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调心与生活的关系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0

调心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说过,修学佛法就是要调伏内心的烦恼。有些人可能在此处有这样一个疑问,调伏内心的烦恼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通过调伏内心其实就是在积累福报,在集资净障。也就是说,我们行持一切调伏自己内心的善行就是在积累资粮,也在清净自己的业障。随着业障不断得以清净,福报就会越来越增上,资粮也越来越充足。这样一来,相信你在从事自己事业的时候也会蒸蒸日上,并且越来越成功。

  世间人的福报各有不同,由于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心之本体的缘故,即便世间福报再大,它也终究还是有限制性的。如果用数字来代替的话,它依然还是在数字可以表示的范围当中,并不是无量的。既然福报是有限的,那么它自然也是无常的,难免就会有一些变化,也许今天的福报和运气很好,但是明天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当我们从事世间事业的时候,有时也会有很多疑问,不知道该如何去抉择。我想,若是懂得按照佛教的教理去观察,相信你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的路途之上,不顺着贪嗔痴烦恼而飘动,心中时时能提起正念,那么我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也决定会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时候很多的失败都是来自于贪嗔痴烦恼太重的缘故,正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若未脱离无益之思绪,纵能自在三界,仍不可心生满足。”当内心不懂得满足,只是顺着贪嗔痴烦恼而飘动,即便能自在三界,也依然无法心生满足之感。

  我们在从事世间事业的过程当中,也同样一个道理,若内心只懂得随顺贪嗔痴烦恼飘动,即便家缠万贯实际当中仍旧是世界上最穷的乞丐。因为我们所谓的乞丐与富翁的差别并不仅仅在于观待外在物质的多寡,而是在于内心是否满足。只有内心当中懂得满足,才是真正的富裕。

  我们之所以追求那么多的物质,目的不就是为了满足内心想吃就吃,想穿就穿甚至想玩就玩的心态吗?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快乐,但是这种随顺贪嗔痴而树立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的内心永远无法从贪嗔痴当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因此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告诫我们,在条件稍微具备的前提之下,就应该要多思维解脱,多精进修法,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也时时告诫大家,调伏内心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今生来世得到真正的快乐。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精进修法才能增长见解
下一篇:不要凭感觉为自己的修行打分
 什么是真正的佛
 慈悲缘有情
 护戒如目是令上师长久住世之善妙缘起
 应放下对世间的贪执
 教证二法不可分离
 窍诀并非只是一个传承
 超越轮回最殊胜的力量
 上品发心对信心的要求
 运气和福报
 我今生依止多少导师最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珠[栏目:无声息的歌唱]
 17.是马还是驴?[栏目:动物的故事]
 平常心(隆波田禅师)[栏目:正念动中禅]
 福德日记5月2日─做一个「佛法父母」[栏目:福德日记]
 梦中梦因果问答 55 是什么因缘让我父亲没有得到祖父的遗产,即使他是...[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永恒的福德智慧[栏目:人行道]
 转轮圣王有种种宝[栏目:宣化上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栏目:韩镜清教授]
 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四讲 如何发起本起清净[栏目:佛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