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死后并非一了百了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2
人死后并非一了百了

  当今时代,人们对临终者的关怀远远不够。如果谁家生了个宝宝,全家人有一套娴熟的“育儿经”;可是家里有位老人濒临死亡,许多人只有哀伤、无助,想帮他却不知从何做起。

  人去世的时候会非常可怜,就像中阴窍诀所描述的:前有阎罗狱卒牵引,后有业风吹动,虽然万般不情愿,却不得不舍弃今生的一切,踏上通往来世的中阴长道,独自面对各种恐怖的景象……在这个时候,亡者最需要亲人的帮助。

  在藏地,许多人都修学过中阴密法,知道如何面对死亡,帮助别人也得心应手。他们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当临死中阴、法性中阴、转世中阴一一现前,依靠金刚上师的指点,以认识心的本性或文武百尊的方式,便很容易获得解脱。

  中阴密法里也详细介绍过,当死亡来临时,上根者如何以证悟法性而获得解脱;中根者在中阴期间,如何以各种窍诀而解脱;下根者如何将心识转为道用,从而于幻化世界成为利益众生的化身。此外,莲师也有许多不共的窍诀——法身往生法、报身往生法、化身往生法,以及刹那往生法等。

  而且,藏地的人死后四十九天内,每天都有人为其念《闻解脱》(即《西藏度亡经》)等,依靠这些密法的加持,可以不同程度地利益亡者。

  当然,做四十九天佛事,并不是藏地独有的,汉地也有这种说法。如《地藏经》中云:“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不过,请人为亡者念经四十九天,现在汉地可能没有这个条件。假如实在不行,子女也可以在亡者的灵牌前,每天念一些经文,比如《金刚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地藏经》《法华经》,或者念阿弥陀佛名号、观音心咒等,然后将此功德回向亡者离苦得乐。

  在藏地,有些家的子女,不但会给亡人做四十九天的佛事,甚至每一年都会为他做佛事:有的是交钱给寺院,请僧众念往生法或观音心咒;有的是把亡者的名字写好,和念经钱一起交给高僧大德,请他超度亡者的神识;有的是在埋葬亡者遗骨的地方,悬挂经旗、刻观音心咒……

  有人听后,或许不以为然:“人都已经死很久了,再做这些有什么用?”

  但实际上,人死后并非一了百了,不管他去世后多久,若能为他多做佛事,依靠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必定会对他所投生的那一世有利,可以减少他的很多痛苦。

  所以,若想帮助过世的亲人,你有条件可以请僧众做佛事,也可以自己诵经念咒,多做善事,将功德回向给亡人。回向的时候,可以在心里观想将功德回向他,也可以口中说出来:“以此功德,愿某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些人可能会想:“如果是高僧大德,给亡人念经当然很好,但像我这样的凡夫,念经回向有什么用啊?”

  这种想法,是不懂佛法的表现。要知道,佛菩萨的经咒不论从谁的口中念出来,都会对亡人有利益。就好比金钱在哪儿都有用,富人可以用,在穷人手里也照样可以,同样,佛号、心咒、佛经是极具加持的金刚语,谁念都可以产生力量。没有任何一部佛经中说:只有高僧大德才能念经超度亡人,而一般人没有这个资格。

  我们得一个人身不容易,在最关键的时刻,若没有获得佛法的利益,是特别可惜的。希望每个人在生前掌握一些临终窍诀,这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利。毕竟,死亡是谁也逃不掉的命运!

  摘自:《做才是得到》 索达吉堪布 著,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11月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些病,请交给佛来医
下一篇:佛教里,是否赞成高调的慈善行为?
 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戴佛珠的深意
 对心理疾病一些常见的误解
 走入佛门
 八吉祥
 落叶的感觉
 请为来世找寻方向
 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
 请求宽恕
 学佛要具备三个条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皈依之实义[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The Buddhas Father[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请问风马旗可以放在阳台吗?要横放还是竖放?什么颜色朝第一顺位?[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一 正念观身 练习5 对身体的姿势了了分明[栏目: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 七、亦禅亦教衡岳山[栏目:佛教与名山]
 如何作好慈善工作?[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39、为什么要长养感恩意识?[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四祖 优婆毱多尊者[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周笔畅——珍惜生活,看淡名利[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