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能仁定慧 悲智双运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8

能仁定慧 悲智双运

学佛要悲智双修,慈悲、智慧,这是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时时要运用我们的心,如何才能入人群中,将众生所欠缺的,我们所拥有的来普施众生。

众生所欠缺的,莫过于精神面与物质,精神、物质,最重要的是精神,心若是满足了,生活能够简单、纯朴,物质的享用是有限的;假如心不满足,物质再多、再丰富,享受还是无止尽,所以佛陀来人间,他的慈悲就是普及给人人,能够满足那个心。

心要怎样才能满足呢?要通彻道理,道理若清楚了,自然心就能常常很满足,所以佛陀来人间,就是设教、施教,满足众生所需求的法,这也是我们学佛,我们应该所要施行的道理。

所以慈悲就是「能仁」,能仁,就是悲愿不舍,坚持慈悲的愿力,所以释迦牟尼佛,他的名称就是叫做,能仁,就是要显示这尊佛,他的内心所要表达,(对)于人间,所要施教,于众生有使命感,那就是慈悲。

慈悲就是要普及众生,要与众生有好缘,历久以来,三大阿僧祇劫所专修的行,那就是培养慈悲心,所以悲愿不舍,这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所累积他的心愿。
为众生,很多的苦难无法解(救),所以佛陀还是不舍众生,虽然众生顽固、刚强,难调难伏,却是佛还是一样悲愿不舍众生。

除了悲愿之外,还有定慧,心要定,还要有智慧;常常跟大家说,智是分别智,可以分别世间「是」或「非」,这就是智,这就是一股力量,是对的,要坚持去做,是不对的,要有毅力去拨除掉,这就是智,智力,若是慧,就是平等慧,众生的刚强,他用柔软的耐力来调伏,所以说定、慧、智力,这也是要来调教众生,不可缺少的,所以需要能仁,需要定慧,需要悲愿,需要智力,悲愿不舍,智力能够普施一切众生。

能仁
悲愿不舍
定慧
智力普施

人世间,真的要为人群付出,很辛苦,这么辛苦要怎么办呢?就要忍耐,要堪忍,堪得忍耐苦中之苦;众生很辛苦,六道轮回,迷茫不醒,众生很苦;菩萨,诸佛,入这个人群苦中之苦,甘愿这样进去,若没有能仁、定慧,哪有那分愿力?令他入这种苦中之苦的环境中?

进入那里做什么呢?现相,借这苦中苦众生的形相,对大家说,这是苦的啊!我们大家是不是要赶快知道苦,来脱离这个苦?离开这个苦的境界,有很自在、开阔的境界,有很宁静而奥妙,宽阔的地方,能够让我们很自由,能够让我们没有烦恼束缚,没有恐惧,没有苦难,这么悠游解脱的地方,这要如何才能够到达呢?

就像我这样,我要去了解很多的道理,我了解了,我现在要跟你们分享,跟你们说如何脱离苦的方法,来,你跟着我这么做,来,你跟着我这么走,如此,自然我们就能到达解脱、无阻碍的环境中逍遥自在,这也就是佛陀在人间现相成佛,我们现在才知道,我们要如何修行,辞亲割爱,心无挂碍,没有爱欲、贪着等等,才能够去除瞋、痴这个境界,这就是我们要按照,佛陀所说法的道理,我们要接受。

我们接受之后,我也已经心无挂碍了,我也已经没有烦恼、牵绑住了,所以我的经验,我再说给你知道,这就是自度度他,能够走入很快乐,乐中之乐,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有烦恼,无有贪、瞋、痴、慢、疑,无有人我是非的争夺等等,完全将这些烦恼全都放下,快乐啊!

所以苦中苦,或者是乐中乐,这是要看我们的生活态度,过去我们说过,佛陀成佛要具足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号,我们要好好来学,要如何能够名符其实,佛陀他能仁,他具足了十种德行,我们这十种德行,是不是我们要好好来学习呢?尤其是我们人身难得,我们在人群中能得遇佛法,就是要在天人间,开辟一块大福田。

常常说天(堂),在人群中就有天,人间天堂就是富贵人间,富贵人间学道难,我们能好好运用我们的智慧,能仁、定慧,要如何藉这个苦难,芸芸苦难众生,如何设法让富贵人间天人,能够接受,启发他的爱心,也付出为苦难人,这也就是让他接近佛法的初阶,开始给他有这个福田,种大福田。

这在《无量义经》,十功德品里面也有,所以我们要引导人人,为苦难人去付出,为苦难人做大福田。

众生堪忍苦中苦
能自度度他乐中乐
堪为人天大良福田

苦难,有的是精神空虚的苦难,有的是物质不足的苦难,所以我们要在人群中做大福田,这也是我们学佛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前面说过了,佛具足了十号,他就在人群中开始:

演说正法
初善、中善、后善
其义深远
其语巧妙
纯一无杂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法华经 序品第一》

这段经文,接着,文殊菩萨向弥勒菩萨说,过去有这尊佛,日月灯明(佛) ,他也是十号具足,他也是在人群中演说正法,他同样也分成初、中、后,初善、中善、后善。

什么叫做初善、中善、后善呢?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做初善?初善,就是说佛陀他成佛,常常跟大家分享过,佛陀他在定中夜睹明星,突然间他的心与天空中那颗星,会合起来,也就是小乾坤与大乾坤,突然间会合起来,那个心,身体,常常说身体是一个小乾坤,还未觉悟之前,就是一个个体,人身小乾坤,但是修行过了一段时间,身与心完全静寂下来的时候,静寂清澄,在这个境界,已经超越了自我这个小乾坤,那个时候,静寂清澄的境界,那个眼光刚好与天空的那颗星,会合起来,化小为大。

那时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原来我们的心是这么的奇妙啊!不只是在这个地球的,这个乾坤而已,在这个乾坤之外,还有大世界,心很辽阔,所以当时佛陀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性,这是他第一个念,他的心与境界混合起来时,第一个觉悟,大地众生人人皆有如来的智性,所以不只是我而已。

他才会一直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陀这种的心灵境界,来看我们众生,原来人人众生都能成佛,原来人人众生,都含有这分圆明一性的本能在,所以这就是佛陀很欢喜,很快乐,一直想要将这个境界,能够赶快跟大家分享,在那个心灵境界起来时,十方诸佛及等身、法身菩萨,完全集会,这叫做「华严法会」的境界。

这当中还有天、护法,天龙护法也完全涌现了,怎么有这么殊胜的境界呢?十方诸佛菩萨全都集会来了,所以诸天护法也全都到了,在这个心灵的世界里,佛陀开始将他所体会到,这宇宙的真理,量周沙界,心包太虚,这么辽阔的心境,把这个道理一直要说出来。

但是所观看的,天人、天,听不懂,体会不到,那时候有一度佛陀的心理,真的很沮丧,想要就这样取入灭,既然我成佛之后,有这么好的道理,要跟大家说,除了诸佛菩萨体会我的心,怎么这些天龙八部,都无法体会呢?那我成佛有什么用呢?来取入灭。

在那当中,过去诸佛来安慰释迦文,这是佛的境界,在《法华经》里面,也有这段叙述,这段境界。

所以过去的诸佛开始来安慰,请佛陀要运用他的定慧,你的悲愿达成了,定慧要发挥出来,芸芸众生刚强难调伏,所以才要运用你的定慧,心要定,发挥你的智慧,这是你的能力之内做得到的,从此开始,本来说「华严」,乃佛自修自证之道,他如此修行,如此证果之后的境界,经过了旷劫,很长久长久的时间,所修来的,所得的,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很不容易才证得的,人、天不知,现在所说的法,人、天不知,你们要知道,说的话,人家若听不懂,也是很泄气。

其实佛心人心,是同样的心,所以佛陀才说人心有佛心,佛心有人心,这是多么人间化,真的是顺理成章。

各位,大家都发心修行,我们必定要悲智双运,悲愿,能仁及定慧,悲愿,我们要不舍众生,虽然在芸芸五浊恶世的众生,烦恼重重,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甘愿在这苦中苦,要如何去施行乐中乐,让大家能接受佛法,能将快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必定要得法,得法乐,才能够有这分法喜的心情,所以时时要多用心啊!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德具足
下一篇:其义深远 其语巧妙
 舍利弗 目犍连尊者
 随机施教除心垢
 终不以小乘度众生
 知见波罗密
 信力坚固达诸法
 严饰心灵道场
 专注精进与佛同心
 善法为涅槃因
 无染着的清净佛性
 去除烦恼得无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荷泽显宗记溯源[栏目:月溪法师]
 放生功德记[栏目:放生功德]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五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孤独的放生者(林清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栏目:太虚法师]
 一粥一饭皆有前因[栏目:看开]
 不做孤僻的素食者[栏目:新女人素食主义]
 死亡和无常[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佛教中道论[栏目:惟贤法师]
 中观破迷执论[栏目:任杰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