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获得观音感应之方法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5

获得观音感应之方法

    1“一心称名”

  要获观世音菩萨的感应,经中说的“一心称名”最为重要。所谓一心称名,就是专心一意的念,使能念的我与所念的观音融而为一。《观音义疏》卷上释曰:“称名有二:一事二理。若用心存念,念念相续余心不间,故名事一心也。……达此心自他共无因不可得。无心无念空慧相应,是知声相空呼响不实,能称所称皆不可得。是名无称,是为理一心也。”《法华经》之观音普门品的深意,是在阐明万法一体的理念——个别的众生与一切众生本具的宇宙本体或佛性之认同,就像一滴水流入大海一般,其方式即是藉著一心称念观音,与观音合而为一。

  2勿存功利观念

  众生常念观音圣号,固然会在冥冥之中得到观音保护,却不应老是求菩萨的物质帮助,应该更进一步地向人格的内心下工夫。所以普门品中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3勿临时抱佛脚

  人们每有一怪现象,即不到苦难当头,想不起观音菩萨,就是信仰,也不恳切。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非智者之所为。真正信仰观音菩萨,不仅是临时救急,更应重于平时的实践,在忠实的实践中,得菩萨的感应,自能解脱现生的苦痛与内心的热恼。也唯有在平时奉行菩萨的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法财。

  4发起大悲心

  众生欲得菩萨的护念,无有恐怖,应学观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慈悲是观音的德性。如果不杀生,而且对一切众生,能予以普遍的爱护,心行就与观音的慈悲相应,相应则相感。故《坛经》说:“慈悲是观音,喜舍是势至。”观音菩萨教化众生是以身作则的。他自身精进地修大悲行,也教众生修大悲行;他从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积集了无量功德,而得究竟的解脱;众生若依菩萨的言说奉行,定能离苦得乐;若能累世修大悲行,即可成就观音菩萨的无边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

  结束语

  观音菩萨之受中国人的欢迎,从佛学的角度言,是由于他的大慈大悲,拔苦与乐。佛教给中国民众塑造了一个慈善的、极富人情味的观世音菩萨,让她担当起救苦救难的全部责任。虽然中国民众少有献身佛教的决心,却极愿意接受佛教的保祐帮助。特别对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更是满怀深情,不仅以香火、供品和随时的供奉来表达崇拜之情,并且一遇困难就会想到观音菩萨,这正好满足了中国民众对宗教的功利欲求。而且这种功利欲求又往往局限于一人一家的小圈子。然而,观音菩萨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其旨则在使众生得解脱。总而言之,观音感应之事迹虽近乎怪异,然如释赞宁云:“知此怪则正怪也。在人情则谓之怪,在诸圣则谓之通。”亦如释道宣曰:“圣人之为利也,权巧众途示威雄以摄生,为敦初信现光明而授物,情在悟宗。规模之道既宏,汲引之功无坠。”

(九品莲花/文)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祈福的四种方法
下一篇:吃石头的禅师
 佛经故事之“良医救子喻”
 佛桌上的鲜花
 病苦后的重生
 学佛必读经典
 圆澄禅师
 假如
 走入佛门
 怀疑与信仰
 佛法为什么不灵?
 当代信仰问题的思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增支部1集172经[栏目:增支部1集]
 如果离开家一段时间,家里的佛堂没人供灯供水,应该怎样整理佛堂才如法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心灵皈依处[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相应10经 山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13.现观相应]
 《金刚经》感应事迹 感神灵[栏目:金刚经感应事迹]
 梦中梦因果问答 68 什么业力让母亲有时候会有精神问题,那是她最后...[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十四、修哪种曼扎好?[栏目: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阿那含(Anāgāmī)[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临终关怀(净界法师)[栏目:临终关怀]
 无量寿经 第二十二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