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分19 远五毒(2)
※【导读】
经中说,“怯懦与自满,乃是修学菩萨道的大敌”。因此,上偈特别提醒我们,即使到了人生际遇的最低潮,也要“我犹愿代众生苦”、“且无怯懦”;本颂则是特别提醒我们,即使到了人生辉煌的最高峰,也要思维佛法的缘起之理,“由见荣华无实义”,“而无骄慢”,才是真正的“佛子行”。上下两偈一开一合,互相照应,强调了两个重点,可谓相得益彰。
但若真要做到像篁竹那样“材高且空心”,而不恃才或恃财傲物,其实也非易事。这似乎要对无常、缘起,以及“自他换”的道理,真正生起点儿刻骨铭心的体会才行,若未被感动得哭上几场,可能是做不到的。
自满和骄慢的情绪,似乎根深蒂固,危害的范围也异常广泛。它虽不像嗔心那样犹如晴空霹雳,迅雷不及掩耳、防不胜防;也不像嗔心那样“一把嗔恨火,烧尽功德林”,而来得如此暴烈且具破坏力,但它却像一把钝刀,渐渐地蚕食着我们在菩提道上千辛万苦才积来的一点儿微弱功德。到欲界以上,色界与无色界的众生,就都已逃脱了嗔恚情绪的干扰;而自满和骄慢,却是遍布整个三界,连三界顶层能够住定八万大劫的无色界天人,也都无力摆脱它的钳制。我们平时不会经常受到嗔恚情绪的戏弄,但在意识深处中,却很难摆脱自我膨胀的骚扰。
倘能运用佛法的智慧,如果细细分析起来,我们平常所唾弃的自满和骄慢,固然属于我慢的范畴;但我们平常不太否定的学者式的自矜,也是我慢病毒的变种;连那世人所提倡的自尊、自信、自我肯定,如果流于了盲目,也照样是我慢的微细形式。至于说何者属于障碍本性的“惑慢”[具有烦恼的我慢],何者属于敢于承当的“胜慢”[相信必能战胜烦恼的自信心]、“佛慢”[深信修观者不异于本尊的信念],若不下点儿功夫,恐怕还是极易混淆的。欲知其详,大家不妨参阅《入菩萨行·第七精进品》的部分章节。
本颂可与《修心八颂》第二偈“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人卑,从心深处思利他,愿恒尊他为最上”对读。
※【释异】
本颂第三句“由见荣华无实义”,有的译作“由观荣华无实义”。藏文的“塞”字,是敬词,可以解释为“看”、“观”的过去式,是“观”过程;也可以解释为“见”、“见到”的过去式,是“观”的结果。在本颂中,“塞”这个词,似乎更偏重于后者,而讲明了第四句中“而无骄慢”的原因:通过思维佛法的道理,由于见到了三有的财富,并没有真正的要意,而因此无诸骄慢、自满之心。
其他个别字词的重译,无关大局,故不再一一赘言其因。
倘若未伏自嗔敌,
外敌虽伏旋增盛,
故应速以慈悲军,
降伏己心佛子行。
假如尚未降伏
自己的嗔恚之敌,
那么,
就算我们(看似)降伏了
外在的仇敌,
(但他们后来却更)会
(变本加厉地)增盛起来。
因此,(我们应该)动用慈悲的大军,
(而来彻底地)降伏自己的身心{4},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