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2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

  禅的养生即“心灵的培育”。它是现代人平息愤怒、静心、缓解压力,获得快乐的实用养生的真正法门。禅修,可保健养生,净化心灵,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坐禅入定等法门,(气功),就有很显著的调身,调气、静坐息心,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
  禅宗的养生观,其形式不仅表现在坐禅参悟上,同时还表现在不拘形式的其他种种参悟上。毫不夸张的讲,禅观修性之法,在我国诸子百家及儒、释、道三教所汇成的汪洋恣肆的养生修性法门中,因其形式独特,内容精湛,堪称人类修性养生之术的一支奇葩。
  说到本土禅文化的养生观,就脱离不开【坛经】。【坛经】在阐述慧能的思想时,指出:法身湛然常寂。法性体用一如。五蕴并没有永恒的本性,六尘并不是真实的存在。禅的本性没有生死,所以也不应有冥想。“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对于顿悟、渐悟的问题,慧能认为:“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顿也罢、渐也罢,只有见性之人,才能超越生死,到达圆融无碍、自在神通的大千世界。(咱们在前面录过这段话)
  生生死死,随机随缘,在自性中寻找永恒,在永恒中寻找本性。禅心本净,诸法空寂,上智大根,莫不如是。“居禅定而不寂……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慧能还告诉人们:“本心无生,今亦不灭……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在六祖【坛经】中,处处渗透着禅修养生观,可以说,参悟了【坛经】也就了然了禅宗养生“总纲”。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慧能所提出的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哲学思想,将佛作为人性中尽善尽美、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缩短了人与佛之间的距离,打破了传统佛教的桎梏,为禅宗哲学和佛教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坛经】中的养生哲学是我国佛教文化和养生文化的宝贵遗产。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
下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二节 禅的宗教观
 少计较•多快乐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二节 道教理气安养——精气神..
 藏密与汉密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
 病痛也是缘
 兴来一纸说东坡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受支
 通灵澈释病源——读“大藏治病药”讲义有感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五节 禅道养生与舍利子
 人生的使用权与产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不净观到息念观–安那般那法门初探(蔡文熙)[栏目:其它]
 梦中梦因果问答 127 什么业力让我被损友诱惑去做坏事?我跟他有...[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楞严大义》见道之二[栏目:达照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八)[栏目:宽运法师]
 向佛陀学习[栏目:梦参法师]
 茅蓬札记第三辑[栏目:圆因法师]
 平常心 Normality - 第一个障碍 The First Obstacle[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杂宝藏经白话 莲华夫人缘第八[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印祖故事 27、丛报发表大师论,居士寻找常惭僧[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简妮的项链[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