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七、嗣法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1

  七、嗣法

  “嗣法”也称“传法”,是指弟子对师父所传佛法的继承,隋唐以后由于寺院经济的发展,佛教僧侣采取世俗地主的宗法传承方法,师父在传授佛法的同时,也把寺产传给嗣法弟子,此嗣法弟子称“法嗣”。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六祖惠能大师都是采用“以心印心”的方式,以法衣和钵作为基本的得法信物。所传的衣指袈裟法衣,钵指食器。师父在临终前将衣钵传授给弟子,以此证明传法授受关系。据传弘忍传衣钵给惠能时,曾对惠能说当年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给二祖,恐世人不相信其师承关系,故传给他的衣钵为证明,因此之故,禅宗的嗣法便称为“衣钵相传”。

  后世的禅宗的传法,衣钵一般不再作为主要的明证,取而代之的是用法卷的形式来作为证明。法卷肇始于明代龙池幻有正传禅师,他年轻时,从江苏乘船逆江而行,至湖北荆州,本想去终南山习定,因患眼疾,又遭明·武宗灭法,隐住于荆州乡下的一个缝鞋匠家中数载。武宗灭法后,有一天,他问缝鞋匠,你去城里缝鞋,看见是否有出家人,答道:已看见,师说:我有一物要卖,货卖出家人,不卖俗人。说着从衲衣中打开背心一处。一块黄布上有四字“正法眼藏”,你明天进城放在担子前面。第二天,鞋匠照办,坐在城南门口做活,不一会儿来了一个“癞头和尚”,一见此物,便问鞋匠,您这物从何处得来?鞋匠答曰:是住在我家的师父,今日要我卖给出家人,价钱由我师父面定。随后二人回到鞋匠家,这时幻有禅师坐在堂中,出家人随即三拜,幻有禅师就势按住那和尚的头,说:

  “好一个癞瓜”。那人休息二天,收拾背架接幻有禅师乘船而去江浙弘宗演教,续佛慧命。那个和尚名叫“密云圆悟禅师”。

  法卷有两种写法,传统写法为:封面为“正法眼藏,佛祖源法”八个大字。正文从释迦牟尼佛灵山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含笑,始为西天初祖,至二十八祖达磨菩提,至慧能六祖一花开五叶,按五宗各宗的祖师传承顺序而写。如,传临济第四十、传曹洞四十、传沩仰第、传云门第、传法眼第,接着再写法偈一首,某某禅人善自护持,后书法派,佛历:岁次、年、月吉日,盖寺院及传法师父的印章。

  另一种写法是:“正法眼藏”大字写在黄绫上,从上诸祖备在传灯,兹不重出,略书近代,以表源流。传临济正宗第四十几世,空林堂上第几代,再写付法偈一首,某某禅人善自护持,后书法派,佛历岁次、年、月吉日,后盖寺院大印章,正法眼藏大印,传法师父印章。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八、岁计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六、贴单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三节 供养具 一、香炉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四 佛门谦称..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五、锡杖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十、榜状牌示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一、钵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六、贴单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六、拄杖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一节 僧服的历史渊源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二节 丛林日常佛事 二、上供..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一、磬、引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故道白云 35.清晨的阳光[栏目:故道白云]
 XII. 第三组四法 The Third Tetrad[栏目:安那般那手册]
 有真诚的信心,播种必有收获[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谈怎样功夫才得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害人反害己[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栏目:正净法师]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引言[栏目:创巴仁波切]
 力行十善——佛弟子的基本人生修养(缘起)[栏目:宗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四九)[栏目:杂阿含经]
 略说般若心经心咒法义[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