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文学观 五、佛寺楹联的佛理禅意 二 佛教楹联的类型
 
{返回 佛教与文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54

  (二) 佛教楹联的类型

  佛教楹联的取材多种多样,大凡经典故事、宗派源流、诸佛菩萨,乃至花鸟虫鱼、闲情雅兴都可成为入联的素材,现拟就不同的种类的楹联分述如下:

  第一种类型的楹联来源于佛教典故。所谓典故,就是诗词或文章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诗词。佛教楹联中的典故言简义深,富含深刻哲理,给人以启迪和警醒,能够使人从中不仅学到佛教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受到佛教教育和感化。

  如少林寺达摩亭有对联:

  一苇渡江,远源溯六祖;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这副对联介绍了达摩生平典故及其禅法的流传:传说达摩渡海来至东土时,并无高广大船,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仅是以一根芦苇飘洋过海的。因此后人就以“一苇渡江”的典故来表述达摩东来的传奇故事;达摩来中土之后,先与梁武帝会面,因机缘不投,他遂北上至少林寺面壁九年,由此深彻禅理,遂有达摩“四道行”的理论流传于世。此后,达摩又传心法给二祖慧可,如此灯继薪传,直至六祖惠能,形成了中土佛教“一花开五叶”的鼎盛局面。这副对联就是运用佛教典故概括了来中国修行传法的历史过程。

  又如在佛教界流传很广的楹联:

  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

  这副楹联含有两则佛教典故,即:“杨歧灯盏”的故事和“宝寿卖姜”的故事。”

  上联杨歧灯盏”的典故来源于杨歧方会禅师。“杨岐灯盏”中的“杨岐”,指的是坐落于今天江西萍乡市郊杨岐寺的开山祖师——杨岐禅师,即宋代高僧方会禅师。当年,他在杨岐寺弘扬临济家风,自成一脉,世称“杨岐宗”。同时,杨岐祖师继承百丈祖风,对于寺院管理既严密细致,又合情合理。就是对于各殿堂的香灯以及寮房用灯的点燃、添设等也是井然有序,如佛前长明灯由香灯师精心照看,对寮房用灯则要求按时点燃与熄灭,做到合用、节约。正是这样,世人对杨岐禅师很是佩服,就以此为内容,赞扬他在杨岐的修持与治寺,用灯为喻,颂其光明照耀千古。

  下联“宝寿生姜辣万年”,则借宝寿禅师卖姜的典故入联,以警戒后人。宝寿禅师是一位严奉戒律,认真修持的禅师。他曾在湖北黄梅五祖寺库房担任司库。

  有一次住持和尚戒公禅师生病了,需要用生姜作为药引。侍者便去库房索取生姜,但是被宝寿禅师呵斥而去。侍者便回去报告戒公禅师。然后戒公禅师就叫侍者拿钱去买生姜,这时宝寿禅师方才把生姜给了他。过了一段时间,洞山寺院缺人住持,郡守便要求戒公和尚介绍一个人去任职。戒公禅师便说:“那个卖生姜的汉子可以去得。”这样,宝寿禅师便去洞山寺做了住持。后来,禅门中就流传着“宝寿生姜辣万年”的佳话。

  这副楹联中,上联高度赞扬了杨歧方会禅师珍惜常住之物,处处节俭办事作风;下联赞颂了宝寿禅师不徇私情和戒公禅师不以私利作好恶取舍,力荐宝寿禅师的高风亮节。千载以来,其人其情仍然熠熠生辉。使我们读对联的后来人能够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南京雨花古寺有一楹联:

  雨花人间流法海;花随天女散灵台。

  这副对联同时讲述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梁武帝时高僧法云善于宣讲佛法,而且讲说佛理深入浅出,扣人心弦,上天也因他讲经受到感动,天上的花纷纷落了下来,后世成语“天花乱坠”便是由此而来;其二是下联包含了“天女散花”的典故:据《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记载:一天,佛陀在西天坐莲花宝座讲经说法,忽然看见天边瑞云自东而来,知道这是维摩诘居士宣称自己生病了,就让诸天菩萨和众弟子前去问候。佛陀知道,维摩诘居士必定乘此机会讲经说法,就派身边的天女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天女来到维摩诘居处的上空,只见维摩诘端坐殿前,闭目合十,正在与大家参禅,便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鲜花落到诸菩萨与弟子们身上以后,“悉皆堕落”,唯有落到舍利弗身上的,“便著不坠”。天女就对舍利弗说:“结习未尽,故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舍利弗由此得知,自己的道行不够,就更加努力地修行了。

  以佛教典故入对联的还有很多,如苏州西园寺大雄宝殿有一楹联:

  东震涌庄严,看桥通鹤市,山近虎丘,招提久占三吴胜;西来参本意,任侠士流芳,生公说法,照澈都归五蕴空。

  此副楹联上联讲了苏州西园寺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占尽三吴(苏州一带地区古称三吴)形胜,其中“鹤市”,是说古代阖闾女亡,出殡时,鹤舞于阊门,后以鹤市代指阊门;下联用明代苏州爆发以颜佩韦等五义士反魏忠贤阉党的市民斗争事,及“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指南北朝的高僧竺道生在虎丘山上说法,最后顽石也点头赞同)的典故,来说明五蕴皆空的道理。

  又如庐山虎溪三笑亭有一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中说的虎溪三笑即为佛教中很有名的一个典故:东晋的著名僧人慧远住在庐山东林寺,送客从不过溪。一日,与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边走边谈,不觉过了溪,于是老虎吼叫起来才惊醒了谈意正酣的慧远,三人大笑而别,后人因这个典故特建了一三笑亭为纪念。

  又如四川省峨眉山报国寺有联:

  秋月朗晴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

  上联说秋夜月朗中天,五更的阵阵山风好像佛祖宏亮的声音。“五夜”,谓五更;“狮子吼”,比喻佛音宏亮,其声可震寰宇。《传灯录》谓:“释迦牟尼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下联说:菩萨开导弟子,传经说法,天上曼陀罗花纷纷散落。《法华经·序品》云:说佛祖讲经时,天空普降曼陀罗花[大紫花],像天女散花如雨,散落在佛和四众弟子身上;“象王宫”,指普贤菩萨骑象,称为大象王菩萨,佛住的地方。此指佛教道场。联语将目前景物与佛教历史典故结合起来,使人如置身佛门清净道场之中。

  第二类阐释佛教历史沿革和宗派源流。佛教楹联中有很多是阐述佛教历史的变迁和各宗派的传承源流史实。如灵隐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前抱联:

  入殿参三世释迦,不须问过去未来,仗现在一尊,微笑拈花,指点群迷登觉岸;开山是东晋惠理,无论为云门临济,均禅宗嫡派,顶香持戒,永传家法守丛林。

  此联把杭州灵隐寺创建的历史、禅宗的起源和归流作了艺术概括,与佛像相得益彰。

  再如江西庐山东林寺有一副楹联:

  法接西乾,教敷中土;莲花千叶,荫被四邻。

  这副对联是叙述净土宗从西天传到东土而盛的历史变迁过程。

  又如普陀山千步沙望海亭石柱上一副楹联:

  一念即慈航,将以出世度人,还须入世;十年曾面壁,此是东方初祖,来自西方。

  上联精湛而又深刻地说明了观音信仰的大乘佛教的教义:若要出世度人,必须先要入世;下联则是说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虽是汉地佛教的创始人,但是却从西方远道而来,曾在嵩山面壁十年参禅。

  东林寺还有一副楹联不仅说明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蕴含了宗派传承渊源。其联云:

  东土树莲宗,自成一脉;西方有佛陀,广接群生。

  本联上联阐述了佛教来东土之后,产生了莲宗,而且莲宗在中国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自成一脉,如莲宗在中国有十三祖;下联旨在说明若娑婆众生,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自会慈悲不舍,广度群生。

  少林寺的初祖庵有楹联:

  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

  这副对联上联概括了禅宗在西天有二十八代祖师师徒相传;下联是说禅宗在中土由菩提达摩在少林寺开法传禅,广化群迷,他因此被尊奉为东土的禅宗初祖。

  全联形象地概括了禅宗由西天到东土的宗派渊源,脉络清楚,便于条分缕析。

  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有一楹联,概括介绍了曹溪法脉,流传不绝的史实。其联云:

  沪海潮音,振古如斯,百谷三山雄首刹;曹溪法脉,于今不绝,一花五叶绍真传。

  本联讲述了上海玉佛寺自建寺以来,佛事兴盛,法务昌隆,堪称沪上名刹之冠,曹溪禅法绵延不绝,到现在依然潮涌不退,一花开五叶的南宗禅师徒相传,使禅宗成为中国比较兴盛的宗派之一。

  有的楹联是在对联中演说经文佛理。如上海西池庵有谛闲法师撰写的楹联: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但使佛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信心愿心更须恒心,要把心愿时刻精进,自然感应道交。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引用《大势菩萨念佛圆能章》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经文来说明信众若能如子忆母般忆佛念佛,必定可蒙佛接引;下联以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信心、愿心作论,阐述如人有恒心信愿念佛,日久自会感应道交,往生西方。

  天津大悲院有联云:

  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祇园精舍;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这是一副纯用佛家语颂扬佛法无边,劝人心诚从戒的对联。禅门:即佛门。

  无住:佛家语,即一切皆空。佛家认为,法之初名生,生后而暂住名住。十方:

  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上、下为“十方”,即普天之下。庄严:佛家指装饰美盛。引申为端正尊严。祇园精舍:古印度桥萨罗国舍卫城豪商给孤独长者须远,在王舍城听如来讲法,深为敬慕,就在祇陀园地为如来建造精舍,请如来居之说法。这里泛指佛寺。渡世:济渡世人。此指以普渡众生为教义的大慈大悲菩萨。一念:指众生的善与恶的一大动念。回响:佛教语。

  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慧海慈航:均佛家语。慧海,即佛之智慧,能使人觉醒;慈航,佛菩萨渡众生出生死海,犹如舟航,故称慈航。此谓立即得到大慈大悲菩萨的济渡。

  又如四川省峨眉山伏虎寺有联云:

  山色溪声,贪图几许禅机,过去未来现在;花香鸟语,普示无边圆觉,碧莲白象青狮。

  此是描写禅宗讲悟道之联。上联说,山色溪声,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中,可悟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的一些禅理。“山色溪声”,苏轼有“溪声便是广长舌(指佛的说法讲经),山色岂非清净身”的诗句。“禅机”,指佛教禅宗的哲理。

  下联说,在释迦、普贤、文殊座前,花香鸟语,显示着圆满的佛性。“圆觉”,谓圆满之灵觉。“碧莲白象青狮”,代指释迦牟尼、普贤和文殊。莲是佛经中常常提到,与佛教提倡超凡脱俗追求清净无邪的境界相契合。禅宗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讲究顿悟。常用比喻、隐语或动作来启发人,要人们自己去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第三类楹联是赞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的功绩。佛教弟子出口最多的佛号是“阿弥陀佛”,因为佛教认为:“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凡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者,经常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临终时阿弥陀佛即会前来接引。因此称颂阿弥陀佛的楹联自然也就有很多,例如:

  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殊胜至极。

  在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文殊殿内有一副对联:

  智镜常圆,照一万尊菩萨扎驻清凉胜境;德化普被,散三千颗金丹疗治烦恼众生。

  文殊菩萨全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他常住东北方清凉山,自古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文殊菩萨与其眷属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妙法。这副对联即是赞叹文殊菩萨应化于中国五台山,并常于五台山示现灵异,且针对众生之根机,因病与药,使其远离烦恼苦海。

  此殿内还有一联赞叹文殊菩萨誓愿度众生,为众生广开觉路,使其摆脱沉沦,早登觉岸的对联:

  秋月朗清空,五夜山见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

  天台山国清寺韦驮殿有一楹联则是赞颂了韦驮菩萨常护法门,饶益众生,驱除邪魔,使千年梵刹永得安宁的功德。该联云:

  菩萨现童真,拥护法门常饶益;金刚示忿怒,驱除魔网永安宁。

  又如四川省峨眉山雷音寺普贤殿楹联:

  普恩、普德、普事功,当其时谁能并普?贤家、贤国、贤天下,今之日哪个同贤?

  普贤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专管“行”,其塑像多作骑着白象站在释迦牟尼佛右面。他在华严之席宣扬候选十种大愿,其中一愿就是要:“以大悲水饶益众生”、“以大悲心随顺众生”。此联以鹤顶格的方式将普贤二字嵌入联内,以反问的方式将普贤大士的于众生的恩德昭然于天下。

  佛寺楹联中,不仅有赞叹诸佛菩萨之悲心愿力,而且还有对历代祖师的歌功颂德。陕西西安市兴教寺就有一副颂扬玄奘大师弘扬唯识宗功德的对联:

  法海仰奘公,西土亦称大遍觉;宗学宏唯识,此地堪比那烂陀。

  玄奘大师是唐代著名翻译家,一生专弘唯识。他年轻时怀着西行求法的坚定信念,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到印度求法,并在印度当时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留学17 年。他跟从那烂陀寺著名住持戒贤学《瑜伽论》等佛教经典,并为印度僧众开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经典。回国后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并弘扬唯识,兴教寺学风胜极一时。这副对联即是对玄奘大师行化事迹的颂扬。

  河北柏林禅寺有一楹联:

  真际大师,玄言妙语传天下;赵州古佛,禅韵宗风溢柏林。

  此联颂扬的是赵州从谂禅师,唐代高僧,法名,南泉普愿弟子。传扬佛教,不遗馀力,世称赵州和尚。每出言,必先说“吃茶去”。据说饮茶可达于顿悟,即所谓赵州禅法。

  又如一则楹联云:

  大振禅林,门开风气;广施法雨,誉满江湖。

  这是一则题马祖道一的楹联。马祖道一是南岳怀让的弟子,学成后在江西传授禅法,所到之处聚徒说法,创建禅林。他对禅宗的主要贡献是创立洪州禅,主张“平常心是道”、“任运自然”,把禅宗完全推向了世俗化和生活化,并培养大批人才,开创了禅宗“分灯越祖”的新时代。此联就是对他的赞颂。

  历史上各宗各派祖师层出不穷,相对地赞颂祖师的楹联也不胜枚举。诸如唐代鉴真和尚,六祖惠能大师,以及明末四大高僧和近代的虚云、太虚等等。有很多寺院都以楹联的形式颂扬了他们的行化事迹以及对中国佛教所做的贡献等等。

  第四类佛教楹联是给人以启示,引发更多的人生思考。佛寺楹联中有一种看似平淡无奇,但读过之后,常会使人回味无穷。它们或是给人们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指明了答案,或是规劝人要淡泊名利、少欲知足,也有的是要人珍惜福报、奉献众生。总之,这类楹联总会带给人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例如五台山金阁寺观音殿对联:

  看破世事难睁眼;阅尽人情暗点头。

  中国有句古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此对联中观音菩萨因已看破世事,不再处处计较,其意在使我们世间众生,对世事不要太过于计较,有时糊涂一点,亦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当我们能够人情练达了,品格自然也就会完善了,菩萨也会由此而生起欢喜心,因为我们的行为已与诸佛菩萨的行愿相合了。

  有的佛教楹联意在劝诫世人,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凡事要多怀宽容之心,多作退一步想,则自己自会身心安然。如九华山甘露寺大雄宝殿有楹联: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有的佛寺楹联劝人常思人生无常,看破功名利禄。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对联:

  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影;想起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这副对联告诉我们,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终究都是一场空。无论你活着的时候多么有钱,地位多么显赫,也都会有做古的那一天。到那时,你还是要离你苦心经营一生的名位财富而去。这正应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

  劝人宽以待人,忍辱谦让和淡泊名利的对联很多,这类对联也是佛寺中最能给人以启迪使人顿悟的,如一楹联:

  深具慈忍力,大肚能容,容天下拂逆境上难言之事;广结欢喜缘,满腮含笑,笑世间名利场中可笑之人。

  此联说的是弥勒佛。由于其塑像开笑口敞大肚显得一团和气,故许多寺院都有供奉,且大都有联与其形像遥相呼应。又如四川瓣都宝光寺弥勒佛联: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个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守分”,安守本分。“安贫”,常与“乐道”连用,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是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气”,和睦融洽的态度。

  “包罗”,包容、容纳。此联文字虽长,但却平白如话,寓庄于谐。作者准确地捕捉了佛像大耳丰颐、口角挂笑、袒胸开怀的造型特点,并由表及里,将笔触深入其内心世界,从而取得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效果。联借弥勒佛之口劝诫世人应笑口常开,乐观豁达,反映了佛家安贫乐道、守虚致静的人生哲学。此联语言幽默,浅易感人,无教义之解说,有襟怀之流露;无佛家之肃严,有世间之诙谐。读之让人深解其意:安分者得快乐,宽宏人少烦恼。又如汉阳归元寺联: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了了,即要了结。慧,佛教指智慧、聪明。觉,为觉悟。自在,佛教指身体进退无阻,或心离烦恼,通达无碍。生生,即有生。无生,即无灭。佛教认为,绝对静止是一切现象的共同本质,一切现象的生灭变化,都是世界众生虚妄分别的产物。在字里行间,参拜的人,无意识就被一种事物间没有质的差别的哲学思想所左右。

  如此意义的楹联还有如:

  三思过有限;一笑益无垠。

  律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以事论事休生事即无事;将心比心莫欺心自安心。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禅关有路捷足先登。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总之,佛寺楹联蕴含了佛家博大精深的佛理和诸佛菩萨慈悲度人的愿心,并给人以更多的哲理思考和为人处世的指导。我们在朝拜佛山名寺时若能细心品味佛门楹联,则自会增长道心和智慧,也能够看破世间顺逆之境,从而以平常心对待人生。


{返回 佛教与文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文学观 五、佛寺楹联的佛理禅意 三 佛教楹联的的文学性
下一篇:佛教文学观 五、佛寺楹联的佛理禅意 一 寺院殿堂的常见楹联
 白居易《闲意》赏析(山雪)
 佛教与文章漫谈(黄文)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萧丽华)
 杜甫与禅(李豫川)
 佛教与中国文学(张中行)
 苏轼与禅(李豫川)
 禅的境界与词的意境(赫雪)
 佛教故事之现代化与创作技巧(天蕊)
 佛教文学观 七、佛教文学的功用 三 宣扬教义、净化人心
 观音文学的魅力(章淑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