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称谓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注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皇宫有皇宫的称谓,儒家有儒家的称谓,道家有道家的称谓,佛教也是一样,有着他们的专用称谓。而佛教的称谓和其他宗派的称谓大不相同,因为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显得特殊,而且还颇具神秘色彩。随着历史的前进,改革开放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当前的佛教就象一朵盛开的花朵,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亲睐和喜爱。虽然接触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佛教的专用称谓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笑话。为了让僧俗大众对佛教的称谓有所认识,现就佛教的一些称谓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丛林一般职称
丛林管理的正常运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具体行使各项规章制度。僧团领导班子的成员需要各行其职,尽心尽力为大众服务。以保证寺院各项工作稳定健康的发展。这些领导组成人员都有不同的称谓,行使不同的职权。
现代的丛林制度,总体上仍是按照百丈禅师创立的“清规”为依据。在丛林里,丛林职事人员之多寡,各依其规模建制大小而定。但都是按东西两序排列,一般大的丛林主要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和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由于第二章已对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作了相应的介绍,在此仅简略介绍从林中一般职称,以使读者对丛林一般职称有个全面的了解。现对丛林一般职称分述如下:
上座:上座是术语,原始佛教将僧人依戒腊年限之长短分为下座(十年以下)、中座(十年至二十年)、上座(二十年以上)。后来转而为寺院职务之称。上座为一寺之长,主要是弘扬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后称方丈或住持为上座。也用于对有德行之僧或僧腊较高者的尊称。
法主:术语,指佛有诸法,故称法主。通指以说法知法之僧为法主。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负责一寺实际事务。唐代以后也称寺监或监院,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当家。
住持:住持是表示僧团聚居处之首领,有能安住于世,而护持佛法者故名住持。也为一寺之长,有护持佛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方丈是指禅林中住持所居住的地方,别称堂头、函头。方丈来源于唐代王玄策至印度探迹,度量维摩居士石室,四方各长一丈。归国后传与人知,百丈禅师取而用之,订在百丈清规上,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其所居之处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是指禅堂内的六头首之一,为一会大众的上首,也称为第一座座元、禅头等。也即西序居首者,凡年高德隆、戒行堪为师表者,为修行之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
西堂:西堂与东堂并称,又名西庵、东庵。为西堂首座,辅助方丈教导修行的僧人。
后堂:为后堂首座,简称为后堂,与前堂首座相对称,负责后堂修行之事务。
堂主:为延寿堂主的略称,居首座之下,负责禅堂、念佛堂之事务。
都监:位在监院之上,上辅住持,下匡监院,虽不如监院勤劳理事,而大端则须尽知,故名都监。
监院:俗称当家,是总领众僧的职称,为一寺之监督。即负责协助方丈或监管理寺院之事务,有权指挥,一切行政事宜。古称监寺、院主、主首、寺主,后为特尊住持而改称此名,俗名当家。大寺可设几名监院。
维那:维是汉语,纲维、统理之义。梵语“羯摩陀那”,后称“维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众僧杂务,调和僧众纠纷,辨别度牒真伪等。又负责僧众纪律事务。唐代以后维那成为丛林八大执事之一,主要负责宗教仪轨、佛事唱念等。
知客:又称作典客、典宾,为客堂负责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凡是来客的食宿、听法、拜谢等礼法,都是由知客引领。大丛林可设数名知客。
僧值:本为值日僧,又称“纠察”,负责监察僧人上殿过堂,管理清规执行情况及僧众威仪。僧值在开大静后,要由头山门到后山门各处巡查,防火、防偷等安全。
典座:为厨房、斋堂负责人,管理僧众伙食及信徒供斋等事务。受其支配的有饭头、粥头、米头、柴头、园头等。
寮元:为云水堂负责人,管理来寺挂单僧侣的事务。
衣钵:全称为衣钵侍者,为方丈室负责人,帮助住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书记:又称书状、记室、外史,是掌管寺内文书往来之事。
化主:化主有两义:一、指丛林中负责向施主募化的僧人。二、意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丛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丛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为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帮助接待客人)、衣钵侍者(帮助掌管住持钱物)、汤药侍者(负责住持的饮食、医疗杂务)、衣物侍者(帮助浆洗衣物)等。
此外,大丛林中通常还设有副寺(管财会)、直岁(管农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经楼)、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卫生)、庄主(管庄田、领地)、园主(管菜地,或称菜头)、塔主(管理塔院)、门头(负责门卫)、磨头(管理磨坊)、净头(管理环境卫生)、毛头(管理发)、司库(又名库头,掌管仓库)、参头(司掌法事礼仪)等等。兹不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