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六 佛教称谓注意事项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7

  (六)佛教称谓注意事项

  佛家的称谓名称繁多,每种称呼都有一定的讲究,在使用每种称呼之前,应对这些名词有一定的了解,不能随便滥用。在具体使用这些称谓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于僧尼,尤其是年长的、有学问的、有德行的和有身分的僧尼,要多用礼节性称谓,但切忌滥用溢美之词。因为在末法时期,有学有修有证者太少,若名实差距过大,一是怕对方承受不起,徒增虚荣之心;二是高僧大德满天飞,易让人对佛教心生轻慢,以为佛教不过如此。用礼节性称谓要出于恭敬心、诚心,这样于法相应,于己有益。否则涉嫌讥讽或谄媚。一般来说,对于僧尼均可称为师傅,也可在其前冠以法名或职务名,如说某某师傅、当家师傅、知客师傅等;对于自己的皈依师或年长德高者也可称为师父;对于有学问或有一定身分的僧人,可称为某某法师;对于寺院方丈可称为某某大和尚或某某长老;对于很有德行、具一定声望的法师和居士,可称为某某大德等。若是自称,僧人可称贫道、拙僧、弟子、晚学等;是居士可称白衣某某、弟子某某、学人某某。至于在戒场、法会、佛事活动等特殊场合,可根据要求作灵活变通,或称戒和尚,或称阿奢黎,或称上师,或称禅师等等。对和尚、尼姑这两个称谓要慎用或不用。在书信中,称谓和礼貌用语要求更严一些,体例和语气要求一致。

  2.对于在家信众和俗人,也要尽量用礼节性称谓,但忌用过溢之词和太亲昵的称谓。无论对方身分高低,都要以平等心、爱护心相待,这样于彼有益,于教有利。一般来说,对于到寺院朝礼或参学的在家人,不分男女,都可称为居士、善信,或在其前冠以姓氏,称某某居士;对于来寺做佛事、功德者,称为檀那、檀越,或称某某施主某某功德主;对于关心寺院或在某一方面有功于佛教者,可称为护法;对于信仰虔诚、很有德行者,可称为某某大德或大居士。在书信中,除上述称谓外,还可用某某贤士、某某仁者、某某道友等。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社会通行的称谓,如先生、教授、同志等。

  3.僧人与僧人之间,可视不同的场合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实而称,应多从道上会。若是平辈,一般的可直接在法名后加师,称某某师,也可称某某法师;若是同门,也不妨称某某师兄、师弟等。但伦理性的称谓如师爷、师叔、师侄、师孙等慎用或不用,以免落于俗套,在十方丛林中尤需慎用。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一、挂单与安单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五 七众弟子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四、如意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三 佛门俗称..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三、铛、铪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一节 僧服的历史渊源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三、请退职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三、短衫裤..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七、嗣法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四、四十八单执事..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六、出家剃度..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二、长衫与罗汉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1[栏目:余金成居士]
 166.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略说剃度前的考查[栏目:净宗法师]
 钟不敲不响 人不学不灵[栏目:净慧禅语]
 体光老和尚 开示五十[栏目:体光法师]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七讲 通修别证的六妙门[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二)前行之前行[栏目:圣者言教]
 五十二世 破庵祖先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怎么让不信佛法的人破迷、开悟?[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非物质佛教文化遗产的研究个案:广东瑜伽焰口探索(释衍空、释法忍)[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