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经》略讲(朗明)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8

《心经》略讲

朗明

  假如,各位在做梦时能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么在梦中你还会怕吗?你看到狮子你会骑上去,你看到大海你会飘过去,你是大富翁你不会太高兴,因为是梦;你是个乞丐,你不会太忧伤,你只是觉得好玩。但是,所谓“凡夫”者,就是因为对生命本质不了解,生命如梦,但你不了解,你就会痛苦、会轮回、会烦恼。而一旦了解它的真相是个梦,那才能心无挂碍,无恐怖。而心经的整个修行过程就是直接指向一个目标,刺透生命的梦想,了解生命的真相。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要精华,所以称心经。以最简短的文字,将菩萨的修行境界一一托出,它不是一般的佛教哲学,它也不是佛法般若学的理论陈述。它是菩萨在实修时的境界过程的描述,它是菩萨的见地而非见解。见地乃实修所得,而见解是闻思所得。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在经文中的特别明证便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行”字,行者,实际修证也。所以从“五蕴皆空”到最后的无智亦无得,层层展开深入,以对空的深刻体会,刺透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四谛,十二因缘等我法二相,最终体会到佛果究竟涅槃。可谓用最简单的字来直抒生命最根本的真相。
  让我们来用最短的时间来分析下经文。全经应分为四段,而这四段的关系是总说之后分说,分说以后再分说,最后总结。也就是说第一段已把经文大意都讲完了,后面的分说再分说只是把总说的大意详细展开而已。第一段总说:从“观自在菩萨”到“度一切苦厄”。这句话已将心经根本大意总括了。苦,是众生的根本问题,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更大范围来讲,离开了分段生死苦,还有变异生死苦,去掉了见思惑,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未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才可称进入常乐我净之大涅槃。故尔,这一句“度一切苦厄”含义甚深。囊括以下所有经文。怎么样来“度一切苦厄”呢,唯有用甚深的般若智慧,来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接下来一段,从“舍利子,色不异空”到“不增不减”。对照见五蕴皆空开始铺陈开来说明,现象上有五蕴,可本质上都是空,生命的真相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打个比喻,如天空中的云彩,在风的吹动下,变现出种种形象,而我们将这种种形象加以标记名称,并由此产生爱憎等情绪,而其实,云只是云,变成种种样子,它依然是云,由此产生的情绪都是我们自己在头上加头,颠倒梦想了。空就是万法的真相,有生有死,有增有减,有垢有净,那都是云彩变化后我们误认为的变化。其实云一直是云,空才是万法的真相,这是心经第二段所揭示的。
  接下来,从“是故空中无色”到“究竟涅槃”,把十二处,十八界将以铺开来,身心内外,这世界,这物质这精神统统都是如此。由此明证声闻境界,缘觉境界,佛境界。菩萨由此在普度众生时无畏地进入生死,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视三界如梦幻泡影,而自在地度一切众生。最后究竟涅槃,成就佛果。所以在最后一段加以总结,般若为成佛之母,般若是一切佛法之总持,也就是咒语部分。
  如上所说所解,乃本人对《心经》的一些解悟体会,事实上,我们从听闻来讲心经毕竟是属于见解上的了解,而必须明白的是《心经》本身却是菩萨在修证时的见地智慧。故尔,从现在我们念诵、体会、思维到实修,《心经》都将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指导经典,乃至到有一天,我们自己实证到《心经》。方称为是真正得到《心经》了。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超越生死的大智慧(文定法师)
下一篇: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朗明法师)
 知礼大师的生平及思想(佛智法师)
 度向究竟彼岸的智慧(定明法师)
 僧教育应将德育摆在首位
 论大小乘的空有思想(超敏)
 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
 闽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法清)
 六妙门讲记(妙境长老)
 《楞严经》四种明诲之我见(释常海)
 恒顺众生是为了成就众生(释妙智)
 佛化人生的实践价值与方法论(宏明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阅藏知津》要解 上[栏目:陈士强教授]
 福德日记10月30日─感恩的心[栏目:福德日记]
 利他心能圆满一切福报[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第十九品 法住品[栏目: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栏目:学禅者FAQ]
 不知是否正确:中观思想是共大小乘的,如果执于偏空,即执一切法归于...[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无恶不作为什么还大富大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父母反对的婚姻要不要继续[栏目:好婚姻·靠修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8[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如果五盖没有断尽、没有舍尽,有没有可能得安止定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