由你做出来的事情决定的。

人要想彼此的心灵走到一起,必须通过交流,必须要在一起生活,双方只有在共事时才能真正了解对方,也只有在共事的时候,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内心完全地展露给对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多,对方不一定需要你给他多少东西,你能够坐下来听他诉说,帮他从心底里减压,他就很开心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并非一定要做一个施者,有时候你要做一个受者,受什么呢?——接受别人的发泄就行了,这是个很好的方式。

如果在我们出家人身上连孝心都体现不出来的话,我们就没有底气教别人行孝。出家人无论在心量上,还是在气节上,方方面面,本身就应该比俗人高一些,因为俗人是看我们,学我们出家人的。那我们出家人学谁呢?学祖师,学佛菩萨。俗人看不到佛菩萨,就会看我们僧人,就会做比较,如果我们僧人做的到位,他自然就会信佛。虽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不管什么经,既然你碰上了,你就应该把心态学着放平,去接受它。父母亲只有一个,他不像我们出家拜师父,你可以拜好几个师父。无论你和父母有没有感情,这个事实你是否认不了的,让你碰上了,你就认了,即使父母不能令你欢喜接受,你也要用平静的心去面对、接受就好了。你不要希望你的师父,或者你的父母亲去改变,你改变了就好了,不要指望别人改,指望别人改是件很痛苦的事,不如你自己来改变。你改变之后,你也轻松,对方也轻松。你想说服对方改变,你烦恼痛苦,对方也烦恼痛苦。

护七居士: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师父。我在禅堂行香,意念定在眉心轮的时候,眉心轮这个位置,跳得非常强烈,跳的时候,观想的非常清晰,而打坐时就没那么清晰了,但是在抄菜时,眉心轮就不在那里了,就定在菜上去了,而不会定在眉心轮上,为什么会这样子?

师:这很正常。你切菜时就把你的心放在刀上好了。你能够一个小时全心全意地把心放在菜刀上,那么当你切完菜,由于你有能力全心全意地把心放在刀上,你肯定能把你这个心一下子抽出来,集中到另外一个地方上。如果你连切菜时都不能全心全意地集中在这个菜刀上,你想集中在念佛或观想上,也是不可能的。你只要在一件事情上能够集中,你肯定在样样事情上都能集中。如果你说:“我只能开车集中,切菜不能集中。”那么你开车肯定也不能集中。只要你能够把心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样样事情你都能够把握得住。你说你打妄想很专心,打几个小时都出不来,我不相信,因为你根本没有全心全意地打妄想,你肯定是分散地打妄想,真正的打妄想是你住在一个妄想上,这个妄想堵在你的心口上,这个妄想的问题不解决,它是不会靠边的。只有这个妄想堵在你的心口上,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妄想退了,才会接着又来一个,否则后面的妄想是上不来的,所以说,你那个妄想堵在这个地方,不跑掉,这也是一种禅定。这个禅定和念佛的禅定有什么区别呢?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他都是定在一件事情上。你定在念佛上和定在一个疑难问题上,在初期是没有区别的,到了上面就有区别了。

我曾经和一个同学辩论过,他说念佛可以产生一心不乱,能够成佛;我说念苹果也能产生一心不乱,也能够成佛。他说念苹果成不了佛,只有念佛才能够成佛。我说,你光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但你不渴望佛,你心里没有佛,没有观想这个佛,没有发愿到极乐世界去,你也去不了的,不是说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去,你念到一心不乱,你有力量了,你想去才能够去,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去的念头产生。如果你念苹果、苹果……,念到了一心不乱,你突然升起一个念头,我想去极乐世界,由于你有念苹果产生的定力——一心不乱的定力,你想去极乐世界就可以去极乐世界。这个道理就如同做生意的人,做五花八门的生意,但是都赚到了钱。做什么生意都可以赚钱,你赚到钱以后可以买别墅,买轿车。但是,如果你有了钱,你不买别墅,那你怎么会有别墅呢?就像你有了定力,你不想去极乐世界,你怎么会去极乐世界呢?这个定力就是本钱,就相当于我们做生意赚到了钱,你想买别墅就有别墅可买。所以说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了,你还要转,不转你是去不了的。但是你有了这个一心不乱的定力,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我何必去西方呢,我去东方也一样啊。

至于你刚才说的眉间跳动,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说明你的力量上来了,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的慧眼、天眼所在地,是我们灵性的居住地。行香时跳动的特别明显是因为在行香时你比较放松,往往越是放松的时候,力量越容易上来。你在行香时的放松,是由于你在某个阶段绷得很紧,它才会上来。但是在你紧绷的那个阶段,它是不会有反应的,只有在你放松的时候,才会有反应。那么你会问,我何不如一上来就放松呢?你一上来就放松(一开始就放松),那会是一种散乱、一种放纵,都是先有一个紧的阶段,这个过程结束后,在松的阶段才会有境界发生,有现象发生。如果一开始你就放松、放松,你是很难有境界的。当然,对于大根器的人来讲,他一用功就采用放松的方式——舍弃法,用舍弃的方式来用功,这个境界会来得更快。这个道理就如同我叫你们把手放松放松,你们都不知道怎么放松,越是让你们放松,越不会放松,干脆我耍个小聪明,设一个小技巧,就叫你们握拳头,握得越紧越好,你自然就知道何谓放松了,这是老祖师创立的方法,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说紧了一段时间,一放松出境界了,但是不能保持,那就继续用紧的方式,也就是用占领法。在这个层次,都是杂心在用功,但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超过这个层次,就是我刚才讲的空心静坐,空心用功,能够空心就真正的与道融为一体了。所以我刚才问有没有空心用功的,没有,说明都很正常,也符合你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用功方法。

我现在用功就是什么方法都不用了,过去一、二十年什么方法都用过,都是主动生起一个方法去用功,用的太久了,现在往那里一坐,什么方法都放下了,甚至来了个念头也不去看它了,也把它放下,扔掉了。越是用这个方式,眼前空的范围越大,光放射得越大,甚至有时候故意提起一个念头,用一个方法,用完之后会很累,因为这个时候用方法是从内心生起一个念头,就很累。但是在开始阶段,你不用刻意生起一个念头,念头本身就一直在往外冒,你抓住这个念头不放,其他念头就不会陆陆续续迸发得更多,你抓住一个念头让它有事干了,它就不会再产生十个、百个念头了。

问: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就是在用功的时候,深呼吸,把气沉到中丹田时,经常会咕咕的响,是什么原因?

师:不是停到中丹田,是停到下丹田时肚子才会咕噜噜的响,那是下丹田在咕噜噜的响。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你的体内很空虚,元气不足,它才会咕噜噜的响,元气足了就不会响了,这个响也是阶段性的。童子身打坐的人下面几乎是不响的,非童子身的人在静坐到某一个阶段时,他吸口气一沉下来,肚子就会叫,这个阶段大约会历时半个月。

问:我这个现象已很长时间了。

师:那说明你在这个水平上一直没有突破,你没有正正规规的好好修过,只是修一下子就不修了,所以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没有突破。你如果能拿出一段时间,每天修它七、八个小时,我相信一个礼拜你就突破了,就不会再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了。

问:好,谢谢师父!师父,跟我们一起共修的一个师兄,他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佛,而且还观想自己成了阿弥陀佛,他整个人就变成阿弥陀佛了,这种现象是好,还是有什么问题?

师:这个现象在学佛初期应该是好现象,他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如果你学佛很多年了,还是这个样子,说明你没有进步啊。初期可以提高我们的信心,但也不要太在意,这说明你的虔诚心够了,专注力够了,你可以瞬间把佛菩萨在你的心里观想出来。如果你的散乱心太重的话,你是没办法瞬间把佛菩萨观想出来的,即便它是虚幻的,是你用心把它观想出来的,但也是在心能够专注的前提下才观想出来的。比如说我们观想释迦牟尼佛,你明知这是有为法,为什么我能观想出来,你观想不出来呢,因为你的心很散乱,力度不够,所以就观不出来。

用功的时候就全心全意的用功,必须在某个阶段,外面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六根才真正的收回来,关闭了,但这个阶段也不能太久。如果你多年用功,一打坐,所有的东西都听不到,感受不到了,那说明你的功夫只不过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你坐在这里用功,旁边有声音,你又听得到,又干扰不了你内心的宁静画面,如果你一听到外面的动静,你里面的功夫就被干扰了,画面就给破坏掉了,就像一盆水,它本来很平静,一有动静,画面就开始起涟漪了,那说明你的功夫还不够扎实。

问:我打坐时,心跳加速,正常吗?

师:你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心跳得太快是因为你的意念用的太强,意念用的太强了,心就绷得紧紧的,它就会加速,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久了,你的血压就会升高,而且你的脸会变的比较红。好了,今天就到这里,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释万行2012.12.13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身体也是道的化现
下一篇:学佛人的气质
 降伏其心 二 万物皆是同一体
 如何净化身、心、识?
 善恶皆有心
 行脚参学
 降伏其心 一 大智无非善护念
 德行天下
 降伏其心 一 自序
 和尚与信徒
 降伏其心 二 守住真心胜过修所有的法门
 三次闭关纪实 首次闭关:绝尘忘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有分 第一集 朝阳升起了 释修如[栏目:妙莲法师]
 做人的佛法 目录[栏目:做人的佛法]
 能海上师传[栏目:圣者传记]
 从事古典音乐及钢琴教授是传播绮语吗?[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密宗的 “续”是什么意思?父续、母续又是什么意思?[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岳飞该如何做才是更有智慧的忠臣?[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第一篇 与自己对话 - 调伏与转化[栏目:觉情书]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二、以清净心说法[栏目:恒强法师]
 婚姻长久的秘诀[栏目: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护法的故事--阿忠玛(一髻佛母)[栏目:丹增嘉措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