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一节 禅文——养心的六祖寺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1

第一节 禅文——养心的六祖寺

  六祖寺位于广东省四会市的贞山风景旅游区内。这里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曾因避难藏身于此一十五年。
  慧能禅师是中国禅宗六祖,中国第一部经书【坛经】的作者,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的有力见证。
  惠能有过多年的避难藏身经历,亲自接近下层乡民,对他后来的宗教哲学影响是很大的,他主张“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意思是不用背诵佛经,不要累世修行,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六祖惠能还认为 “下下人有上上智”。其佛教理论都具有中国宗教哲学的独特见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脍炙人口的佛教偈诗,有谁能想到是出自一个目不识丁的“火头僧”之手呢?
  这首偈诗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出世的姿态表露无遗: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我们流连忘返在六祖寺风光旖旎的群山中,迎面扑来的山风,带着佛情禅理习习掠过,虚空法界布满清凉。
   在六祖寺修持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叫“内观禅修”要求大家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把以前修学的一切法门和身边的一切琐事都放下。坐禅时,甚至在一切的行、住、坐、卧中,只能有一个意识:就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集中到鼻子和上嘴唇之间,细心地观自己的呼吸,这种修持的养生奥妙又在哪里呢?
  禅道养生的要旨也就在其间。
她是运用强势的生命力去打破重重心结,突破自我障碍,将心灵擂散到自然的一砂一尘、一草一木,让脉动与星辰同频,与宇宙万物合一,将狭小的自我心胸拓展极致,使心性回归本来面貌。
心灵是生命的主导,所以认识和沟通心灵才是养生的大宗之法。禅道是运用心灵活动去启动身体的微循环系统。我们知道,人的身体能量由身体的根、节和梢所主宰,用心激活身体根、节、梢就可以使体内能量充沛而和谐。
这里的“梢”是指身体的肌肉、骨骼、筋膜及血液的末梢,肉梢在舌,骨梢在齿,筋梢在指/趾甲,血梢在毛发。
  禅道的持功养生方式可以运用冥想的方法与之进行沟通及能量交流,以达到心神契合,魂魄离归,游刃有余的极高养生境界。
  回望六祖“曾经工作”过的六祖寺不由得想起中国现代久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称赞六祖的那句话:“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下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中华本土佛文化禅理的彰显
 快乐的佛学文化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行法
 情境七里海——一龛灯火喜逢秋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五节 禅道养生与舍利子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人生的使用权与产权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三节 中医养身安养——肉筋骨..
 教育出管理
 兴来一纸说东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最有福气的人[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时轮金刚法的重大意义(第三世蒋贡康慈仁波切)[栏目:觉囊]
 天台智顗禅学体系[栏目:韩焕忠博士]
 怀素[栏目:僧诗句集]
 说智慧人生(清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圣严法师vs.环保署长赵少康[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怎样确定出家人是真修行?(济群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当你看到某些事物的益处时,必须认知到不利之处[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二节 应礼与不应礼[栏目: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古玩奇贵,未必实用[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