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文学观 二、僧人佛教文学作品 二 僧人词作
 
{返回 佛教与文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1

  (二)僧人词作

  天下诗词本是一家:词为诗余,是诗的发展和变革。也就是说词是一种新兴的诗体,只不过,诗庄词媚,词是长短句,按谱而填。较诗而言,词表达更多的是个人情感方面的东西。

  僧人佛理词以宣扬佛教信仰及表达僧人对禅理参悟的体验为主要意旨,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宗教佛理的倡导与体悟,因此便有“人世无常”的描述及“净土之乐”的宣扬,以及透彻生命真谛的安然心态。而僧人词也能在切合音律的基础上,比较完好地表达着佛教义理。其写景词,由于花间范式的表达形式,也由于文字清丽,意象疏朗,词作表现出清丽温婉之美;佛门的浸染也使他们多了一些随遇而安的透脱,故而作品笼罩着一股清净与恬适的气息,反映了他们清净闲适的生活情趣与心态。

  下面我们仅从众多僧词中选取几则与大家分享。

  词僧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是其法号。

  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苏轼称其“胸中无一毫发事”,“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与之往还甚善。有词七卷,名《宝月集》。其《金明池》一词云: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此词为感伤春光消逝之作。上片伤春,先写云水高阔,溪水横远,落日迷濛的远景,继以细微笔触勾描了柳絮渐稀,莺啼娇嫩,门阶闲寂之近景,然后以暮春景物的变化来概叹春光短促容易消逝。故有下面词人清明后虽然幸而“占得余芳”,却已是“韶华都尽”的花谢红残景象。下片写无计留春之悲愁,以及词人对暮春余芳之珍惜,以口语入词,口吻真切。最后以“愁闷”二字总结了词人悔怨交集的伤春情怀。全词景情相生,笔致婉丽,颇有韵味。

  仲殊还有一首《南柯子·忆旧》词,写得很是秀丽清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此为忆旧词,写词人夏日旅途中的一段感受,反映他对浮世生活的一往情深。

  词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问荷花”,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还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惠洪,北宋僧人。字觉范,后易名德洪,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

  年青时曾为县小吏,黄庭坚喜其聪慧,教之读书,后为海内名僧。他的《渔父》词云:

  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阳坞。击竹作声方省悟,徐回顾。本来面目无藏处,却望沩山敷坐具,老师头角浑呈露。珍重此恩逾父母,须荐取。堂堂密密声前句。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这是一首颇有佛理的词,其中运用了众多的佛家典故,如“击竹作声方省悟”是指香严禅师久不开悟,一日于锄地劳作中捡拾一块石头投到竹子上面,因其声响而彻悟了“道”。“本来面目”本是佛门妙语,是禅宗中用来指人清净本心的,与此相关的传说是六祖惠能被慧明追赶无路可走之际,便把五祖所传衣钵放在了路边的石头上,结果任慧明怎样也搬不走,于是慧明向惠能礼拜请为其说法。惠能便说了一句:“当你既不想到善也不想到恶的时候,哪个才是你的本来面目?”慧明听罢,豁然开悟。

  宋代还有一僧人称止禅师,其有一首《卜算子》词:

  书是玉关来,泪向松江堕,梅自飘香柳自青,嚷唳征鸿过。沙漠暗尘飞,嵩岳愁云锁,淮上千营夜枕戈,此恨凭谁破。

  从时间上看止禅师生活在宋朝就要灭亡的时期,那战事连连,国家存亡危在旦夕之间,从“沙漠暗尘飞,嵩岳愁云锁”两句来推测,很可能是指端平之师入洛,宋元联合灭金。“淮上千营夜枕戈”则可能指的是贾似道师败丁家洲后退入扬州之事。从全篇词来看,止禅师在国难深重的岁月里,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

  澹归,原名金堡,字道隐,杭州仁和人。出家后法名今释,字性因,号澹归。

  曾住韶州丹霞山别传寺。世人对他的评价是:人世间生性耿直者不少,但不一定好斗;反之亦然。偏生金堡耿直而且好斗,史家对他的品评是“遇事敢言,然性苛刻,不近人情,笔锋甚锐,人颇惮之”。澹归的这种性格直到他削发为僧后才有所改变。

  澹归著有很多词作,现选其《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和《小重山•得程周量民部诗,却寄》两首共赏。其《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云:

  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问何人唤汝作黄巢?真还谤。雨欲退,云不收。海欲进,江不让。早堆垝一笑,万机俱丧。老去已忘行止计,病来莫算安危帐。是铁衣著尽著僧衣,堪相傍。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释澹归并非是一开始就有出世的思想,慷慨激昂处也可见武将的风范。可惜时不予我,空有壮志却无以报国。最终是铁衣著尽著僧衣,但作为人臣要忠君报国,作为佛门子弟,他也是全心全力发扬佛法。

  澹归的另一首《小重山•得程周量民部诗,却寄》云:

  落落寒云晓不流。是谁能寄语?竹窗幽。远怀如画一天秋。钟徐歇,独自倚层楼。点点鬓霜稠。十年山水梦,未全收。相期人在别峰头。闲鸥意,烟雨又扁舟。

  这首词的画面有些苍凉,有些感慨。澹归由于他的性情过于率直,可以说是为一般世俗所不容的,所以他是有些不得志而且缺乏知音的。但是世情如此,他并不能够翻云覆雨扭转乾坤。远处的钟声渐渐消失,独自倚在楼上看那远方的天边,因此也只有独自寂寞,任凭岁月老去。不过想想自己毕竟还是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或是做过努力,尽管相期人在别峰头,有些无奈的情绪。但看看开阔湖面上悠闲飞着的的鸥鸟,澹归不免又胸襟开阔起来,也许那看上去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其实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吧。

  僧人词作中还有一些内容不一,情感各异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僧人对于时代的关注,以及人性深处不可泯灭的情感。反映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敏锐的感受。我们在欣赏其词作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要发掘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根源,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期僧人的真实生活,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生活与人性人情。


{返回 佛教与文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文学观 二、僧人佛教文学作品 三 僧人佛理文
下一篇:佛教文学观 二、僧人佛教文学作品 一 僧人诗歌
 佛教文学观 二、僧人佛教文学作品 三 僧人佛理文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汪娟)
 狄瑾逊诗风中的禅(陈元音)
 晚唐诗僧的诗禅世界(萧丽华)
 杜甫与禅(李豫川)
 禅的境界与词的意境(赫雪)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游芳铭)
 佛教思想与王维诗的生态美(王早娟)
 道川禅师生平及诗偈鉴赏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萧丽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大自己 1991.6.16~1991.6.30[栏目:星云日记]
 如何从善入门修证佛道[栏目:明海法师]
 佛学与中国文化[栏目:法舫法师]
 解读《金刚经》第二讲[栏目:佛光法师]
 自知之明[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栏目:龙树菩萨]
 《甘露法味》菩提道次第 普善德根本论 释义开示 祈求顺缘[栏目:祈竹仁波切]
 摄大乘论 第3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55、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四)[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