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章 总论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返回 佛教的法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16


此类法具,为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之器具,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即古代大乘比丘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卷下中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
  十八物于各经论中所指亦稍有不同,一般所说十八物是指,一、杨枝;二、澡豆;三、大衣;四、七条衣;五、五条衣;衣、瓶;七、钵;八、坐具;九、锡杖;十、香炉;十一、漉水囊;十二、手巾;十三、刀子;十四、火燧;十五、镊子;十六、绳床;十七、经律;十八、佛菩萨像。
  在《摩诃僧祇律》中说:“随物者,三衣、尼师坛、覆疮衣、雨浴衣、钵、大犍稚、小犍稚、钵囊、浴囊、漉小囊、二种腰带、刀子、铜匙、钵支、针筒、军持、澡罐、盛油皮瓶、锡杖、革屣、伞盖、扇及馀种种所应畜物,是名随物。”
  而在《百丈清规》所列,则有三衣、坐具、偏衫、裙、直裰、钵、锡杖、拄杖、拂子、数珠、净瓶、滤水囊、戒刀等道具。
  以下简要介绍之:
  (1)齿木(dantakastha):即杨枝,清洁口腔之木片。
  (2)澡豆:指由大豆、小豆、碗豆等磨成的粉末,为沐浴、洗涤时所用。
  (3)三衣:指僧伽梨(sanghati,大衣)、郁多罗僧(uttarasanga,上衣)、安陀会(antarvasa,内衣)等三种衣。
  (4)瓶:指军持(kumdika),即水瓶,盛水供洗涤及饮水之用,又有分装饮用水之“净瓶”与洗手用之“触瓶”之分。
  (5)钵(patra):又称应量器,为比丘乞食盛装食物的用具。
  (6)坐具(nisldana):即尼师坛,指坐卧时敷陈于地上或床上的垫布。
  (7)锡杖(khakkhara):头部挂镮的杖,步行时,镮振动出声,以警策路上的虫类,或于施主家门口托钵时,以振锡代替敲门。
  (8)香炉:炷香招请诸佛的器具。
  (9)漉水囊(parisravana):又称滤水罗、漉囊或漉袋,指用于滤过水中之虫的布囊。
  (10)手巾(snatra-sataka):拭手的布,也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
  (11)刀子(sastraka):即戒力,供裁衣、剃发、截爪之用的刃物。
  (12)火燧:打火的器具。
  (13)镊子(ajapadaka-danda):拔鼻毛或拔刺的用具。
  (14)绳床:绳制的床,便于安坐禅观。
  (15)经:佛所说的经典。
  (16)律:即戒本。
  (17)佛像。
  (18)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之。
  其中,小乘比丘仅用六种,即三衣、钵、坐具、漉水囊,此六种通称比丘六物。到了中国的禅宗,禅师更是通身手眼,随手拈来,锡杖、拄杖、戒刀、净瓶等,无一不可成为悟人学人之道具,也传下许多精采的公案。


{返回 佛教的法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章 总论 (密教的法器)
下一篇:第一章 总论 (梵呗赞诵用的法器)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五佛冠)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手鼓)
 第一章 总论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第三章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 (饮食器)
 第五章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净瓶)
 第二章 庄严道场的佛具 (经幢)
 第三章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 (洒水器)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六拏具)
 第一章 总论 (供养用的佛具)
 第八章 密教的法器 (象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曾志伟——禅的心愿[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纪念妙老(释本如)[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心灵净化与佛教的社会责任[栏目:赖永海教授]
 显宗放生仪轨三[栏目:显密放生仪轨汇集大全]
 无常[栏目:衍慈法师]
 反归自性[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常被找去做佛事,例如死人的、有病的,被找去念《地藏经》或《三时系念》,可以做吗?可以收钱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佛学基础知识 三法印[栏目:广超法师]
 戒之差别?[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肯替别人想,是为人处世第一等学问[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