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一老人的启示(周迅)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4

二一老人的启示
 
周迅

  世事如酒,酿得久远了方能品出一些正味;世事又如腌菜,腌出的味尽管可以一品,毕竟不是原本的滋味。这便让人生出真假莫名的感觉来,这或许就是真谛了。
  这让我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关于“二一老人”的一段公案。
  说到弘一法师,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的一段评价颇有代表性,俞先生是这样说的:李先生是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演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如果把“像”字换成“是”字,也许更贴切。
  就是如此了不得的大师,他却为自己取了一个“二一老人”的名号。二一实际上源于两句诗,一是“一事无成人渐老”(古诗),二是“一钱不值何消说”(清初吴梅村绝命词)。
  时年丁丑(1937年),大师57岁,离他63岁圆寂只有六年时间。
  这一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弘一法师到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为众僧讲法,后来定名为《南闽十年之梦影》。
  法师回顾南闽十年来的历程后感慨说: “因此我所做的事,虽然不完满,而我也不怎样地去求他完满了。”
  人们都渴望自己成功的时候,弘一法师却希望自己的事情失败。用他的说法:“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以用功,努力改过忏悔。”
  所以,法师说:“每每想到‘二一老人’这个名字,觉得很有意味。”
  有人评论:“法师是多么谦虚。”其实,这早已不是谦虑与否的问题了,它反映的是大境界。
  对于平凡人而言,人生境界里边,浮躁最易呈现。把幻想当气球吹,然后跟着在地面上起伏,并无切实的脚印,或许还有极好的自我感觉,以为这便是一种境界了。正如蝉的歌唱,满世界全“知了”,以为那旋律多么迷人,而不耐烦的人们一捂耳朵,一切便不复存在。
  浮躁的双胞胎是虚荣。一领漂亮的面纱总在缥缈闪烁,世人将浅浅的眼皮翻将上去,以为神兮仙兮。因发送者,接受者(或曰感知者)的朦胧感应,虚荣便大大地成功了。尽管那面纱后面掩映的是苍白,甚至是麻脸。
  虚荣又有一个连襟。这便是“大家都以为”,或可称为“众人效应”。人们都说“如是如是”,真理仿佛就产生了。而庸俗的悲剧也就大面积地在人们自以为聪明美妙的躯体传染开去。大家都认为打鸡血针可以治癌,都以为红茶菌让人万寿无疆,都以为气功包治百病,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认为洋人的梅毒也是美丽人生的结晶?
  一个明智分解给众人也许得出的是幻梦;而一个愚昧传播给众人却往往分离出更多的愚蠢。在一种“大家都认为”的氛围里,这并不奇怪。
  人的生命是渺小的,当这个生命浸泡在浮躁、虚荣与俗流中时,不必去寻求伟大,只把心境漂洗清爽,拥有一份真实的清新,沿着自然的生命轨迹,即如流星也大可自慰。难得的是一份独到的情怀。一如弘一法师自认“二一”。
                                 
摘自《正觉》2012年第5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茗山法师(于凌波)
下一篇:宗喀巴大师“七因果”次第(邹相)
 禅在秋水花树间(喻中)
 善的链条(仁者)
 浅谈梵呗的发展及其影响(净德)
 放下修行中的虚荣
 跪拜的利益(妙觉)
 陆游与别峰禅师(魏奕雄)
 念佛以持名为宗(孙欲言)
 落花寻僧去(林谷芳)
 一位尼师谈如何对待情欲
 圆融之难(星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吕洞宾~悟禅偈[栏目:禅诗三百首]
 什么是妄想[栏目:涤华禅师]
 调伏内心烦恼就是生活之道[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五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佛教对环保的倡议与发展[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信人如信己[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拒绝皮草:血淋淋的时尚[栏目:拒绝皮草]
 君不可不知[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修药师法门的感应[栏目:忏云法师]
 学诚大和尚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