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肯断恶,永远求不到功德
 
{返回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3
不肯断恶,永远求不到功德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蓬寺短暂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连和他们见面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多数人都是来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们前来寻求断恶之道。他们急于得到功德,却不知该将它摆在哪里,犹如想为脏布染色,却不先清洗它一样。

  虽然比丘们如此直言不讳,但对多数人而言,却不知如何将这类教导付诸实践。之所以困难,是因他们不懂,若能了解就会比较容易。想象有样东西在洞底,伸手够不到底的人可能会说洞太深,成百上千的人伸手进去可能都会如此说,却没有人会说是自己的手太短了!

  这些求功德者迟早都必须开始寻找断恶之道,但很少有人对它有兴趣。佛陀的教导如此简洁,多数人都忽略了它,就如他们经过巴蓬寺一样。对多数人而言,法只不过是个中途休息站而已。

  这是诸佛的教导,只有三行字。第一行是"诸恶莫作"--断一切出于身、口、意,无论大小之恶,这是诸佛的教戒、佛教的核心,但人们老是忽略它,他们不想要这个。

  若要染布,必须先清洗它,但多数人不这么做,无视布料的情况,直接把它浸入染料中。若是块脏布,取出后反而会比先前更糟。想想看!染块肮脏的破布,效果会好吗?

  你了解吗,这就是佛教的教导,但多数的人都忽略它。他们只想做好事,而不想断除恶行。犹如只会说洞太深,而不检讨自己手太短一样。我们必须反求诸己,根据这教导,你必须退一步反省自己。

  有时他们借由搭车求功德,甚至可能在车上争吵或喝醉。问要去何处,他们会回答说要去求功德。他们想要功德,却不肯断恶,因此永远求不到功德。

  人们就像这样,你必须看好自己。佛陀教导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正念、正知。恶行从身、口、意生起,一切善、恶、福、祸都存在于行为、言语与思想里。这是你必须观察的地方,就在这里,看看自身的作为是否正确,而无须搭车到远处求功德。

  人们并不真的在乎这些,就如家庭主妇板着脸洗盘子一样,她只是急于洗盘子,而未觉察自己的心并不清净!她看得太远了,不是吗?人们如此在意洗盘子,却放任心变脏。这不好,他们正在遗忘自己。


{返回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及时看见自己,就可停止作恶
下一篇:了悟法即了悟自心
 智者自知
 一直逃避,智慧无从生起
 死背所有的戒律是不可能的
 上座部的传承
 这本书将改变你的生命
 了解如何修法,出家与否并不重要
 了悟法即了悟自心
 只借由听闻,无法真的了解戒律
 修行就是要看见本心
 阿姜查的教导风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望着车窗外的妈妈,流泪不止[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平常禅 关于作者[栏目: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家人不高兴我布施钱财怎么办?[栏目:布施供养·净空法师问答]
 慈氏学闻思修班 第二次讨论[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超度婴灵忏悔是关键[栏目:传喜法师]
 《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第二一卷[栏目: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幸福秘笈 会诸妙心[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宗教的消亡和精神的腐朽[栏目:雪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