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四课 僧的意义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715



  第十四课 僧的意义
 

  「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
  
  在佛教尚未兴起以前,「僧伽」一词早在古印度的社会中普遍使用。当时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富人们于是依职业性质组织许多不同的团体,如同现代的「同业工会」,这样的团体,即名为「僧伽」;乃至当时所有的政治体制,也都称为「僧伽」。这些在社会上通用的名称,后来被宗教团体吸收、引用。及至佛陀证悟之后,不忘出家的本怀,随即展开弘法度众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憍陈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团(僧伽)于焉成立。
  
  由此可知,「僧」含有「群众」或「聚」的意思。如《中阿含·教化病经》载:「有若干姓异名族,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从佛学道,是名为众。」另《大智度论》卷三载:「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一一树不名为林,除一一树亦无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为僧,除一一比丘亦无僧,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因此,在佛教中以四位以上的出家人在一起办道,而且是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修行团体,则称为「僧伽」。
  
  僧伽又名「僧侣」或「海众」等。《帝释所问经》说:「若人一念诚心皈依僧伽,彼人得大安稳。僧伽威德,无昼无夜,保护众生也。」僧的定义不论是指「僧人」或「僧团」,总之,「僧」是三宝之一,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僧」是续佛慧命,传扬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圣弟子。唐太宗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诸德福田经》亦列举出家僧众具有五种净德。出家能长养善法,灭除恶法;出家能舍权位,能耐饥苦,有十八种难行能行的功德。因此,《大宝积经》说: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僧」有广义僧、狭义僧、胜义僧、现前僧等不同的定义。根据《大庄严法门经》说:「出家非外相出家,乃内心的发心。」因此,菩萨出家的真义在于:
  
  1.发精进心断除烦恼,并非「剃发」即能代表出家。
  
  2.为断三毒,勤修三学,并非披上染衣即能示现出家。
  
  3.非自持戒行,乃令所有众生毁戒、受戒者皆住净戒中。
  
  4.非独住阿兰若处独修,乃能于生死流转中令众生智慧解脱。
  
  5.非自身守护律仪,乃能广起四无量心安住众生。
  
  6.非自身修行圣法,乃令众生增益善根。
  
  7.非自身得入涅槃,乃令众生亦得入涅槃。
  
  8.非自身除烦恼,乃能护一切众生不起恼害心。
  
  9.非自解身心束缚,乃令众生束缚解除。
  
  10.非自解脱生死怖畏,乃能解除众生生死怖畏。
  
 又出家也有四种不同:
  
  1.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眷恋的比丘。
  
  2.身在家心出家:受用五欲,心不耽染的居士。
  
  3.身出家心不出家:身著僧装,心犹恋俗的僧样。
  
  4.身心俱不出家:受用五欲,深生耽染的俗人。
  
  《八大人觉经》说:「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亦即开示在家信众,身虽未能出家,心要常常慕念出家僧众的清净生活,要能有一部分过出家僧众的持戒生活,以保持人格的清净。
  
  初期原始佛教时代,所谓僧伽乃专指出家众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从广义来说,「僧伽」,则是指佛教全体的教团。佛法的弘传,人人有责,但是在家信众毕竟有眷属亲人的牵绊,不易脱离亲眷束缚,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间的责任托付给和乐清净的僧团。僧团毕竟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僧团的重要,由此可知。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五课 僧团的组成
下一篇: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三课 译经事业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八课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六课 他方佛名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一课 佛法的内容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课 如来十号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三课 译经事业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四课 僧的意义
 第一册 自序 星云法师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八课 法的意义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四课 佛德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九课 佛陀说法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六十卷(3/3)[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佛教徒本色—刚正不阿[栏目:宣化上人]
 破我、法二执[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三讲[栏目:南亭法师]
 关于业,你知道多少[栏目:济群法师]
 住忍辱地[栏目:法闻法师]
 文殊赞[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知书达礼[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L 第475经~479经:475经叙述过去毗婆尸佛如何观察三受;476经叙..[栏目:界定法师]
 祥和洒脱之路 序跋篇[栏目:林克智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