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真正自由的人(南怀谨)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0

真正自由的人 

南怀谨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菜根谭》
  一个人,虽心地洁净,有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风范,也不必因而隐居于深山严穴中。人虽无沉耽于清泉山石等山光水色的癖好,亦可独自吟诗啜酒,而常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世人常在追逐名利而汲汲营营,自己虽未与之共事,亦不必对世人追求名利之心感到不齿。己心恬静淡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即为佛教中所言,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得着真自由的人。
  由于本文稍长,故将之分为二;
  “富贵、浮云”乃出自于《论语·述而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泉、石、膏、肓”,是指对于清泉山石的热爱成癖,有如不治之病般。“病入膏肓”出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奇梦: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
  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此后,不治之病称膏肓。病症则称为二竖,乃出自于此也。
  “尽醉”、“独醒”则出自于《楚辞·渔父篇》: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中的“缠”乃意为羁牵。法、空皆属佛家法。万物事理的理法称之为“法”。诸法因无现实性,故曰“空”。“空”乃空寂之意也。
  能从这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得着自由的人。

摘自《禅与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身与心的关系(严耀中)
下一篇:大德语录,点化人心(清凉月)
 禅宗“日用是道”琐谈
 少欲知足,美满人生(李豫川)
 忆念诸母有情的恩惠(堪忍尊者)
 听王孺童聊聊“解脱之道”(凡文)
 善与恶(究如)
 慈心悲愿 善待生命——佛教生命观研讨会发言摘要
 我执和法执的表现(明尧)
 终南山参学成就丈夫的佛缘(曾秦)
 佛教的人类起源观(覃江)
 一与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人学佛合家得福[栏目:仁焕法师]
 平时在走路或没有特别做什么事时,念应在何处?[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凡事要用心就会圆满[栏目:万行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218) 四、阿那律陀经(219)[栏目:界定法师]
 狐狸修成人要五百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四节 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前行讲记 第二百二十九讲 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分类[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净土深义 目录 自序 内容大要[栏目:法藏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七三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