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理通万理彻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0

一理通万理彻

每天的心与我们的身,是不是合和在一起呢?常常我们的心离开我们的身,这是我们常常都是这样,所以我们修行,要如何让身与心归纳在一处。但是心、身,什么叫做心?什么叫做身?在《无量义经》这么说:[其身非有亦非无,非因非缘非自他]。

⊙[其身非有亦非无,非因非缘非自他。]《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解释起来很辽阔——有心和有身,又无心也无身。心长得什么样子?看不到,摸不到,到底心的形是怎么样呢?偏偏我们凡夫就是在这一念心,使我们一生受尽了烦恼,受很多的苦。而这个苦的感受,各人的经历不同,却也有人感觉,[我明明是这么苦!][但是我们无法体会你的苦啊!]有与无,只是一种体会,自己经历过的体会,没经历过的人就是体会不到,任凭他如何解释苦,就是无法了解。所以说来,身与心这两件事情,真的是无法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拿出来看,让人有真实的感受。

所以,[诸佛法身等同虚空,无生灭、无去来]。

这是修行者最高、极顶的境界,他已经将这个身化为法身了。人生的来去因缘,万物生长,因的种子,周围的地、水、火、风所造成的缘,成为了世间、器世间万物之相。唯有佛陀他能够了解这种天地万物的同理,真实的法。真实的法,所有的道理,全都能够涵盖在佛的法身,如虚空的这种智慧,好像在太虚,涵盖着地上万物,了然,一切都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

他已经无生无灭了。天地万物有生灭,人身有生、老、病、死,这都在生灭之中。但是,真正的真理是[非相非无相,非名非无名,常住而不有,空寂而不无]。

⊙[非相非无相,非名非无名,常住而不有,空寂而不无。]《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听起来觉得很深!前面与大家分享过了,你与我的感受,怎么样都无法相通,能够真正的感觉到。[我感觉很苦!][我感觉很痛!]但是感受不到的就是真的感受不到。人生很无奈啊!所以,[非相],你所说的、你所表达的,我看不到。[非无相],感受的人就是真的这样的感受。这种是有或者是没有呢?.

是名,名叫做痛吗?其实,痛也是一个名词,这个痛,多少种方式来表达那个痛,所以[痛]也没有定相。也非无名,真的有[痛]这个名词出来,这个名词出来就是真的有这样的感受,所以[非名非无名]。

人总是在这种名相里面,及我们真正能够感受到的,别人感受不到。感受到的,有时起、有时落,所以这到底是有的东西,或者是没有的东西?我们享受的欢喜,是不是永远都在享受中呢?人在受苦,是不是永远都在苦中呢?这都是无定相,也不是常常在,也不是没有,就是有与无中间,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转变。

所以是 [非相非无相,非名非无名,常住而不有,空寂而不无。言其有,却是无踪无迹;论其无,却是横遍十方]。

世间到底是有,还是无?这就要看我们的智慧,是不是能通达天下万物的道理。道理若都透彻了,一理通就是万理彻。其实,[非因非缘非自他]。我们常常都说[因缘],到底人生如何来,如何去,如何感受,如何体会,就要有[因]并有[缘],自他会合。

就像各位,我们大家,他、你与我,彼此之间都是因为有自他和合的因缘来为相,有师徒之因与缘,我们会合在这个地方来共修。这是我们的道场,是我们的法脉,是我们的宗门,我们日常在做什么事情,这都是因缘自他和合为相,已成的这个团体,这就是一种[相]。

他、你与我,各有名词,我们各有不同的职务,人人都是各有因缘,[总之因缘和合,悉为生相]。如何生,如何灭,生灭的相无不都是在这个因与缘。

[非因非缘非自他],这些东西若是拆开了,什么都没有;这些东西若是结合,就有这样的名词、有这样的组织、有这样的形象,这个形象所组合起来的那就是[成]。这个东西已经成,成在这个环境中,这叫做[住]。所以说,[成]、[住],这就是因缘所结合为相。

⊙非因非缘非自他:因与缘,自他和合为相,总之因缘和合,悉为生相。佛法身无生灭,故非因非缘非自他。

我们是凡夫,我们受因缘牵引,任何一个人都有因缘牵引。但是佛呢,佛的法身,他是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本来就是常住。所以,无生灭,那就是佛的本性。

诸佛、菩萨都是为了天下苦难的众生倒驾慈航而来,所以他是[非因非缘非自他]。这是佛陀来人间,不是受什么样的因缘牵引来。若要说因缘牵引,那就是悲、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忍众生受苦难。是这么清楚、明历的心境而来人间的,所以他是[非因非缘非自他]。佛的法身无生灭,不是在人间有这样生生灭灭的,他是永恒存在。

所以,《法华经》中的这段(经)文:[ 时佛说大乘经,经名无量义,于诸大众中,而为广分别 ]。

[时佛说大乘经],佛陀最大的目标就是要畅演本怀,所以时间若到的候,开始就是要说大乘经。这个大乘经就是[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这叫做大乘。

[诸佛如来正真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这是佛已经觉悟的本性,所走过来的路。我们同样是这条路,本来就具有,前面的人走得过去,后面的人应该也是走得过去。佛陀就能够成佛了,我们众生本具佛性,我们怎么不能成佛呢?所以,佛陀所说的就是有道之理,真实有这一条路的道理。

⊙说大乘: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名为妙乘、无等乘、无等等乘。

所以,[彼乘名为大乘],就是说这条路叫做大路,是真正康庄、至真等正觉的大道。[名为上乘],是最上、最等无上,叫做上乘,没有比这个更高的道理了。[亦名为妙乘],没有比这条路更安全、更康庄的大道,这条路能够直通到佛的境界,所以它是至真等正觉,也是无上至真等觉,微妙的法,所以[名为妙乘、无等等乘],是包含一切大乘、包含小乘。

前面说过了,讲[四谛法]、讲[十二因缘]、讲[六波罗密]。[六波罗密]之中能够分析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包含在四谛法中,所以说,大是包含一切小。就像宇宙,它能涵盖所有宇宙间的星球,大就能包含小,一切道理无不存在。

⊙经名无量义: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又入无量义处三昧,会归于一实相之理。

这个[大乘经]到底是什么名字呢?就是[经名无量义]。所以一直告诉大家,《无量义经》就是《法华经》的精髓,《法华经》的精髓就是在《无量义(经)》,它一能含一切法,光是一项道理就能包含一切一切的法。

所以,佛欲说《法华经》畅演本怀。这《法华经》一直都是在他的内心,一直想要说出来。[先说此无量义],开始讲无量义,[又入无量义处三昧],他在入定的时候,其实是[离言法华],叫做[无量义三昧]。不管是发光、现相,在那个定中,完全是内心那个无量义的法髓,真的是很欢喜、很澎湃,一直开始要宣说的时候,所以这就是[无量义处三昧]。

[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其实有很多很多的道理,会归纳入一大乘的真理。所以《无量义经》说:[一生无量,无量从一生。]一切的法显现在前,就得无量智慧。这就是要看我们是不是能够通彻了解这个[无量义]的道理。所以[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就是包含很多的道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所以叫作《无量义经》,这是佛所护念的。

⊙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所以,我们若是想到这一实相之中妙义无穷,光是读到这一句,内心对《无量义经》,你就能够很澎湃,内心很踊跃、很欢喜,这个无量义入心,能够体会、了解天下一切事、物、理相,这样就能够全都了解了。

所以说,其实,无量义[其身非有亦非无],到底我们的身是有,还是没有呢?是小时候的婴儿是你呢?是少年、青春的时候是你呢?是现在老了的是我呢?等等,同一个身体,到底[非有亦非无],其实都是无相。我现在已不是年轻的相,更不是小时候的相,有什么相能永住呢?没有。

[非因非缘非自他],其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佛陀心灵的境界,四无量心,很自然的就不会受因缘果报所牵引。这都是在[无量义]之中,所以请大家要入,心要入法,法入于心,一切的烦恼还有什么(挂碍)呢?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断除虚妄幻想
下一篇:心不离法佛性现前
 除骄慢信佛语
 志为福田僧
 柔软心净利根
 随因趣果
 自利利他 心得自在
 集结大乘经典
 知见波罗密
 诚言不妄信实莫疑
 微妙的心灵道场
 欢喜布施无所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代小人[栏目:寂静法师·福慧灯]
 随喜你随喜的功德[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相应40经 随法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下[栏目:耕云先生]
 警惕善根的敌人[栏目:达真堪布]
 没有智慧的慈悲是烂情,没有慈悲的智慧是萨旦[栏目:实修教言]
 阿难陀(多闻第一) 梦的预言[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神僧传卷第九[栏目:神僧传]
 如孝法师语录[栏目:如孝法师]
 不肯认错[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